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199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酰胺复合膜,包括基材和聚酰胺层;所述基材为多孔支撑层,所述基材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酰胺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聚酰胺层由多元胺和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基材表面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复合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分别制备多胺水相溶液和酰氯油相溶液,并通过氧等离子体、紫外臭氧或物理射线辐照对基材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基材依次浸入多胺水相溶液和酰氯油相溶液中,最后将基材置于50‑80℃环境下加热2‑10分钟,冷却后得到目标复合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新基材取代了传统无纺布及聚砜支撑层底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

A polyamide composite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特别地,涉及一种采用新型基材的聚酰胺复合膜,以及该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酰胺复合膜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复合膜品种,因具有截留率高、通量大、化学稳定性好、pH适值宽、操作压力要求低等优点,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传统的聚酰胺复合膜(常被用作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为:先在合适透气度的聚酯无纺布上刮涂一层聚砜溶液,通过溶胶凝胶和热处理后得到聚砜基膜,再通过多元胺溶液和多元酰氯溶液在聚砜基膜上的界面聚合反应形成一层聚酰胺层。在传统的聚酰胺复合膜的结构中,无纺布用于为复合膜提供基本的机械强度,而聚砜多孔层则用于为聚酰胺的生成提供附着点和一定支撑。传统制备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聚酰胺复合膜的生产成本有70%来自于无纺布及聚砜支撑层,在基材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很难突破成本控制瓶颈;2、由于需要进行溶胶凝胶和热处理工序,复合膜的制备流程较为复杂,不利于降低成本和质量控制;3、无纺布本身具有一定厚度,导致整个复合膜的厚度及质量难以降低,不利于运输和后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胺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和聚酰胺层;所述基材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酰胺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聚酰胺层由多元胺和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基材表面制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胺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和聚酰胺层;所述基材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酰胺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聚酰胺层由多元胺和多元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基材表面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胺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均苯三胺、邻对苯三胺、邻氨基环己烷、间氨基环己烷、对氨基环己烷、哌嗪和聚乙烯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环己烷二酰氯、环己烷三酰氯和环己烷四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层的厚度为5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厚度为10-80μm;所述基材为多孔结构,且孔径为5-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酰胺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复合膜的结构为平板膜、中空纤维膜或管式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科彭博路宏伟胡群辉喻慧廖骞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澳维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