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708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48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其中矫治系统包括一具有壳状本体的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置凸起部,壳状本体唇侧面设有牵引部,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设有与固位附件扣合的固位部;凸起部与下颌后牙区配合进行咬合重建,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牵引部配合上颌颌外反向牵引,使颌骨矫形重塑;固位部与固位附件卡扣防止上颌壳状牙科器械从其配合的牙齿上脱落。设计方法为上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出具有治疗针对性的矫治系统,实现颌位性凹面畸形的治疗。

An orthodontic system and its design method for jaw concave deform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确切的说涉及牙齿矫治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发生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及单一机制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错颌畸形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错合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但是针对个体错颌畸形发生机制的角度来说,错颌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颌位性凹面畸形主要用于下颌惯性牵伸引起,上颌呈轻度发于不足,下颌形态较佳,成扁平正方形。恒牙列早期,前牙深度反覆合、反覆盖,磨牙和尖牙呈近中关系,即为后牙完全近中,尖牙近中,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对其。颌位性凹面畸形的重要临床特征是下颌可以被强制后退至上下前牙切对切,后牙开合是因为下颌深spee曲线造成。安氏三类错颌是由于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近中错颌关系或开始近中错颌。若下颌或下牙弓处于更加近中的位置,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与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颌,三类过河可表现为前牙对颌、反颌或开颌、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等。其部分病例中所表现出的面部改变就是面部为凹面畸形。凹面畸形可分为齿槽性、颌位性和骨源性凹面畸形,其中齿槽性凹面畸形的临床表现为侧面成轻微凹面,正面观鼻旁区无塌陷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较小,磨牙轻度近中关系,其主要由齿槽局部因素引起的,上颌骨较正常,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颌位性凹面畸形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明显凹面,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大反覆合深,下颌后退至前牙区上下颌切牙对其,磨牙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下颌惯性前伸,上颌发育不足,反颌主要有颌位因素引起,上颌骨轻度后缩,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骨源性凹面畸形又分为三种:上颌源型、下颌源型和上下源型,其中上颌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凹面较明显,正面观鼻旁区塌陷明显,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较大,后牙区覆盖较小,磨牙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上颌全方位发于不足,齿槽与基骨呈反向代偿,形成牙槽与基骨移行处凹陷,上颌发于不足,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下颌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上颌较正常,下颌平面陡度较大,凹面明显,前牙反颌覆盖较小,后牙区呈反覆盖,磨牙呈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下颌全方位发于过度,齿槽与颌骨呈反向代偿,导致下前牙直立或舌倾,上颌骨轻度后缩下颌形态不佳,成厚重三角形,浅凹向后收敛,深凹向前突挺;上下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上缩下突,正面观鼻旁区凹陷,前牙反覆盖较小,后牙区呈反覆盖,磨牙呈完全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上颌全方位发育不足,下颌全方位发育过度,上颌骨后缩明显,下颌形态不佳,呈厚重三角形,浅凹向后收敛,深凹向前突挺。对于凹面畸形的病例,全程采用隐形矫治器治疗,需要借助其他的牙科辅助设备完成,如前方牵引器和牵引钩等,在此过程中隐形矫治器的形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针对凹面畸形的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所制备出的隐形矫治器,如果直接在隐形矫治器上设计牙科辅助设备,对于添加的牙科辅助设备的类型及位置无法进行治疗效果的预测,直接制备出后给患者佩戴,其矫治结果仅凭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决定,所以存在治疗风险,因此在隐性矫治器上进行改进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上进行不同矫治效果的验证,能够有效的降低治疗风险。在牙齿矫治领域,目前还没有采用隐形矫治器的手段应用于治疗颌位性凹面畸形的全面矫治,因此,使用隐形牙齿矫治的方法治疗颌位性凹面畸形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采用壳状牙科器械与辅助装置配合,划分不同的矫治阶段,逐步实现颌位性凹面畸形的矫治,在不影响矫治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实际的矫治阶段设置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根据不同的矫治阶段,设计不同的壳状牙科器械与辅助装置配合,达到最终的矫治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包括一具有壳状本体的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上设有若干容纳牙齿的空腔,所述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置凸起部,所述壳状本体外表面与牙齿接触的唇侧面设有牵引部,所述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设有与固位附件扣合的固位部;所述凸起部与下颌后牙区配合进行咬合重建,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所述牵引部配合上颌颌外反向牵引,使颌骨矫形重塑;以及所述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形状逐渐变化使对应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排齐至矫治目标位置,所述上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高度随着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形状的变化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还包括下颌壳状牙科器械,所述下颌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容纳若干下颌牙齿的腔体壳状本体,在颌骨矫形重塑的同时,所述下颌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的形状逐渐变化使对应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压低至矫治目标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还包括上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第一颌间牵引件和下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第二颌间牵引件,颌骨矫形重塑之后,所述第一颌间牵引件和所述第二颌间牵引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使上下颌牙齿调整咬合关系。