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76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解决了现有热缩设备运行和停机过程中热风持续吹,导致电池卷标热缩不良甚至电池过热爆裂,影响品质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装置包括壳体和拨片,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第一出风道将热风吹向热缩区,第二出风道将热风排出;拨片设置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相连处,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摆动,将热风吹出通道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用拨片进行出风道切换,避免热缩过程中卷标后的电池长时间被热风吹而导致电池过热爆裂,减少了不良产品,提升了电池合格率。结构简单,成本低。

A kind of shunt heat shrinkab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生产过程中要对电池的卷标进行热缩处理,目前现有的高速卷标机上的热缩装置采用的是升降结构,设备运行和停机时出风口位置通过下降和上升来控制,但是这个过程中热风一直持续在吹出,导致卷标后电池长时间被热风吹从而出现卷标热缩不良甚至电池过热爆裂,不仅影响产品品质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了现有热缩设备运行和停机过程中热风持续吹,导致电池卷标热缩不良甚至电池过热爆裂,影响品质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包括: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第一出风道将热风吹向热缩区,第二出风道将热风排出;拨片,设置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相连处,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摆动,将热风吹出通道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之间切换。本技术设置双出风道,采用拨片进行出风道切换,在设备停止时或检测到不合格品时能将热风分流出去,避免热缩过程中卷标后的电池长时间被热风吹而导致电池过热爆裂,减少了不良产品,提升了电池合格率。由于采用拨片切换风道的结构,相比传统技术中出风口位置通过上升和下架来控制,热风持续在吹出,避免了卷标后电池热缩不良即电池过热爆裂的问题。并且本技术结构中无需进行升降盖板出风口位置,只需驱动拨片进行风道切换即可,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固定在壳体内,气缸活动端上铰接有摆臂;所述摆臂前端铰接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相连处,所述拨片固定在摆臂前端上。本方案中气缸推动摆臂转动,摆臂带动与之固定的拨片摆动,从而将拨片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的进口之间摆动,当拨片挡住第一出风道进口时,热风吹入第二出风道,当拨片挡住第二出风道进口时,热风吹入第一出风道。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电磁阀,设置在气缸通气通道上,控制气缸动作;PLC控制器,与电磁阀电连接,接收检测信号并发出指令到电磁阀。本方案中PLC控制器接收信号,如设备停止或出现不合格品信息时,发送指令给电磁阀,电磁阀打开,使得气缸进行动作。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缸的活动端上设置有关节轴承,所述摆臂铰接在关节轴承上。采用关节轴承使得摆臂能转动连接在气缸活动端头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臂前端包括转动头,转动头上设有轴孔,轴孔内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上,所述拨片固定在转轴上。本方案中连接头与转轴相固定,转轴两端转动连接在壳体上,拨片与转轴固定,这样摆臂转动就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拨片进行摆动,将拨片在第一出风道或第二出风道前进行遮挡,实现热风吹出通道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之间切换。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拨片一端上固定头套筒,所述连接头固定在转轴一端上,转轴延伸出在连接头外,所述套筒套在转轴延伸部分上,在所述套筒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孔,通过拧紧螺栓以将套筒与转轴固定。本方案中拨片采用套筒与转轴相固定,使得转轴转动能带动拨片摆动,从而实现热风吹出通道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之间切换。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连接头端面上设有切口,切口与轴孔相连通,将连接头分割成两部分,在所述连接头的前端与轴孔之间设置贯穿切口的紧固孔,在紧固孔内设置有螺栓将连接头紧固在转轴上。本方案设置轴孔和切口,使得连接头前端形成C形,方便轴孔与转轴安装,在安装后将螺栓穿入紧固孔,拧紧螺栓,将连接头上下两部分夹紧,使得连接头固定在转轴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还包括分别位于热缩区两侧的进风道,所述进风道上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形成三岔通道,使得进风道的热风吹向第一出风道或第二出风道;两个进风道所连接的第二出风道相互连接,两第二出风道连接处设置有出风口;两个第一出风道分别朝向热缩区,由两侧将热风吹向热缩区。本方案壳体在热缩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道,每个进风道上都分别连接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形成三岔通道,其中两个第二出风道相连接在一起,由一个出风口进行排出热风,两个第一出风口共同朝向热缩区,将热风吹向卷标后的电池。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风道包括第一通道,在主通道前端连接有横向延展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上下侧壁向前端倾斜延伸形成线状的吹气口。第一出风道结构使得热风最终成线状吹出,能更好的对电池上卷标进行热缩。本技术的优点:1.采用拨片进行出风道切换,在设备停止时或检测到不合格品时能将热风分流出去,避免热缩过程中卷标后的电池长时间被热风吹而导致电池过热爆裂,减少了不良产品,提升了电池合格率。2.采用拨片切换风道的结构,相比传统技术中出风口位置通过上升和下架来控制,热风持续在吹出,避免了卷标后电池热缩不良即电池过热爆裂的问题。并且本技术结构中无需进行升降盖板出风口位置,只需驱动拨片进行风道切换即可,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热缩处理模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排气模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拨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拨片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摆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出风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第二出风道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1-壳体2-第一出风道3-第二出风道4-拨片5-驱动机构6-气缸7-摆臂8-关节轴承9-转动头10-轴孔11-切口12-紧固孔13-转轴14-进风道15-套筒16-固定孔17-第一通道18-第二通道19-吹气口20-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在壳体包括有第一出风道2、第二出风道3和进风道14。壳体整体呈门字形,进风道分别设置在热缩区的两侧,每个进风道的上部分别连接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共同形成一个三岔通道结构,两个第一出风道2分别朝向热缩区,两个第二出风道向彼此折弯后连接在一起,且在两个第二出风道连接处上设置有出气口20。该热缩区为对电池进行热缩加工的位置,电池卷标后由输送带输送至该热缩区,第一出风道向电池吹出热风进行卷标热缩处理。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出风道包括第一通道17,在第一通道前端连接有横向延展的第二通道18,第二通道上下侧壁向前端倾斜延伸形成线状的吹气口19。这使得热风最终成线状吹出,能更好的对电池上卷标进行热缩。壳体具体结构为,进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为一体制成的管道,管道竖直设置,管道的下部形成进风道,上部形成第二出风道,在上部与下部之间开设有口子,第一出风道连接在口子上,该第一出风道的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第一出风道将热风吹向热缩区,第二出风道将热风排出;/n拨片,设置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相连处,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摆动,将热风吹出通道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第一出风道将热风吹向热缩区,第二出风道将热风排出;
拨片,设置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相连处,由驱动机构驱动进行摆动,将热风吹出通道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气缸,固定在壳体内,气缸活动端上铰接有摆臂;
所述摆臂前端铰接在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相连处,所述拨片固定在摆臂前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
电磁阀,设置在气缸通气通道上,控制气缸动作;
PLC控制器,与电磁阀电连接,接收检测信号并发出指令到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气缸的活动端上设置有关节轴承,所述摆臂铰接在关节轴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热缩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摆臂前端包括转动头,转动头上设有轴孔,轴孔内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上,所述拨片固定在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陈波胡海欢梅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