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297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32
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属于浇铸溜槽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传统浇铸方式采用固定浇铸道,一定次数浇铸作业后,浇铸点端部模具损毁严重,影响固定浇铸道使用寿命的问题。机架上设有轨道,溜槽车布置在轨道上,轨道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缸杆与溜槽车相连接,第一液压缸可推动溜槽车在轨道上往复运动,溜槽机构通过一组弧形支撑架滚动布置在溜槽车上,第二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溜槽车的一端,第二液压缸的缸杆与溜槽机构的底部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可在浇铸过程中避免钢水流长期冲击固定点、造成局部严重损坏而导致浇铸模具失效的问题。

An adaptive casting slot mechanism for ferroalloy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铸槽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浇铸方式采用固定浇铸道,每个固定浇铸道的浇铸点固定在浇铸道的端部,一定次数浇铸作业后,浇铸点端部模具损毁严重,影响固定浇铸道使用寿命,且更换固定浇铸道时间约6-8小时,容易影响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以解决传统浇铸方式采用固定浇铸道,一定次数浇铸作业后,浇铸点端部模具损毁严重,影响固定浇铸道使用寿命的问题。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包括机架、轨道、溜槽车、第一液压缸、弧形支撑架、溜槽机构和第二液压缸;机架上设有轨道,溜槽车布置在轨道上,轨道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缸杆与溜槽车相连接,第一液压缸可推动溜槽车在轨道上往复运动,溜槽机构通过一组弧形支撑架滚动布置在溜槽车上,第二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溜槽车的一端,第二液压缸的缸杆与溜槽机构的底部铰接,第二液压缸可推动溜槽机构沿弧形支撑架的弧形边在溜槽车上往复滚动。优选的:溜槽机构包括保温壳体、隔热砖层、内胆和碳砖层;保温壳体内设置有内胆,内胆与保温壳体之间设有隔热砖层,内胆内铺设有碳砖层。优选的:保温壳体的底部和内壁上均设有砖槽,砖槽内设有隔热砖,位于内壁上的砖槽的两侧设有隔热砖固定件。优选的:保温壳体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溜槽护板、第二溜槽护板和第三溜槽护板,第一溜槽护板、第二溜槽护板和第三溜槽护板首尾相连。优选的:所述隔热砖层与保温壳体的接缝处填充有隔热毯、耐火土或耐火水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溜槽机构分层设置,可逐层清理,实现快速更换,避免高空作业,通过溜槽车可控制钢水的落点,使钢水流在浇铸模具上的落点在钢水落点(前)和钢水落点(后)之间的区域往复运动,从而避免钢水流长期冲击固定点、造成局严重证损坏而导致模浇铸具失效的问题,通过控制第二液压缸控制溜槽机构进行俯仰运动,保证单位时间内流入浇铸模具的钢水量稳定,从而保证凝固后,各个模具内钢料的厚度相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钢水落点位于模具前方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图4是溜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图中:1-机架、2-轨道、3-溜槽车、4-第一液压缸、5-弧形支撑架、6-溜槽机构、7-第二液压缸、8-保温壳体、9-隔热砖层、10-内胆、11-碳砖层、12-砖槽、13-隔热砖固定件、14-第一溜槽护板、15-第二溜槽护板、16-第三溜槽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包括机架1、轨道2、溜槽车3、第一液压缸4、弧形支撑架5、溜槽机构6和第二液压缸7;机架1上设有轨道2,溜槽车3布置在轨道2上,轨道2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缸4,第一液压缸4的缸杆与溜槽车3相连接,第一液压缸4可推动溜槽车3在轨道2上往复运动,溜槽机构6通过一组弧形支撑架5滚动布置在溜槽车3上,第二液压缸7的缸体铰接在溜槽车3的一端,第二液压缸7的缸杆与溜槽机构6的底部铰接,第二液压缸7可推动溜槽机构6沿弧形支撑架5的弧形边在溜槽车3上往复滚动。