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泵撬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30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57
一种移动泵撬装,包括有泵装置、动力装置、撬装以及移动平台,泵装置以及动力装置设置于撬装上,撬装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移动平台包括有平台主体,于平台主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移动轮。移动平台采用双轮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移动泵的可通过性,移动泵在被拖行时,更能够适应路况变化,满足山区等路况复杂环境下的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泵撬装可以由汽车拖动或人工推行,可应用于油罐原油抽取、含油污水池抽取、含水污泥抽取、市政、工程等应急排涝等现场。整个移动泵撬装轻便,由单人即可自由推拉行进,由于移动泵的灵活性以及可通过性得到了提高,移动泵的处理能力也就得到了极大提升,进而移动泵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人工成本得到降低。

Mobile pump sk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泵撬装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液体输送动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泵撬装。
技术介绍
移动泵撬装是一种能够满足抢险要求的泵设备,相对于传统泵站而言,移动泵具有投资少、可移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原油抽取、含油污水抽取、含水污泥抽取、农田灌溉、抗旱排涝、城市排污排涝等各工况作业环境中。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较为普遍的移动泵,其结构如下:包括有一台拖车,在拖车上安装有排污泵以及动力设备,动力设备以柴油机为主,动力设备与排污泵动力连接,由动力设备驱动排污泵进行作业。传统移动泵用拖车,其采用四轮结构设计,尺寸与卡车近似,由于拖车体积庞大等原因,使得现有的移动泵存在移动不便,可通过性较差等问题。尤其是在应急排涝抢险工程中,由于传统的排污泵设备过于笨重,需要重型或特种车辆携带,这样就非常不适于山区或复杂路况下使用。此外,受环境因素影响,山区等路况复杂情况下,也不允许大型抢险器械的进出,就会严重影响抢险,降低抢险效率。另外,由于环境复杂,排污泵所抽离的介质中包含过多的杂质,排污泵在抽水时易引起泵体共振,长期使用会严重降低泵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传统移动泵所存在的可通过性较差,不适于复杂路况使用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泵撬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拖车体积庞大而导致的通过性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泵撬装,该移动泵撬装包括有泵装置以及动力装置。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撬装以及移动平台;所述泵装置以及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撬装上;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有平台主体,于所述平台主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平台主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移动轮,所述撬装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泵装置为无堵塞转子泵。进一步地,所述泵装置包括有泵主体,所述泵主体为316l材质泵主体。进一步地,于所述平台主体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平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车轴支撑架,所述车轴支撑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车轴支撑架分设于所述移动平台的两侧;通过所述车轴支撑架可转动地安装有车轴,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车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汽油机。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通过连接器与所述泵装置动力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撬装为钢制撬装;所述平台主体为钢制平台主体。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有高度可调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支撑腿环绕所述平台主体规则布置。进一步地,于所述平台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牵引架,于所述牵引架的前端开设有牵引孔,所述牵引孔的孔轴线与所述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牵引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牵引销。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移动泵撬装,包括有泵装置、动力装置、撬装以及移动平台。其中,泵装置以及动力装置设置于撬装上,移动平台包括有平台主体,于平台主体的底部并位于平台主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移动轮,撬装设置于平台主体上。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技术提供的移动泵撬装中,在撬装上安装有泵装置以及动力装置,移动平台包括有平台主体,在平台主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移动轮,平台主体根据集成有泵装置以及动力装置的撬装进行设计,其能够有效缩减平台主体的结构尺寸。移动平台采用双轮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移动泵的可通过性,移动泵在被拖行时,更能够适应路况变化,满足山区等路况复杂环境下的使用。基于双轮结构设计的移动平台,本技术提供的移动泵可以由汽车拖动或人工推行至各个复杂应急排涝现场,整个移动泵设备轻便由单人即可自由推拉行进,由于移动泵的灵活性以及可通过性得到了提高,移动泵的排涝处理能力也就得到了极大提升,进而移动泵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人工成本得到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泵撬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泵撬装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泵装置1、动力装置2、撬装3、移动平台4、移动轮5、车轴支撑架6、车轴7、连接器8、支撑腿9、牵引架10、牵引销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泵撬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泵撬装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泵撬装,本技术所提供的移动泵撬装主要应用于石油石化,冶金,电力,市政排涝等领域中,通过其结构设计,本技术所提供的移动泵撬装能够利用汽车(例如小型皮卡或越野车)拖行,也可以单独移动(例如使用人工拖行),其适用于各种地形路况使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泵撬装,包括有泵装置1以及动力装置2,动力装置2通过连接器7或者联轴器与泵装置1动力连接,从而驱动泵装置1运转。为了解决传统排污泵所存在的易堵塞的问题,本技术将泵装置1设计为无堵塞转子泵,无堵塞转子泵是一种无阀式、正排量的容积式泵,其具有无堵塞、强自吸、耐腐蚀耐磨损等优点。无堵塞转子泵的过流腔体不存在堵塞的问题,根据泵型,最高可以通过70mm的颗粒物(纤维物质)。本技术采用高效轻便节能的无堵塞转子泵代替普通排污泵,其能够解决传统排污泵所存在的易堵塞问题,并且,转子泵结构轻巧,还有利于移动泵结构的进一步精简。另外,为了提高泵装置1的耐腐性能,本技术中泵装置1的泵主体采用了316l材质泵主体结构设计。动力装置2优选采用汽油机,汽油机工作时振动幅度较小,因此,采用汽油机能够提高移动泵运行时稳定性,降低移动泵的振动。本技术还提供了撬装3以及移动平台4,泵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泵撬装,包括有泵装置(1)以及动力装置(2),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有撬装(3)以及移动平台(4);/n所述泵装置以及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撬装上;/n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有平台主体,于所述平台主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平台主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移动轮(5),所述撬装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泵撬装,包括有泵装置(1)以及动力装置(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撬装(3)以及移动平台(4);
所述泵装置以及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撬装上;
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有平台主体,于所述平台主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平台主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移动轮(5),所述撬装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泵撬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装置为无堵塞转子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泵撬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装置包括有泵主体,所述泵主体为316l材质泵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泵撬装,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平台主体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平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车轴支撑架(6),所述车轴支撑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车轴支撑架分设于所述移动平台的两侧;
通过所述车轴支撑架可转动地安装有车轴(7),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车轴上。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源物资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