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19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屋顶上端面中心点环形设置有通风百叶窗,通风百叶窗上方设置有结构加强板件,所述通风百叶窗朝向屋顶中心点一侧还设置有热能固定架,热能固定架上安装有储水罐,储水罐的罐顶上方安装有遮蔽顶盖,所述结构加强板件上端面中部为通孔结构,遮蔽顶盖穿过通孔设置在储水罐罐顶,遮蔽顶盖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热能固定架内设置有加热棒,通过加热棒将储水罐中的水进行加热成水蒸气,储水罐罐顶设置有若干孔洞,水蒸气通过孔洞向上排放,所述通风百叶窗与热能固定架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中绕屋顶中心点环形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

A roof structure that can absorb fresh 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屋顶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建筑节能正为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并普及被动房,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得热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大幅度降低建筑热/冷负荷,最大限度地摆脱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进而降低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已成为国际建筑节能技术领先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研究者对被动房都进行众多研究,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456699A公开了一种面向被动房的空气式太阳能热水新风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热水箱、水箱进风管、水箱出风管、第一换热盘管、第二换热盘管、第一室内进风管、第二室内进风管和全热交换器;其中,太阳能集热器的输出端通过水箱进风管连接热水箱的气体输入端;热水箱的气体输出端通过水箱出风管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输入端;热水箱的液体输出端连接第一换热盘管的输入端和第二换热盘管的输入端,第一换热盘管的输出端和第二换热盘管的输出端连接热水箱的液体输入端;第一换热盘管设置在第一室内进风管中,第二换热盘管设置在第二室内进风管中;第一室内进风管通过全热交换器连接第二室内进风管;本专利技术采用换热盘管对新风进行预热,最大限度的保证进入室内空气的洁净无污染。又如欧洲专利技术专利EP2226445A2和RO127967A1分别公开了有关被动房的管道布置方式。但上述专利技术仅对被动房的局部构件,如新风系统或管道布置进行改进,未能对被动房整体进行考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新风系统往往是通过管道布置进行改进,或者加装一些需要供能使用的换气扇,不利于节约能耗,本申请文件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屋顶上端面中心点环形设置有通风百叶窗,通风百叶窗上方设置有结构加强板件,所述通风百叶窗朝向屋顶中心点一侧还设置有热能固定架,热能固定架上安装有储水罐,储水罐的罐顶上方安装有遮蔽顶盖,所述结构加强板件上端面中部为通孔结构,遮蔽顶盖穿过通孔设置在储水罐罐顶,遮蔽顶盖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热能固定架内设置有加热棒,通过加热棒将储水罐中的水进行加热成水蒸气,储水罐罐顶设置有若干孔洞,水蒸气通过孔洞向上排放,所述通风百叶窗与热能固定架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中绕屋顶中心点环形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本申请文件采用的原理为,当储水罐中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气后,水蒸气上升,通过结构强化板件上端面的通孔,并被遮蔽顶盖的顶盖遮挡,此时一部分水蒸气会在顶盖下端面冷凝,另外一部分水蒸气会沿着顶盖下端面两侧向外散发,当到达外延后,热空气会继续上升,而周边的冷空气会沿着结构强化板件的外侧端面下降,当下降至通风百叶扇处时,因为内部的储水罐在加热的关系,导致内部空气散发,形成低压状态,外部空气此时会通过通风百叶扇进入通风百叶扇和热能固定架之间的间隙中,该间隙下方的屋顶设置有排气孔,刚进入的气体较内部空气温度低,因此会通过排气孔下降至房间内,完成对房间内的送风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罐侧端面还设置有结构强化拉筋,所述结构强化拉筋一端与储水罐侧端面连接,另一端与结构加强板件的内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遮蔽顶盖包括顶盖、支撑杆、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设置有四个,支撑杆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方,支撑杆上端面与顶盖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遮蔽顶盖还包括斜撑钢筋和斜撑支架,所述斜撑钢筋