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642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包括:燃烧炉;布风板,设置于所述燃烧炉内侧下段,且所述布风板上设有若干个风帽,在所述布风板下侧的所述燃烧炉上设有进风口;旋风分离器,进口与所述燃烧炉相连,烟气出口与一余热锅炉相连;一次供风管,所述一次供风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设置,进口端同时与所述余热锅炉的排气口相连、与自然风相连,它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可有效的降低NO

Low nitrogen combustion system of CFB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NOx的形成条件可知,对NOx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燃烧区域的温度和空气量。因此,低氮燃烧技术主要通过控制燃烧区域的温度和空气量,达到阻止NOx生成以及降低其排放的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在低氮燃烧技术方面具有优势。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及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下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新建燃煤机组接近或基本达到燃气轮机排放限值,即在基准含氧量6%的情况下,NO、SO2和烟尘排放浓度不超过50、35、10mg/Nm3的要求,这使得具有低氮燃烧优势的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目前,国内现有的循环流化床机组,由于煤种变化大、分离器分离效率差及一二次风配比调节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很多电厂的CFB锅炉NOx排放浓度超过300mg/Nm3无法达到排放要求,因此电厂还需要再安装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这会显著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且脱硝后产生的问题多,设备初始投资极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优化改造使其能够进一步降低NOx生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它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可有效的降低NOx生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包括:燃烧炉;布风板,设置于所述燃烧炉内侧下段,且所述布风板上设有若干个风帽,在所述布风板下侧的所述燃烧炉上设有进风口;旋风分离器,进口与所述燃烧炉相连,烟气出口与一余热锅炉相连;一次供风管,所述一次供风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设置,进口端同时与所述余热锅炉的排气口相连、与自然风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风帽在所述布风板上呈阵列式排布,所述布风板上设有落渣管;且将所述布风板上靠近其外缘处的区域、靠近所述落渣管处的区域划分成第一风帽布置区域,将所述布风板上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以外的区域划分为第二风帽布置区域,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内的风帽的通风阻力小于,所述第二风帽布置区域内的风帽的通风阻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内的风帽上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风帽布置区域内的风帽上的孔径。进一步的,所述布风板上侧的所述燃烧炉上设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二次供风接头a、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二次供风接头b,且二次供风接头a、二次供风接头b位于所述燃烧炉上不同高度处;所述系统还包括二次供风管,所述二次供风管的进风端与自然风相连,出口端与各所述二次供风接头a相连、与各所述二次供风接头b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供风管上设有一空气预热器a,所述空气预热器a与所述余热锅炉的排气口相连;和/或,所述一次供风管上设有一空气预热器b,所述空气预热器b与所述余热锅炉的排气口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布风板下侧的所述进风口底壁,沿风流方向,斜向上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一给煤装置,所述燃烧炉上设有与所述给煤装置相连的供煤口,所述供煤口设置于所述二次供风管与所述布风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旋风分离器为蜗壳式旋风分离器。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回料器,所述回料器的进料端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排灰端相连,所述回料器的排料端与所述燃烧炉相连。本技术提供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它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可有效的降低NOx生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布风板上风帽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风帽布置区域中风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风帽布置区域中风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一次供风管、二次供风管的风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烧炉;2、布风板;3、风帽;4、旋风分离器;5、一次供风管;6、进风口;7、落渣管;8、第一风帽布置区域;9、第二风帽布置区域;10、二次供风接头a;11、二次供风接头b;12、空气预热器a;13、给煤装置;14、回料器;15、气孔;16、二次供风管;17、余热锅炉;18、空气预热器b。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包括:燃烧炉1;布风板2,设置于所述燃烧炉1内侧下段,且所述布风板2上设有若干个风帽3,在所述布风板2下侧的所述燃烧炉1上设有进风口6;旋风分离器4,与所述燃烧炉1相连,烟气出口与一余热锅炉17相连;一次供风管5,所述一次供风管5的出口端与所述进风口6连通设置,进口端同时与余热锅炉17的排气口相连、与自然风相连。本技术的燃烧系统在使用使用时,由于通过一次供风管5从进风口6向布风板2上通入气体,使得通入的气体经由风帽3向上将燃烧炉1内的物料吹起燃烧,由于在本技术中,对于新加入物料往往聚集于靠近布风板2位置处,该区域会产生大量的挥发份,由于在该区域中存在大量的氮,通过将旋风分离器4的排风口与一次供风管5直接相连,可以降低一次供风管5内通入气体的氧气含量,进而可以在靠近布风板2的区域处,由于通入气体欠氧降低NOX的生成量,可以有效的降低N0x的生成量。此外,由于本技术中,一次供风管5与余热锅炉17的排气口相连,还可对一次供风管5中的空气进行有效的升温,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一次供风管5上还设有一次供风风机,为了便于调整一次供风管5中通入气体的氧含量,还可在一次供风管5与余热锅炉17的排气口的出风口之间、在一次供风管5与自然风之间分别设置调节阀。为了使得一次供风管5通入的空气能够在布风板2上均匀的流出,防止燃烧炉1内流化不均匀导致局部富氧导致的N0x升高,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风帽3在所述布风板2上呈阵列式排布,所述布风板2上设有落渣管7;且将所述布风板2上靠近其外缘处的区域、靠近所述落渣管处的区域划分成第一风帽布置区域8,将所述布风板2上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8以外的区域划分为第二风帽布置区域9,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8内的风帽3的通风阻力小于,所述第二风帽布置区域9内的风帽3的通风阻力。具体的,第一风帽布置区域8、第二风帽布置区域9如图2所示布置。由此在容易积累料渣的布风板2边缘、落渣管7处,通过降低风帽3的通风阻力,保证气体能够稳定流出,防止堵塞。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如此设置,如图3图4设置,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8内的风帽3上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风帽布置区域9内的风帽3上的孔径。或者,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也可如此设置,所述第一风帽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燃烧炉;/n布风板,设置于所述燃烧炉内侧下段,且所述布风板上设有若干个风帽,在所述布风板下侧的所述燃烧炉上设有进风口;/n旋风分离器,进口与所述燃烧炉相连,烟气出口与一余热锅炉相连;/n一次供风管,所述一次供风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设置,进口端同时与所述余热锅炉的排气口相连、与自然风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炉;
布风板,设置于所述燃烧炉内侧下段,且所述布风板上设有若干个风帽,在所述布风板下侧的所述燃烧炉上设有进风口;
旋风分离器,进口与所述燃烧炉相连,烟气出口与一余热锅炉相连;
一次供风管,所述一次供风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设置,进口端同时与所述余热锅炉的排气口相连、与自然风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帽在所述布风板上呈阵列式排布,所述布风板上设有落渣管;
且将所述布风板上靠近其外缘处的区域、靠近所述落渣管处的区域划分成第一风帽布置区域,将所述布风板上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以外的区域划分为第二风帽布置区域,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内的风帽的通风阻力小于,所述第二风帽布置区域内的风帽的通风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帽布置区域内的风帽上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风帽布置区域内的风帽上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风板上侧的所述燃烧炉上设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二次供风接头a、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二次供风接头b,且二次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洪北赵丽萍尤作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龙之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