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31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上外置水箱和下内置水箱之间由上水导轴承润滑槽、泵轴护套管连通,填料函填料的润滑水和上、下水导轴承的润滑水互通。填料函填料与泵轴之间间隙、上外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上水导轴承润滑槽(与泵轴之间的间隙)、泵轴护套管与泵轴之间间隙、下内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水导轴承润滑槽(与泵轴之间的间隙)形成一体式清水封闭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原理、结构简单,对高泥沙泵站清水润滑效果好。

Integrated clear water lubrication device for high mud river flow pump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泵填料函和导轴承清水润滑装置,具体是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属于大型混流泵和轴流泵润滑水装置范畴。
技术介绍
对水泵填料函密封装置内的填料和水泵的上下水导轴承,水是一种很好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但在高泥沙河流上,特别黄河地区的水质较差,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水泵运行时,河水会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泵体内,一旦泥沙进入水泵上下导轴承与泵轴间隙之间,以及填料函填料与泵轴间隙之间,就会引起上下导轴承和泵轴的磨损,导致轴承间隙增大且不均匀,引起泵轴摆动,机组振动加剧,甚至轴承支架撕裂、破碎,填料函和水泵上下导轴承寿命缩短,需经常更换,维修成本高,机组可靠性差等,而泥沙磨损泵轴的后果不仅增大了轴与轴承、轴与填料的间隙,诱发机组振动,严重时甚至造成断轴等事故。目前有采用分设清水箱外通高压清水润滑水泵上下导轴承和填料函填料的,但分设水箱的结构存在过多动静密封面,不能有效地阻止河水中泥沙进入导轴承内,且润滑清水用量大,另外未对泵轴的保护,泵轴仍然在高泥沙河水中旋转,磨蚀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出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本技术是一种将填料函填料、水泵上下水导轴承轴瓦和泵轴均置于清水封闭腔体内的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是一种有效地阻止河水中泥沙进入导轴承内,且润滑清水用量小的清水润滑装置。本技术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包括泵轴,所述泵轴上端穿出泵体外,下端设置导轴承并安装于水泵导叶内腔;其特征在于,该清水润滑装置还包括上外置水箱、下内置水箱以及泵轴护套管,所述导轴承包括上水导轴承、下水导轴承,所述上外置水箱、上水导轴承分别套设于泵轴上端;所述泵轴护套管套于泵轴外并置于泵体内,所述下内置水箱、下水导轴承分别套设于泵轴下端,并置于水泵导叶内腔;所述上外置水箱的下端面与上水导轴承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泵轴护套管上端与上水导轴承的下端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泵轴护套管下端与下内置水箱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该下内置水箱的下端面与下水导轴承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下水导轴承的下端面设有套设于泵轴的密封橡皮;所述上外置水箱设有下进水口,所述上外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上水导轴承与泵轴之间的间隙、泵轴护套管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内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水导轴承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依次联通形成清水润滑封闭腔体。优选地,所述泵轴穿出泵体外并采用填料函密封,所述上外置水箱的上端面与所述填料函的底部连接固定并密封。优选地,所述填料函设有上进水口、排水口。优选地,所述下内置水箱是由水泵导叶内腔壁、下水导轴承上端面构成的封闭腔体,所述下内置水箱在与泵轴护套管连接处设有下内置水箱顶盖。优选地,所述密封橡皮的底端设有密封压盖。优选地,所述上水导轴承、下水导轴承的轴瓦,其在与泵轴相对的内侧壁沿轴向设有若干条形润滑槽,便于清水流动。优选地,所述上、下水导轴承为赛龙轴承,其密封性良好,所述泵轴护套管为同心套管,采用不锈钢管。优选地,所述导轴承采用水封环以及填料密封,清水只能从上水导轴承与泵轴的间隙进入装置并从下水导轴承与泵轴的间隙中排出。上水导轴承的密封主要目的是防止清水向上或向外渗漏,下导轴承的密封主要目的是防止污水进入润滑装置。优选地,所述同心套管(泵轴护套管)连接水泵上水导轴承和水泵下水导轴承,使清水能自然地从水泵上水导轴承与轴的间隙过渡到同心管中,再从同心管自然过渡到下导轴承与轴的间隙中,形成清水润滑回路。本技术中,上外置水箱和下内置水箱之间由上水导轴承润滑槽、泵轴护套管连通,填料函填料的润滑水和上、下水导轴承的润滑水互通。填料函填料与泵轴之间间隙、上外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上水导轴承润滑槽(与泵轴之间的间隙)、泵轴护套管与泵轴之间间隙、下内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水导轴承润滑槽(与泵轴之间的间隙)形成一体式清水封闭腔。在上进水口、下进水口处外接高压清水(两个进水口可共用一个水源),将填料函填料、水泵上下水导轴承轴瓦、泵轴置于一体式清水封闭腔体内,使外部高压清水的水压始终大于泵体外水流压力,根据压差驱动原理,可防止外部水流进入清水封闭腔体内。在水压的驱动下,清水从上外置水箱经上水导轴承与泵轴的间隙进入泵轴护套管中,并一直进入到导叶体导帽(下内置水箱)中,最终进入下水导轴承与泵轴的间隙之中。由于下水导轴承下口采用水封环密封,且上水导轴承处的压力大于下水导轴承处,所以能有效防止污水进入润滑装置,实现清水润滑。