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7086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48
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获取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后牙区咬合面上设置的凸起部模型,生成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基于该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生成第一壳状牙科器械,获取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根据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二壳状牙科器械。设计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壳状牙科器械之间凸起部和限位部配合,使得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在咬合时,进行上下颌的咬合重建,同时使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上下颌的咬合相对位置更加稳定,凸起部的设计不仅能够对患者的下颌具有打开患者的咬合的效果,还具有咬合诱导作用,避免前牙区的矫治限制。

A design method of dental correction system and a design system of dental correc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确切的说涉及牙齿矫治系统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
技术介绍
牙合(occlusion)一词是口腔医学专有词。occlusion在webster字典中是指上下颌牙齿的相对表面接触到一起。以往“牙合”表达下颌静止时上下颌牙的接触,而咬合(articulation)则为下颌在运动中上下颌牙齿的接触。在口腔专业现代概念中,包括上述动静两种含义,即在一些情况下,与咬合通用。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发生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及单一机制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错颌畸形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错合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但是针对个体错颌畸形发生机制的角度来说,错颌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安氏三类错颌是由于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近中错颌关系或开始近中错颌。若下颌或下牙弓处于更加近中的位置,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与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颌,三类过河可表现为前牙对颌、反颌或开颌、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等。其部分病例中所表现出的面部改变就是面部为凹面畸形。凹面畸形可分为齿槽性、颌位性和骨源性凹面畸形,其中齿槽性凹面畸形的临床表现为侧面成轻微凹面,正面观鼻旁区无塌陷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较小,磨牙轻度近中关系,其主要由齿槽局部因素引起的,上颌骨较正常,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颌位性凹面畸形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明显凹面,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大反覆合深,下颌后退至前牙区上下颌切牙对其,磨牙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下颌惯性前伸,上颌发育不足,反颌主要有颌位因素引起,上颌骨轻度后缩,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骨源性凹面畸形又分为三种:上颌源型、下颌源型和上下源型,其中上颌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凹面较明显,正面观鼻旁区塌陷明显,下颌陡度正常,前牙反覆盖较大,后牙区覆盖较小,磨牙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上颌全方位发于不足,齿槽与基骨呈反向代偿,形成牙槽与基骨移行处凹陷,上颌发于不足,下颌形态较佳,呈长方形;下颌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上颌较正常,下颌平面陡度较大,凹面明显,前牙反颌覆盖较小,后牙区呈反覆盖,磨牙呈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下颌全方位发于过度,齿槽与颌骨呈反向代偿,导致下前牙直立或舌倾,上颌骨轻度后缩下颌形态不佳,成厚重三角形,浅凹向后收敛,深凹向前突挺;上下源型的临床表现为侧面观上缩下突,正面观鼻旁区凹陷,前牙反覆盖较小,后牙区呈反覆盖,磨牙呈完全近中关系,其主要由上颌全方位发育不足,下颌全方位发育过度,上颌骨后缩明显,下颌形态不佳,呈厚重三角形,浅凹向后收敛,深凹向前突挺。对于凹面畸形的病例,全程采用隐形矫治器治疗,需要借助其他的牙科辅助设备完成,如前方牵引器和牵引钩等,在此过程中隐形矫治器的形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针对凹面畸形的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方法所制备出的隐形矫治器,如果直接在隐形矫治器上设计牙科辅助设备,对于添加的牙科辅助设备的类型及位置无法进行治疗效果的预测,直接制备出后给患者佩戴,其矫治结果仅凭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决定,所以存在治疗风险,因此在隐性矫治器上进行改进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上进行不同矫治效果的验证,能够有效的降低治疗风险。因此设计一种兼顾安全性、舒适性与便捷性的调整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完成不同矫治效果的设计,使牙科矫治系统更加符合矫治设计的最优方案,增加患者矫治的精准性。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还提供一种牙科矫治器械的设计系统,能够针对患者需要进行个性化牙科器械的设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获取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后牙区咬合面上设置的凸起部模型,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凸起部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凸起部的尺寸及预设位置,并且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牙齿的咬合面与对颌牙齿后牙区咬合面凹凸匹配设置或与对颌牙齿后牙区咬合面咬合匹配设置;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所述凸起部模型,生成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以使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为具有容纳第一牙列的空腔的壳状,及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后牙区具有向所述对颌方向凸出的凸起部;获取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根据所述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以使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为具有容纳第二牙列的空腔的壳状,及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具有与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凸起部配合的限位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与咬合面垂直方向的设置高度,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在咬合时,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牙列咬合面的部分还设有摩擦部。进一步的,所述摩擦部为表面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表面具有凸点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过程中,还包括牵引部的设计步骤,以使设计出的牙科器械通过所述牵引部进行颌外牵引或颌间牵引。