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压铆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32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材压铆件,用于与板材连接且供紧固件穿过,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颈部,头部的外径大于颈部的外径,头部面向颈部一侧凸设有挤料齿,挤料齿的凸起方向和颈部的长度方向相同,颈部与头部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料槽;头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紧固件首端的沉槽,且沉槽延伸至颈部,颈部开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沉槽与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板材压铆件,可减小板材与内部零件的安装距离,紧固件的锁紧力不会直接作用至板材上,也不会形成集中应力导致板材破损。

Plate rivet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材压铆件
本技术属于压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板材压铆件。
技术介绍
在零件的装配领域中,用于固定连接两个零件的连接件种类繁多,包括螺钉、螺母、销钉等。在实际的产品装配中,产品外壳通常为板材,板材和板材之间或者板材与内部零件之间都需要使用连接件连接。特别是在板材和内部零件的连接中,紧固件直接穿过板材并压接于板材上,可能会出现紧固件长度不够或者板材被压接处破损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压铆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紧固件直接穿过板材连接导致的紧固件长度可能不够、板材易破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材压铆件,用于与板材连接且供紧固件穿过,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颈部,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颈部的外径,所述头部面向所述颈部一侧凸设有挤料齿,所述挤料齿的凸起方向和所述颈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颈部与所述头部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料槽;所述头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首端的沉槽,且所述沉槽延伸至所述颈部,所述颈部开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沉槽与所述通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颈部呈薄壁状,且所述颈部的厚度在0.8mm至1.3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颈部的侧壁与所述颈部的底壁厚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挤料齿呈环形设置,所述卡料槽为环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挤料齿包括多个环形设置的齿单元,所述齿单元的横截面为弧形、梯形、三角形中的其中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板材压铆件为不锈钢压铆件。本技术提供的板材压铆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板材压铆件包括头部和颈部,头部面向颈部一侧设有挤料齿,颈部与所述头部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料槽,使得该板材压铆件压接于板材上时,挤料齿将部分板材挤压至卡料槽中,从而使板材压铆件与板材紧固连接,且头部开设有沉槽,颈部开设有通孔,紧固件穿过通孔可与内部零件连接,沉槽可减小板材与内部零件的安装距离,紧固件压接于沉槽的底部,这样,板材压铆件是板材和紧固件的过渡件,紧固件的锁紧力不会直接作用至板材上,也不会形成集中应力导致板材破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压铆件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压铆件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压铆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压铆件和板材的连接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010-板材压铆件;020-板材;1-头部;101-沉槽;11-挤料齿;2-颈部;201-通孔;202-卡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板材压铆件010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材压铆件010用于与板材020连接,且供紧固件穿过,使板材020通过紧固件与其他零件连接。该板材压铆件010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1和颈部2,头部1的直径大于颈部2的直径。头部1面向颈部2一侧凸设有挤料齿11,颈部2与头部1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料槽202,板材压铆件010的颈部2穿过板材020,挤料齿11挤压板材020,将部分板材020挤压变形至卡料槽202内,从而使该板材压铆件010紧固连接于板材020上,形成板材020和紧固件连接的过渡件。其中,挤料齿11的凸起方向和颈部2的长度方向相同,这样在挤料齿11挤料时,板材020的变形方向也朝向颈部2的长度方向,可直接将材料挤入卡料槽202中,避免横向挤压板材020,防止板材020变形。头部1开设有有沉槽101,沉槽101从头部1一直延伸至颈部2,以此减小紧固件和其他零件的安装距离,颈部2开设有通孔201,沉槽101与通孔201连通。紧固件的杆部在穿过通孔201后,其头部1与沉槽101的底壁接触,如此,使紧固件首端容纳于沉槽101中。本技术提供的板材压铆件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板材压铆件010包括头部1和颈部2,头部1面向颈部2一侧设有挤料齿11,颈部2与所述头部1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料槽202,使得该板材压铆件010压接于板材020上时,挤料齿11将部分板材020挤压至卡料槽202中,从而使板材压铆件010与板材020紧固连接,且头部1开设有沉槽101,颈部2开设有通孔201,紧固件穿过通孔201可与内部零件连接,沉槽101可减小板材020与内部零件之间的距离,紧固件压接于沉槽101的底部,这样,板材压铆件010是板材020和紧固件的过渡件,紧固件的锁紧力不会直接作用至板材020上,也不会形成集中应力导致板材020破损。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板材压铆件010的其中一个实施例,颈部2呈薄壁状,且颈部2的厚度在0.8mm至1.3mm之间。沉槽101朝向颈部2的端部延伸,使颈部2的端部也呈薄壁状,以减小该板材压铆件010的五金用量。同时颈部2的厚度在0.8mm至1.3mm之间,也能够保证该板材压铆件010的强度。优选地,颈部2的厚度为1mm、1.1mm、1.2mm等。请参阅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板材压铆件010的其中一个实施例,颈部2的侧壁与颈部2的底壁厚度相等。这样,可以保证板材压铆件010在各个部位的强度大致相同,消除强度薄弱部位。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板材压铆件010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挤料齿11呈环形设置,卡料槽202为环形凹槽。挤料齿11和卡料槽202均呈环形,使其与板材孔内壁的各个部位均相互挤压,这样才能保证两者连接的紧固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板材压铆件,用于与板材连接且供紧固件穿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颈部,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颈部的外径,所述头部面向所述颈部一侧凸设有挤料齿,所述挤料齿的凸起方向和所述颈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颈部与所述头部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料槽;所述头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首端的沉槽,且所述沉槽延伸至所述颈部,所述颈部开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沉槽与所述通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板材压铆件,用于与板材连接且供紧固件穿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颈部,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颈部的外径,所述头部面向所述颈部一侧凸设有挤料齿,所述挤料齿的凸起方向和所述颈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颈部与所述头部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料槽;所述头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首端的沉槽,且所述沉槽延伸至所述颈部,所述颈部开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沉槽与所述通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压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呈薄壁状,且所述颈部的厚度在0.8mm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爱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荣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