进一步:溜槽机构6包括保温壳体8、隔热砖层9、内胆10和碳砖层11;保温壳体8内设置有内胆10,内胆10与保温壳体8之间设有隔热砖层9,内胆10内铺设有碳砖层11。进一步:保温壳体8的底部和内壁上均设有砖槽12,砖槽12内设有隔热砖,位于内壁上的砖槽12的两侧设有隔热砖固定件13。隔热砖固定件13需在隔热砖砌筑完成后焊接在槽体内臂的适当位置,以防止立臂墙体倒塌。进一步:保温壳体8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溜槽护板14、第二溜槽护板15和第三溜槽护板16,第一溜槽护板14、第二溜槽护板15和第三溜槽护板16首尾相连。进一步:隔热砖层9与保温壳体8的接缝处填充有隔热毯、耐火土或耐火水泥。如图1和图2所示,溜槽机构的钢水承接部分从内到外依次为:碳砖层,内胆层,隔热砖层,保温壳体层,共4层。当使用一定时间后,内部碳砖层被钢水腐蚀且积聚较多铁合金时,将内胆层吊出,在地面进行清理铁合金和重新铺设碳砖的工作,减少了碳砖和铁合金运输的工作强度,同时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危险;内胆一备一用,可实现快速更换,避免了因溜槽机构清理而导致的设备停机问题。碳砖依据使用位置不同,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和厚度,同时为避免钢水渗漏,铺设时应确保碳砖接缝处避开钢水落点。第一液压缸控制溜槽机构(溜槽车,保温壳体,内胆,碳砖,隔热砖,第二液压缸)运动,第一液压缸伸出时,溜槽机构向前运动,钢水落点逐渐前移;第一液压缸回缩时,溜槽机构向后运动,钢水落点逐渐后退;在整个浇铸过程中,第一液压缸往复运动,从而使钢水流在浇铸模具上的落点在钢水落点(前)和钢水落点(后)之间的区域往复运动,从而避免钢水流长期冲击固定点、造成局严重证损坏而导致模浇铸具失效的问题。第二液压缸控制溜槽机构(保温壳体,内胆,碳砖,隔热砖)进行俯仰运动,当钢水流的流量减小时,第二液压缸伸出时,溜槽机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增大,使钢水流入浇铸模具得速度加快;当钢水流的流量增大时,第二液压缸缩回,溜槽机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减小,使钢水流入浇铸模具得速度降低。通过上述操作,保证单位时间内流入浇铸模具的钢水量稳定,从而保证凝固后,各个模具内钢料的厚度相同。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轨道(2)、溜槽车(3)、第一液压缸(4)、弧形支撑架(5)、溜槽机构(6)和第二液压缸(7);/n所述机架(1)上设有轨道(2),溜槽车(3)布置在轨道(2)上,轨道(2)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缸(4),第一液压缸(4)的缸杆与溜槽车(3)相连接,第一液压缸(4)可推动溜槽车(3)在轨道(2)上往复运动,溜槽机构(6)通过一组弧形支撑架(5)滚动布置在溜槽车(3)上,第二液压缸(7)的缸体铰接在溜槽车(3)的一端,第二液压缸(7)的缸杆与溜槽机构(6)的底部铰接,第二液压缸(7)可推动溜槽机构(6)沿弧形支撑架(5)的弧形边在溜槽车(3)上往复滚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轨道(2)、溜槽车(3)、第一液压缸(4)、弧形支撑架(5)、溜槽机构(6)和第二液压缸(7);
所述机架(1)上设有轨道(2),溜槽车(3)布置在轨道(2)上,轨道(2)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缸(4),第一液压缸(4)的缸杆与溜槽车(3)相连接,第一液压缸(4)可推动溜槽车(3)在轨道(2)上往复运动,溜槽机构(6)通过一组弧形支撑架(5)滚动布置在溜槽车(3)上,第二液压缸(7)的缸体铰接在溜槽车(3)的一端,第二液压缸(7)的缸杆与溜槽机构(6)的底部铰接,第二液压缸(7)可推动溜槽机构(6)沿弧形支撑架(5)的弧形边在溜槽车(3)上往复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铁合金浇铸作业中的自适应的浇铸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机构(6)包括保温壳体(8)、隔热砖层(9)、内胆(10)和碳砖层(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杰王录刘相元吴明月奚泉宋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