一种基础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935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建设中基础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基础垫层结构包括依次铺设于地基上的碎石垫层和混凝土面层,所述碎石垫层由级配碎石铺设而成,包括碎石上垫层和碎石下垫层,所述碎石下垫层铺设于所述地基上,所述碎石上垫层铺设于所述碎石下垫层上。通过在地基上铺设碎石垫层及混凝土面层,同时,碎石垫层采用采用碎石上垫层和碎石下垫层的双层设置,性能可靠,保证了基础垫层的质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对园林的基础垫层进行施工,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与石屑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料及第二混合料分别铺设成碎石下垫层和碎石上垫层,同时控制混合料的含水率,不仅施工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

A kind of foundation cush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础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建设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础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的建设也越来越受重视,园林建设的质量及建设速度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基础垫层作为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土方工程,基础垫层的施工对园林的建设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并没有一种规范化的基础垫层机构,导致现有的基层垫层结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基础垫层的质量。另外,由于没有规范化的基础垫层结构,就导致也没有一种规范化的施工方法来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规范化的基础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简单、性能可靠的基础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保证基层垫层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础垫层结构,包括依次铺设于地基上的碎石垫层和混凝土面层,所述碎石垫层由级配碎石铺设而成,包括碎石上垫层和碎石下垫层,所述碎石下垫层铺设于所述地基上,所述碎石上垫层铺设于所述碎石下垫层上。优选地,所述碎石下垫层、所述碎石上垫层及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之比为1:3:5-1:2:3。优选地,所述碎石下垫层的碎石的粒径大于所述碎石上垫层的碎石的粒径,所述碎石下垫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碎石上垫层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碎石下垫层的碎石的粒径为5-12厘米,所述碎石上垫层的碎石的粒径为2-5厘米。优选地,所述碎石下垫层的厚度为12-17厘米,所述碎石上垫层的厚度为15-22厘米,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20-25厘米。一种基础垫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料和第二混合料;步骤二,检测第一混合料和第二混合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大于阈值时,则进行以下步骤,当含水率小于阈值时,则向混合料中添加水;步骤三,将第一混合料铺设于地基上,并进行整平以形成碎石下垫层;步骤四,将第二混合料铺设于碎石下垫层上,并进行整平以形成碎石上垫层;步骤五,在碎石上垫层上浇注商品砼,并进行整平以形成混凝土面层。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第一混合料的碎石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混合料的碎石的粒径,且所述第一混合料的碎石的粒径为5-12厘米,所述第二混合料的碎石的粒径为2-5厘米。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阈值为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料和第二混合料的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2%-3%。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五中,混凝土面层铺设完毕后,进行路面养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地基上铺设碎石垫层及混凝土面层,同时,碎石垫层采用采用碎石上垫层和碎石下垫层的双层设置,性能可靠,保证了基础垫层的质量。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对园林的基础垫层进行施工,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与石屑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料及第二混合料分别铺设成碎石下垫层和碎石上垫层,同时控制混合料的含水率,不仅施工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可以作为园林建设中基础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的一种规范化结构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垫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地基,2-碎石下垫层,3-碎石上垫层,4-混凝土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基础垫层结构,包括依次铺设于地基1上的碎石垫层和混凝土面层4,所述碎石垫层由级配碎石铺设而成,包括碎石上垫层3和碎石下垫层2,所述碎石下垫层2铺设于所述地基1上,所述碎石上垫层3铺设于所述碎石下垫层2上。其中所述碎石下垫层2、所述碎石上垫层3及所述混凝土面层4的厚度之比为1:3:5-1:2:3。基于上述特征的基础垫层结构,通过在地基1上铺设碎石垫层及混凝土面层4,同时,碎石垫层采用采用碎石上垫层3和碎石下垫层2的双层设置,性能可靠,保证了基础垫层的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碎石下垫层2的碎石的粒径大于所述碎石上垫层3的碎石的粒径,所述碎石下垫层2的厚度小于所述碎石上垫层3的厚度。具体地,所述碎石下垫层2的碎石的粒径为5-12厘米,所述碎石上垫层3的碎石的粒径为2-5厘米。所述碎石下垫层2的厚度为12-17厘米,所述碎石上垫层3的厚度为15-22厘米,所述混凝土面层4的厚度为20-25厘米。优选地,所述碎石下垫层2的厚度为15厘米,所述碎石上垫层3的厚度为20厘米,所述混凝土面层4的厚度为22厘米。另外,所述地基1可以是人工地基,也可以是天然地基。为解决本专利技术所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础垫层机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料和第二混合料;所述第一混合料的碎石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混合料的碎石的粒径,且所述第一混合料的碎石的粒径为5-12厘米,所述第二混合料的碎石的粒径为2-5厘米;步骤二,检测第一混合料和第二混合料的含水率,当含水率大于阈值时,则进行以下步骤,当含水率小于阈值时,则向混合料中添加水。所述阈值为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所述第一混合料和第二混合料的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2%-3%;步骤三,将第一混合料铺设于地基1上,并进行整平以形成碎石下垫层2,所述碎石下垫层2的厚度为12-17厘米,优选为15厘米;步骤四,将第二混合料铺设于碎石下垫层2上,并进行整平以形成碎石上垫层3,所述碎石上垫层3的厚度为15-22厘米,优选为20厘米;步骤五,在碎石上垫层3上浇注商品砼,并进行整平以形成混凝土面层4。所述混凝土面层4的厚度为20-25厘米,优选为22厘米。浇筑前应清除碎石上垫层3上的淤泥和杂物,并浇水湿润碎石上垫层3,同时清除混凝土面层支模板内的垃圾及泥土,并浇水湿润支模板。浇注时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的高度应小于或等于2米。如自由倾落超过2米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1.5倍,优选1.25倍,且分层厚度应小于50厘米,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小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里米,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后用平板振捣器振捣,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另外,当所述混凝土面层4铺设完毕后,进行路面养护。具体为: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铺设于地基上的碎石垫层和混凝土面层,所述碎石垫层由级配碎石铺设而成,包括碎石上垫层和碎石下垫层,所述碎石下垫层铺设于所述地基上,所述碎石上垫层铺设于所述碎石下垫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铺设于地基上的碎石垫层和混凝土面层,所述碎石垫层由级配碎石铺设而成,包括碎石上垫层和碎石下垫层,所述碎石下垫层铺设于所述地基上,所述碎石上垫层铺设于所述碎石下垫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下垫层、所述碎石上垫层及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之比为1:3:5-1: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下垫层的碎石的粒径大于所述碎石上垫层的碎石的粒径,所述碎石下垫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碎石上垫层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础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下垫层的碎石的粒径为5-12厘米,所述碎石上垫层的碎石的粒径为2-5厘米。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础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下垫层的厚度为12-17厘米,所述碎石上垫层的厚度为15-22厘米,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20-25厘米。


6.一种基础垫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毅恒曾祥科卢彦希郑东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花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