进一步的,当开颌较大时:所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还包括上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第一交互牵引件和下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第二交互牵引件,颌骨矫形重塑之后,上下颌牙齿调整咬合关系之前,所述第一交互牵引件和第二交互牵引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使后牙解除开颌。进一步的,所述下颌壳状牙科器械后牙区形状逐渐变化使对应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整体内收至矫治目标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还包括在下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颌内牵引件和在下颌牙槽骨上设置的种植支抗件,颌骨矫形重塑之后,所述种植支抗件与颌内牵引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使上下颌牙齿调整咬合关系。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牙列咬合面的部分设有咬合重建时增加上下颌稳定接触的摩擦部。进一步的,所述摩擦部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凹凸匹配的结构、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咬合匹配的结构、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具有凸点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固位部具有至少两个外表面,每个所述固位部外表面与所述上颌壳状牙科器械的唇侧面呈一定夹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固位部包括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围合形成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固位附件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包括一具有壳状本体的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上设有若干容纳牙齿的空腔,所述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置凸起部,所述壳状本体唇侧面设有牵引部,所述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设有与固位附件扣合的固位部;/n所述凸起部与下颌后牙区配合进行咬合重建,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所述牵引部配合上颌颌外反向牵引,使颌骨矫形重塑;以及/n所述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形状逐渐变化使对应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排齐至矫治目标位置,所述上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高度随着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形状的变化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包括一具有壳状本体的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上设有若干容纳牙齿的空腔,所述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置凸起部,所述壳状本体唇侧面设有牵引部,所述壳状本体对应的后牙区设有与固位附件扣合的固位部;
所述凸起部与下颌后牙区配合进行咬合重建,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所述牵引部配合上颌颌外反向牵引,使颌骨矫形重塑;以及
所述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形状逐渐变化使对应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排齐至矫治目标位置,所述上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高度随着上颌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形状的变化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还包括下颌壳状牙科器械,所述下颌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容纳若干下颌牙齿的壳状本体,在颌骨矫形重塑的同时,所述下颌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的形状逐渐变化使对应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压低至矫治目标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还包括上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第一颌间牵引件和下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第二颌间牵引件,颌骨矫形重塑之后,所述第一颌间牵引件和所述第二颌间牵引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使上下颌牙齿调整咬合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还包括上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第一交互牵引件和下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第二交互牵引件,颌骨矫形重塑之后,上下颌牙齿调整咬合关系之前,所述第一交互牵引件和第二交互牵引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使后牙解除开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壳状牙科器械后牙区形状逐渐变化使对应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整体内收至矫治目标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还包括在下颌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颌内牵引件和在下颌牙槽骨上设置的种植支抗件,颌骨矫形重塑之后,所述种植支抗件与颌内牵引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使上下颌牙齿调整咬合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牙列咬合面的部分设有咬合重建时增加上下颌稳定接触的摩擦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凹凸匹配的结构、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咬合匹配的结构、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具有凸点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部具有至少两个外表面,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刚姚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