本技术设计科学,原理、结构简单,减少了端面密封结构,对高泥沙泵站清水润滑效果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与现有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采用一体化装置,泵轴护套管完全包裹着泵轴,在水泵运行过程中将有力地保护好泵轴。第二,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导轴承的上下密封确保轴承与轴完全处在清水环境中,从而实现了清水润滑。第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上水导轴承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水导轴承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中轴瓦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轴、2上进水口、3下进水口、4填料压盖、5水封环、6填料函、7上外置水箱、8填料、9上水导轴承、10上水导轴承窝、11泵轴护套管、12密封橡皮、13密封压盖、14下内置水箱顶盖、15下内置水箱、16下水导轴承、17水泵导叶、18水泵叶片、19泵轴、20出水弯管、21轴瓦、22润滑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泵轴19上端穿出泵体外,采用填料函6密封,填料函设有上进水口2、排水口1,包括填料压盖4、水封环5。该清水润滑装置还包括上外置水箱7、下内置水箱15以及泵轴护套管11,导轴承包括上水导轴承9、下水导轴承16,上外置水箱、上水导轴承分别套设于泵轴上端。泵轴护套管套于泵轴外并置于泵体内,下内置水箱、下水导轴承分别套设于泵轴下端,并置于水泵导叶内腔。上外置水箱的上端面与填料函的底部连接固定并密封,上外置水箱的下端面与上水导轴承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泵轴护套管上端与上水导轴承的下端连接固定并密封,泵轴护套管下端与下内置水箱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该下内置水箱的下端面与下水导轴承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下水导轴承的下端面设有套设于泵轴的密封橡皮12,密封橡皮的底端设有密封压盖13。下内置水箱是由水泵导叶内腔壁、下水导轴承上端面构成的封闭腔体,所述下内置水箱在与泵轴护套管连接处设有下内置水箱顶盖14。上外置水箱设有下进水口3,上外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上水导轴承与泵轴之间的间隙、泵轴护套管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内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水导轴承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包括泵轴(19),所述泵轴上端穿出泵体外,下端设置导轴承并安装于水泵导叶(17)内腔;其特征在于,该清水润滑装置还包括上外置水箱(7)、下内置水箱(15)以及泵轴护套管(11),所述导轴承包括上水导轴承(9)、下水导轴承(16),所述上外置水箱、上水导轴承分别套设于泵轴上端;所述泵轴护套管套于泵轴外并置于泵体内,所述下内置水箱、下水导轴承分别套设于泵轴下端,并置于水泵导叶内腔;/n所述上外置水箱的下端面与上水导轴承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泵轴护套管上端与上水导轴承的下端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泵轴护套管下端与下内置水箱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该下内置水箱的下端面与下水导轴承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下水导轴承的下端面设有套设于泵轴的密封橡皮(12);/n所述上外置水箱设有下进水口(3),所述上外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上水导轴承与泵轴之间的间隙、泵轴护套管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内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水导轴承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依次联通形成清水润滑封闭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泥沙河流泵站一体式清水润滑装置,包括泵轴(19),所述泵轴上端穿出泵体外,下端设置导轴承并安装于水泵导叶(17)内腔;其特征在于,该清水润滑装置还包括上外置水箱(7)、下内置水箱(15)以及泵轴护套管(11),所述导轴承包括上水导轴承(9)、下水导轴承(16),所述上外置水箱、上水导轴承分别套设于泵轴上端;所述泵轴护套管套于泵轴外并置于泵体内,所述下内置水箱、下水导轴承分别套设于泵轴下端,并置于水泵导叶内腔;
所述上外置水箱的下端面与上水导轴承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泵轴护套管上端与上水导轴承的下端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泵轴护套管下端与下内置水箱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该下内置水箱的下端面与下水导轴承的上端面连接固定并密封,所述下水导轴承的下端面设有套设于泵轴的密封橡皮(12);
所述上外置水箱设有下进水口(3),所述上外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上水导轴承与泵轴之间的间隙、泵轴护套管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内置水箱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下水导轴承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依次联通形成清水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山徐杰黄从兵钱忠裕龙俊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