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85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艏部线型的折角线位于设计水线下方,折角线在艏部线型横剖面上呈上凸弧线结构,所述上凸弧线的顶点与船底之间沿吃水方向上的距离为0.85T

A bow line type of ships sailing in ice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
本技术涉及船舶船体线型设计
,尤其是一种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
技术介绍
冰区航行船舶的船型设计,既要追求开敞水域航行的经济性,又必须考虑冰区航行的破冰性能、操纵性能等。船舶在常规海域航行时的主机功率由敞水阻力决定,船舶在冰区航行时的主机推进功率则取决于冰阻力和敞水阻力之和。主机功率不足会导致船舶在冰区中的航速下降,严重时船舶将被困在冰区。因此,确保冰区船舶具有足够的主机功率是必要的。根据冰区航行船舶规范要求,船舶在满足常规水域快速性能要求功率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一部分功率储备用于在冰区航行时使用。对于常规配备中低速主机的商船,此功率要求往往会大幅度高于日常使用所要求的经济值,这就对冰区船舶的主机选型甚至是船型方案设计带来了挑战。在设计初期需要重点考虑并掌握影响冰区最小功率要求值的关键因素,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冰区最小功率要求值显得尤为重要。减小冰区最小功率要求值的本质是降低船舶冰区航行的冰阻力,研究表明冰区航行船舶的冰阻力与船舶艏部线型关联较大,尤其是船舶营运吃水附近的艏部线型对冰阻力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传统的冰区航行船舶在设计中往往选用常规的艏部线型,并对船体关键区域进行结构加强,同时配备功率较大的主机以防发生冰区被困事故。这种设计思路对冰区船舶的安全性是有利的,但是当冰区船舶航行于开敞水域时,主机功率得不到有效利用,不管是从主机造价还是主机利用效率来看这种配备大功率主机冰区船舶设计的经济性都是极差的。综上,开发满足冰级规范对冰区船舶最小主机安装功率的要求,同时兼顾开敞水域营运经济性能的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将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设计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能够有效兼顾船舶开敞水域和冰区航行的阻力性能,在满足冰级规范对冰区航行船舶最小功率要求的同时能够较大幅的降低船舶安装的主机功率值,具有良好的航行快速性能和营运经济性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所述艏部线型关于船体中纵剖面左右对称,艏部线型的折角线位于设计水线下方,折角线在艏部线型横剖面上呈上凸弧线结构,所述上凸弧线的顶点与船底之间沿吃水方向上的距离为0.85Td,所述上凸弧线的端点与船底之间沿吃水方向上的距离为0.65Td,其中Td为设计吃水;折角线在船宽方向的投影为船宽的2/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折角线沿船长方向从艏柱20站线往后延伸至18.5站线。艏部线型的B/4纵剖线在设计水线处的倾斜角φ为50°~60°,其中B为船宽。优选地,φ为58°。设计水线在B/4纵剖线处的水线角α为30°~40°。优选地,α为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兼顾静水阻力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冰阻力和冰级规范对冰区航行船舶最小功率的要求值。经过数值计算验证,采用本技术艏部线型的冰区船舶与同类船型相比,静水阻力降低;根据芬兰-瑞典冰级规则(FSICR),在1.0m碎冰厚度的冰区航行时冰阻力较同类船型降低20%左右,对应的最小装机功率要求值较同类船型降25%左右,极大地提高了船舶冰区航行阻力性能和营运经济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横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部分结构)。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部分结构)。其中:1、折角线;2、设计水线;3、18.5站线;4、B/4纵剖线;5、艏柱20站线;6、平边线;7、平底线;8、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艏部线型关于船体中纵剖面左右对称,图1中显示了折角线1在艏部横剖面的位置,折角线1位于设计水线2下方,折角线1在艏部线型横剖面上呈上凸弧线结构,上凸弧线的顶点与船底之间沿吃水方向上的距离为0.85Td,上凸弧线的端点与船底之间沿吃水方向上的距离为0.65Td,其中Td为设计吃水;折角线1在船宽方向的投影为船宽的2/3。如图2所示,折角线1沿船长方向的位置范围为:从艏柱20站线5向后延伸至18.5站线3;图2中显示了艏部线型采用的是直壁艏。艏部线型的B/4纵剖线4在设计水线2处的倾斜角φ为50°~60°,其中B为船宽。φ优选为58°。如图3所示,设计水线2在B/4纵剖线4处的水线角α为30°~40°。α优选为38°;艏部线型在折角线1上方区域的水线受折角线的影响会变瘦。本技术在艏柱附近、靠近设计水线的下方区域采用折角线形式,在保证开敞水域航行静水阻力性能的同时能够降低冰区航行的冰阻力,适用于长期往返航行于常规水域和极地冰区的冰区船舶线型设计。本技术采用直壁艏,能够保证开敞水域的静水阻力性能,有利于船舶装载和总布置设计;艏部前端、设计水线附近采用合理的折角线形式,与未采用折角线的艏部线型相比能够显著减小B/4纵剖线在设计水线处的倾斜角φ、以及减小设计水线在B/4纵剖线处的水线角α,如图2和图3所示,倾斜角φ为B/4纵剖线4在其与设计水线2交点处的切线和设计水线2之间的夹角,水线角α为设计水线2在其与B/4纵剖线4交点处的切线和B/4纵剖线4之间的夹角;平边线6和平底线7的位置分别如图2和图3中所示。根据冰级规范,本技术艏部线型的设计能够降低冰区航行的冰阻力,进一步降低船舶冰区航行所要求的最小装机功率值;采用折角线形式连接的艏部线型船舶在冰区航行时,碎冰块将沿着折角线的方向迅速往船舷两侧排开,能够降低碎冰块进入船后螺旋桨工作区域的概率和风险。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所述艏部线型关于船体中纵剖面左右对称,其特征在于:艏部线型的折角线(1)位于设计水线(2)下方,折角线(1)在艏部线型横剖面上呈上凸弧线结构,所述上凸弧线的顶点与船底之间沿吃水方向上的距离为0.85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所述艏部线型关于船体中纵剖面左右对称,其特征在于:艏部线型的折角线(1)位于设计水线(2)下方,折角线(1)在艏部线型横剖面上呈上凸弧线结构,所述上凸弧线的顶点与船底之间沿吃水方向上的距离为0.85Td,所述上凸弧线的端点与船底之间沿吃水方向上的距离为0.65Td,其中Td为设计吃水;折角线(1)在船宽方向的投影为船宽的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冰区航行船舶艏部线型,其特征在于:折角线(1)沿船长方向从艏柱20站线(5)往后延伸至18.5站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峰周伟新沈冠之徐伟胡世良冯松波魏锦芳陈京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