进一步的,所述牵引部的设计步骤为:确定所述牙科器械上待设置牵引部的预设位置,所述牙科器械为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成的牙科器械;将牵引部按照预设位置设置于所述牙科器械上。进一步的,所述牙科器械上设置有与所述牵引部配合安装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牵引部的设计步骤为:获取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中待设置牵引部的尺寸大小,及所述牵引部在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的预设位置;将符合尺寸大小的牵引部模型按照预设位置置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上;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和所述牵引部模型,生成具有凸起部和牵引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和牵引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过程中,还包括固位部的设计步骤,以使设计出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通过所述固位部与固位附件卡扣防止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从其配合的牙齿上脱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获取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n获取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后牙区咬合面上设置的凸起部模型,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凸起部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凸起部的尺寸及预设位置,并且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牙齿的咬合面与对颌牙齿后牙区咬合面凹凸匹配设置或与对颌牙齿后牙区咬合面咬合匹配设置;/n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所述凸起部模型,生成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n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以使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为具有容纳第一牙列的空腔的壳状,及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后牙区具有向所述对颌方向凸出的凸起部;/n获取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n根据所述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以使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为具有容纳第二牙列的空腔的壳状,及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具有与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凸起部配合的限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后牙区咬合面上设置的凸起部模型,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凸起部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凸起部的尺寸及预设位置,并且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牙齿的咬合面与对颌牙齿后牙区咬合面凹凸匹配设置或与对颌牙齿后牙区咬合面咬合匹配设置;
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所述凸起部模型,生成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
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以使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为具有容纳第一牙列的空腔的壳状,及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后牙区具有向所述对颌方向凸出的凸起部;
获取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以使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为具有容纳第二牙列的空腔的壳状,及所述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具有与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凸起部配合的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凸起部与咬合面垂直方向的设置高度,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壳状牙科器械在咬合时,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趋于对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牙列咬合面的部分还设有摩擦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为表面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表面具有凸点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过程中,还包括牵引部的设计步骤,以使设计出的牙科器械通过所述牵引部进行颌外牵引或颌间牵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的设计步骤为:
确定所述牙科器械上待设置牵引部的预设位置,所述牙科器械为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的牙科器械;
将牵引部按照预设位置设置于所述牙科器械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科器械上设置有与所述牵引部配合安装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的设计步骤为:
获取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中待设置牵引部的尺寸大小,及所述牵引部在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的预设位置;
将符合尺寸大小的牵引部模型按照预设位置置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上;
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和所述牵引部模型,生成具有凸起部和牵引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
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和牵引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第一壳状牙科器械的过程中,还包括固位部的设计步骤,以使设计出的第一壳状牙科器械通过所述固位部与固位附件卡扣防止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从其配合的牙齿上脱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部的设计步骤为:
获取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中待设置固位部的尺寸大小,及所述固位部在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的预设位置与预设方向;
将符合尺寸大小的固位部模型按照预设位置和预设方向设置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上;
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和所述固位部模型,生成具有凸起部和固位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
基于所述具有凸起部和固位部的一体化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第一壳状牙科器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珊珊王星星赵晓磊姚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