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熔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563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杆熔接装置,包括外套管,和位于外套管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的第一对接管和内套管以及第二对接管,且各管的径向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外套管的两侧的上下壁之间各贯穿设有一水平的条纹口,各条纹口内置有一伸缩杆,各伸缩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上下外壁连接,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为相同的对接管,所述外套管和各所述对接管都为由一侧铰连连接的上弧片和下弧片构成,且各上弧片和下弧片远离铰连端的另一侧设有向圆心外延伸的对接片,各对接片之间通过一双头螺栓连接,双头螺栓的两端各设有一螺帽固定,且各所述对接管上的上弧片和下弧片的内壁上嵌设有电极片。

A copper rod wel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杆熔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杆生产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铜杆熔接装置。
技术介绍
铜杆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铜杆进行熔接,熔接的过程一般是将两铜杆相对放置,并将其分别夹持牢固后再给予一定环境或条件使其熔化,并使熔化的两铜杆相向运动后接触而接头成为一体。铜杆的熔化可以直接通过熔接枪或者焊粉点火放热或者是通过极板通电后放出电弧,在极板通电放出电弧形成高温使铜杆熔接的过程中,熔接接头的外壁会不平整,影响熔接后的铜杆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铜杆熔接装置,能够在熔接过程中打磨熔接的接头部分,将超出铜杆外径的部分切除,使熔接产品更加平整。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杆熔接装置,包括外套管,和位于外套管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的第一对接管和内套管以及第二对接管,且各管的径向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外套管的两侧的上下壁之间各贯穿设有一水平的条纹口,各条纹口内置有一伸缩杆,各伸缩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上下外壁连接,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为相同的对接管,所述外套管和各所述对接管都为由一侧铰连连接的上弧片和下弧片构成,且各上弧片和下弧片远离铰连端的另一侧设有向圆心外延伸的对接片,各对接片之间通过一双头螺栓连接,双头螺栓的两端各设有一螺帽固定,且各所述对接管上的上弧片和下弧片的内壁上嵌设有电极片;所述内套管包括四片相同且均匀间隔分布的套片,各套片绕同一圆心径向分布,各套片的内壁中央嵌设有弧形刀片,顶部各连接有一沿径向分布的紧固螺栓,各紧固螺栓贯穿外套管后设有螺帽固定,各套片的两侧顶壁处均设有一沿同一圆心径向分布的弹簧,各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铰连端和双头螺栓端所在处分别与所述内套管的套片之间的间隔处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上弧片的顶外壁和下弧片的底外壁上各设有一伸缩杆,与下弧片所连接的伸缩杆的另一端各与一支撑杆固定连接,两支撑杆的相对侧与气缸装置的活动端连接,底部与一导轨滑动连接,导轨设于底板上,底板上还置有两气缸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上弧片的顶外壁和下弧片的底外壁上各设有一伸缩杆,与下弧片所连接的伸缩杆的另一端各与一支撑杆固定连接,各支撑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一半圆形挡块上,各半圆形挡块另一端与一导轨滑动连接,导轨设于底板上,两半圆形挡块的相对侧分别与气缸装置的活动端连接;所述外套管的条纹口靠近所述内套管的末端还穿设有一圈圆环形的槽道。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刀片的弧长与所述内套管的套片弧长一致。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了四个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套管、第一对接管以及内套管和第二对接管,而外套管的设置一方面起到了保护罩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夹持有铜杆的两对接管可以在水平线上平直地运动,从而在熔接时能够对接准确,而内套管上设有的弧形刀片可以将熔接过程中产生的铜杆外径之外的部分切除,使得熔接平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套管的放大倍数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对接管的放大倍数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外套管,2内套管,201弧形刀片,202紧固螺栓,203弹簧,3对接管,301电极片,302伸缩杆,4对接片,5双头螺栓,6上弧片,7下弧片,