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485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用于与车身悬置连接的悬置点安装支架及用于与车身连接的悬置点定位板,其中,悬置点安装支架包括底板及自底板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侧板包括在车身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以及在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悬置点安装支架开设有自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面的中部向下并于临近底板的位置处向第四侧板延伸并贯穿第四侧板的避位口,底板上开设有供车身悬置中的悬置螺栓穿设的通孔,悬置点定位板与第一侧板贴合并与第一侧板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简单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并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

A fixed structure of body end of body mounting and a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汽车的车身按照其受力情况,一般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车架承载整个车体,发动机、悬挂和车身都安装在车架上;承载式车身没有刚性车架,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分,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统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设计要求的位置。非承载式车身通过车身悬置装置支撑在车架上,一般采用橡胶垫式悬置装置,通过车身悬置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震动的传递,以提高减震效果,提高乘坐舒适性。所以,车身悬置装置对于整车的舒适性、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有直接影响。车身前端与车架之间通过车身悬置连接时,通常会在车身前端设置悬置固定结构,用于连接车身悬置。然而,现有技术中设置车身前端的悬置固定结构为了满足结构强度的需求,通常结构复杂、重量大,不利于车身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身悬置(1)连接的悬置点安装支架(2)及用于与车身(3)连接的悬置点定位板(4),其中,所述悬置点安装支架(2)包括底板(21)及自所述底板(21)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在所述车身(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侧板(22)与第二侧板(23)、以及在所述车身(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侧板(24)与第四侧板(25),所述悬置点安装支架(2)开设有自所述第一侧板(22)和所述第二侧板(23)的顶面的中部向下并于临近所述底板(21)的位置处向所述第四侧板(25)延伸并贯穿所述第四侧板(25)的避位口(26),所述底板(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身悬置(1)连接的悬置点安装支架(2)及用于与车身(3)连接的悬置点定位板(4),其中,所述悬置点安装支架(2)包括底板(21)及自所述底板(21)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在所述车身(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侧板(22)与第二侧板(23)、以及在所述车身(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侧板(24)与第四侧板(25),所述悬置点安装支架(2)开设有自所述第一侧板(22)和所述第二侧板(23)的顶面的中部向下并于临近所述底板(21)的位置处向所述第四侧板(25)延伸并贯穿所述第四侧板(25)的避位口(26),所述底板(21)上开设有供所述车身悬置(1)中的悬置螺栓穿设的通孔(27),所述悬置点定位板(4)与所述第一侧板(22)贴合并与所述第一侧板(2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点安装支架(2)开设所述避位口(26)时同时形成U形的加强筋(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口(26)的拐角处为圆弧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的车身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3)与所述第三侧板(24)连接的一端,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22)方向弯折的折边(29),所述折边(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瑞于海波邴建周思为刘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