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所述斜撑钢筋一端与支撑杆上方连接,另一端与相邻支撑杆的下方连接,所述斜撑支架一端与支撑杆上方连接,另一端与结构加强板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罐的侧端面上安装有送水管道,所述送水管道的出水口使用的管道沿着储水罐侧端面向上设置,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储水罐侧端面内壁上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通过屋顶结构设置,进行送风新风,无需安装送风系统,通过结构改进,可以在储水罐进行加热的同时,向房屋内进行送风,能够节约能源,并且送风效果好;2、本技术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采用结构配合设置的方式获取风能,可以有效降低送风系统故障的几率,其维护时间的间隔可以成倍增加,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在后期维护时,也能够节约很多时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通风百叶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出水口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遮蔽顶盖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屋顶,11-排气孔,2-通风百叶窗,21-结构加强板件,3-热能固定架,31-加热棒,4-储水罐,41-结构强化拉筋,5-遮蔽顶盖,51-顶盖,52-支撑杆,53-固定底座,54-斜撑钢筋,55-斜撑支架,6-送水管道,61-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屋顶1上端面中心点环形设置有通风百叶窗2,通风百叶窗2上方设置有结构加强板件21,所述通风百叶窗2朝向屋顶1中心点一侧还设置有热能固定架3,热能固定架3上安装有储水罐4,储水罐4的罐顶上方安装有遮蔽顶盖5,所述结构加强板件21上端面中部为通孔结构,遮蔽顶盖5穿过通孔设置在储水罐4罐顶,遮蔽顶盖5的顶盖51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热能固定架3内设置有加热棒31,通过加热棒31将储水罐4中的水进行加热成水蒸气,储水罐4罐顶设置有若干孔洞,水蒸气通过孔洞向上排放。本申请文件采用的连接关系为,首先屋顶与通风百叶窗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通风百叶窗焊接在屋顶上,结构加强板件设置在通风百叶窗上方,其采用螺纹螺母进行连接,方便进行拆卸,热能固定架与屋顶通过螺纹螺母进行连接,储水罐直接设置在热能固定架上方,热能固定架上端面外圈向上突起,形成一圈挡板,将储水罐侧端面直接焊接在热能固定架上端面上,以热能固定架为储水罐罐底,储水罐的罐顶上设置有孔洞,通过孔洞将水蒸气排出,储水罐上方设置的遮蔽顶盖的固定底座焊接在储水罐的罐顶上端面上,通过遮蔽顶盖的顶盖限制热蒸汽的流动方向,热能固定架中部设置的加热棒通过外接的电缆进行供电,当供电后缠绕在加热棒的热电阻丝通电加热,将水进行加热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屋顶(1)上端面中心点环形设置有通风百叶窗(2),通风百叶窗(2)上方设置有结构加强板件(21),所述通风百叶窗(2)朝向屋顶(1)中心点一侧还设置有热能固定架(3),热能固定架(3)上安装有储水罐(4),储水罐(4)的罐顶上方安装有遮蔽顶盖(5),所述结构加强板件(21)上端面中部为通孔结构,遮蔽顶盖(5)穿过通孔设置在储水罐(4)罐顶,遮蔽顶盖(5)的顶盖(51)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热能固定架(3)内设置有加热棒(31),通过加热棒(31)将储水罐(4)中的水进行加热成水蒸气,储水罐(4)罐顶设置有若干孔洞,水蒸气通过孔洞向上排放,所述通风百叶窗(2)与热能固定架(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中绕屋顶(1)中心点环形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屋顶(1)上端面中心点环形设置有通风百叶窗(2),通风百叶窗(2)上方设置有结构加强板件(21),所述通风百叶窗(2)朝向屋顶(1)中心点一侧还设置有热能固定架(3),热能固定架(3)上安装有储水罐(4),储水罐(4)的罐顶上方安装有遮蔽顶盖(5),所述结构加强板件(21)上端面中部为通孔结构,遮蔽顶盖(5)穿过通孔设置在储水罐(4)罐顶,遮蔽顶盖(5)的顶盖(51)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热能固定架(3)内设置有加热棒(31),通过加热棒(31)将储水罐(4)中的水进行加热成水蒸气,储水罐(4)罐顶设置有若干孔洞,水蒸气通过孔洞向上排放,所述通风百叶窗(2)与热能固定架(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中绕屋顶(1)中心点环形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吸入新风的屋顶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4)侧端面还设置有结构强化拉筋(41),所述结构强化拉筋(41)一端与储水罐(4)侧端面连接,另一端与结构加强板件(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准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跃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