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68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包括竖杆和横杆,所述竖杆顶面开设有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了插槽、第一弹簧、转动座、插杆、限位块和挡块,当遇到超高车辆撞击时,左侧横杆沿转动座做逆时针转动,右侧横杆沿转动座做顺时针转动,第一弹簧伸长并扭转变形,当车辆经过后,第一弹簧回弹,拉动插杆转动回原来位置,插槽内壁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挡住插杆表面固定连接的挡块,防止插杆由于横杆惯性而继续转动,避免横杆发生反复摆动的问题,避免了超高车辆卡在横杆处,引起交通堵塞,避免超高车辆与横杆刚性撞击而引起横杆折断,保护了本装置结构安全,也保护了超高车辆不受刚性撞击而严重损毁,避免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限高杆
,尤其涉及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限高杆主要用于桥梁、涵洞、隧道入口处的门型构架,一般为钢结构焊接而成,起防护桥梁、涵洞、隧道的作用,上有标志牌,标有限高米数,用于提示车辆。现阶段的限高杆多为固定一体式限高杆,固定一体式限高杆刚度较大,驾驶员有时对自身车高不了解,会误撞限高杆,撞的不严重时,超高车辆会卡在限高杆处,引起交通堵塞,撞的严重时,有可能导致车毁人亡,限高杆也会折断,目前国内已发生多起误撞限高杆而引起车毁人亡的惨痛事故,现阶段已出现下方悬挂警示牌式的限高杆,但是这种限高杆仍然需要横梁进行悬挂,超高车辆仍然有撞击横梁的危险,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包括竖杆和横杆,所述竖杆顶面开设有插槽,且插槽内底面通过转动座转动连接有插杆,并且插杆顶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插杆表面位于插槽内部通过第一弹簧与插槽内壁连接,且插杆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并且插槽内壁对应挡块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横杆一侧表面通过连接器连接有撞击板,其中一个所述竖杆表面通过立杆固定连接有摄像头,另一个所述竖杆内部嵌入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下方从上至下依次嵌入有数据编译模块和GPRS传输模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器由外筒、内杆、圆盘、第二弹簧和压力传感器组成,且内杆插接在外筒内部,并且内杆一端位于外筒内部焊接有圆盘,所述圆盘通过第二弹簧与外筒内壁连接,且外筒内顶面和圆盘顶面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外筒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内杆和撞击板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横杆顶面固定连接有限高标志牌,且限高标志牌正立面面对行车方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竖杆顶面与插杆交接处嵌入有轴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弹簧关于插杆圆心等角度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端与PLC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且PLC控制器输出端与摄像头输入端耦合,并且摄像头输出端通过数据编译模块与GPRS传输模块耦合。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了插槽、第一弹簧、转动座、插杆、限位块和挡块,在日常使用时,多个呈圆形分布的第一弹簧受力均匀,拉动插杆稳定不动,保持横杆水平,当遇到超高车辆撞击时,左侧横杆沿转动座做逆时针转动,右侧横杆沿转动座做顺时针转动,第一弹簧伸长并扭转变形,当车辆经过后,第一弹簧回弹,拉动插杆转动回原来位置,插槽内壁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挡住插杆表面固定连接的挡块,防止插杆由于横杆惯性而继续转动,避免横杆发生反复摆动的问题,同时,插槽、第一弹簧、转动座、插杆、限位块和挡块的设置避免了超高车辆卡在横杆处,引起交通堵塞,同时避免超高车辆与横杆刚性撞击而引起横杆折断,保护了本装置结构安全,同时也保护了超高车辆不受刚性撞击而严重损毁,避免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发生;2、本技术中,采用了撞击板、压力传感器、摄像头和GPRS传输模块,当发生撞击时,撞击板推动内杆向外筒内部移动,内杆挤压压力传感器,使压力传感器产生数值,当数值超过规定限值时,PLC控制器控制摄像头进行连续拍照,并将图片信息经过数据编译模块编译成电信号,并由GPRS传输模块发送至监控主机或者报警系统上,帮助工作人员快速锁定车辆,并进行拦截,防止更大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竖杆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横杆和撞击板的连接示意图。图例说明:1、竖杆;2、插槽;3、限位块;4、第一弹簧;5、轴承;6、插杆;7、横杆;8、撞击板;9、限高标志板;10、摄像头;11、立杆;12、GPRS传输模块;13、数据编译模块;14、PLC控制器;15、转动座;16、挡块;17、连接器;18、外筒;19、第二弹簧;20、圆盘;21、内杆;22、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包括竖杆1和横杆7,竖杆1顶面开设有插槽2,且插槽2内底面通过转动座15转动连接有插杆6,并且插杆6顶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杆7,插杆6表面位于插槽2内部通过第一弹簧4与插槽2内壁连接,且插杆6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16,并且插槽2内壁对应挡块16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横杆7一侧表面通过连接器17连接有撞击板8,其中一个竖杆1表面通过立杆11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0,另一个竖杆1内部嵌入有PLC控制器14,且PLC控制器14下方从上至下依次嵌入有数据编译模块13和GPRS传输模块12。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连接器17由外筒18、内杆21、圆盘20、第二弹簧19和压力传感器22组成,且内杆21插接在外筒18内部,并且内杆21一端位于外筒18内部焊接有圆盘20,圆盘20通过第二弹簧19与外筒18内壁连接,且外筒18内顶面和圆盘20顶面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外筒18与横杆7固定连接,内杆21和撞击板8固定连接,横杆7顶面固定连接有限高标志牌9,且限高标志牌9正立面面对行车方向,竖杆1顶面与插杆6交接处嵌入有轴承5,第一弹簧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弹簧4关于插杆6圆心等角度分布,压力传感器22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4输入端电性连接,且PLC控制器14输出端与摄像头10输入端耦合,并且摄像头10输出端通过数据编译模块13与GPRS传输模块12耦合,GPRS传输模块12输出端与监控主机或报警系统无线连接,本装置由外接电源供电,左侧横杆7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右侧横杆7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圆盘20直径略小于外筒18内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本装置安装至合适位置,为本装置接通电源,为本装置接通监控主机或者报警系统,在日常使用时,多个呈圆形分布的第一弹簧4受力均匀,拉动插杆6稳定不动,保持横杆7水平,当遇到超高车辆撞击时,左侧横杆7沿转动座15做逆时针转动,右侧横杆7沿转动座15做顺时针转动,第一弹簧4伸长并扭转变形,当车辆经过后,第一弹簧4回弹,拉动插杆6转动回原来位置,插槽2内壁固定连接的限位块3挡住插杆6表面固定连接的挡块16,防止插杆6由于横杆7惯性而继续转动,避免横杆7发生反复摆动的问题,同时,插槽2、第一弹簧4、转动座15、插杆6、限位块3和挡块16的设置避免了超高车辆卡在横杆7处,引起交通堵塞,同时避免超高车辆与横杆7刚性撞击而引起横杆7折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包括竖杆(1)和横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顶面开设有插槽(2),且插槽(2)内底面通过转动座(15)转动连接有插杆(6),并且插杆(6)顶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杆(7),所述插杆(6)表面位于插槽(2)内部通过第一弹簧(4)与插槽(2)内壁连接,且插杆(6)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16),并且插槽(2)内壁对应挡块(16)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所述横杆(7)一侧表面通过连接器(17)连接有撞击板(8),其中一个所述竖杆(1)表面通过立杆(11)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0),另一个所述竖杆(1)内部嵌入有PLC控制器(14),且PLC控制器(14)下方从上至下依次嵌入有数据编译模块(13)和GPRS传输模块(12)。/n

【技术特征摘要】
1.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包括竖杆(1)和横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顶面开设有插槽(2),且插槽(2)内底面通过转动座(15)转动连接有插杆(6),并且插杆(6)顶面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杆(7),所述插杆(6)表面位于插槽(2)内部通过第一弹簧(4)与插槽(2)内壁连接,且插杆(6)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16),并且插槽(2)内壁对应挡块(16)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所述横杆(7)一侧表面通过连接器(17)连接有撞击板(8),其中一个所述竖杆(1)表面通过立杆(11)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0),另一个所述竖杆(1)内部嵌入有PLC控制器(14),且PLC控制器(14)下方从上至下依次嵌入有数据编译模块(13)和GPRS传输模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涵洞及公路限高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7)由外筒(18)、内杆(21)、圆盘(20)、第二弹簧(19)和压力传感器(22)组成,且内杆(21)插接在外筒(18)内部,并且内杆(21)一端位于外筒(18)内部焊接有圆盘(20),所述圆盘(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军涛陈浩刘斌周颖黄洪超龚硕蔡素军余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