8条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一种铜杆熔接装置,包括外套管1,和位于外套管1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的第一对接管3和内套管2以及第二对接管3,且各管的径向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外套管1的两侧的上下壁之间各贯穿设有一水平的条纹口8,各条纹口8内置有一伸缩杆302,各伸缩杆3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管3和第二对接管3的上下外壁连接,第一对接管3和第二对接管3为相同的对接管3,对接管3和外套管1之间通过伸缩杆302连接,而伸缩杆302又是在水平的条纹口8内运动,使得熔接时,两对接管3可以沿同一水平线运动,对接准确;所述外套管1和所述对接管3都为由一侧铰连连接的上弧片6和下弧片7构成,且各上弧片6和下弧片7远离铰连端的另一侧设有向圆心外延伸的对接片4,各对接片4之间通过一双头螺栓5连接,双头螺栓5的两端各设有一螺帽固定,此结构使得对接管3和外套管1可开合或松紧,以夹持或取下铜杆;且各所述对接管3上的上弧片6和下弧片7的内壁上嵌设有电极片301,电极片301通电后为铜杆的熔接放热;所述内套管2包括四片相同且均匀间隔分布的套片,各套片绕与外套管1的中央圆心相同的圆心径向分布,各套片的内壁中央嵌设有弧形刀片201,顶部各连接有一沿径向分布的紧固螺栓202,各紧固螺栓202贯穿外套管1后设有螺帽固定,各套片的两侧顶壁处均设有一沿同一圆心径向分布的弹簧203,各弹簧203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壁连接,调节紧固螺栓202并依靠螺帽固定,即可调节各套片与外套管1之间的距离和各套片之间的距离,各套片之间形成闭合的小圆环或有间隙的大圆环状的内套管2,围绕在铜杆外周,熔接平整。所述外套管1的铰连端和双头螺栓5端所在处分别与所述内套管2的套片之间的间隔处对应,不影响外套管1的开合或松紧。所述第一对接管3和第二对接管3的上弧片6的顶外壁和下弧片7的底外壁上各设有一伸缩杆302,与下弧片7所连接的伸缩杆302的另一端各与一支撑杆固定连接,两支撑杆的相对侧与气缸装置的活动端连接,底部与一导轨滑动连接,导轨设于底板上,底板上还置有两气缸装置。可以通过气缸装置来推动两对接管3的运动。所述第一对接管3和第二对接管3的上弧片6的顶外壁和下弧片7的底外壁上各设有一伸缩杆302,与下弧片7所连接的伸缩杆302的另一端各与一支撑杆固定连接,各支撑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一半圆形挡块上,各半圆形挡块末端一导轨滑动连接,导轨设于底板上,两半圆形挡块的相对侧分别与气缸装置的活动端连接;所述外套管1的条纹口8靠近所述内套管2的末端还穿设有一圈圆环形的槽道。可以在气缸装置推动对接管3运动结束后,立即转动外套管1,使得外套管1内的内套管2得以转动,里面的弧形刀片201可以转动地方式全面地刮除熔接时的铜杆外径部分。所述弧形刀片201的弧长与所述内套管2的套片弧长一致。工作流程:两待接的铜杆分别放入第一对接管3和第二对接管3内,之后,依次调节对接管3上的双头螺栓5以及外套管1上的双头螺栓5,使得对接管3上的上下弧片7夹紧伸入的铜杆,之后,电极通电,产生电弧,利用电弧的热量将铜杆熔化,之后,推动两对接管3向内套管2方向相向运动,直至两铜杆在内套管2内互相接触时停止,熔化的两铜杆在接触后自然的熔接在一起,完成后,依次调节外套管1和对接管3上的双头螺栓5,将熔接后的铜杆取出即可。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杆熔接装置,包括外套管,和位于外套管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的第一对接管和内套管以及第二对接管,且各管的径向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两侧的上下壁之间各贯穿设有一水平的条纹口,各条纹口内置有一伸缩杆,各伸缩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上下外壁连接,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为相同的对接管,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对接管都为由一侧铰连连接的上弧片和下弧片构成,且各上弧片和下弧片远离铰连端的另一侧设有向圆心外延伸的对接片,各对接片之间通过一双头螺栓连接,双头螺栓的两端各设有一螺帽固定,且各所述对接管上的上弧片和下弧片的内壁上嵌设有电极片;所述内套管包括四片相同且均匀间隔分布的套片,各套片绕同一圆心径向分布,各套片的内壁中央嵌设有弧形刀片,顶部各连接有一沿径向分布的紧固螺栓,各紧固螺栓贯穿外套管后设有螺帽固定,各套片的两侧顶壁处均设有一沿同一圆心径向分布的弹簧,各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杆熔接装置,包括外套管,和位于外套管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的第一对接管和内套管以及第二对接管,且各管的径向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两侧的上下壁之间各贯穿设有一水平的条纹口,各条纹口内置有一伸缩杆,各伸缩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上下外壁连接,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为相同的对接管,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对接管都为由一侧铰连连接的上弧片和下弧片构成,且各上弧片和下弧片远离铰连端的另一侧设有向圆心外延伸的对接片,各对接片之间通过一双头螺栓连接,双头螺栓的两端各设有一螺帽固定,且各所述对接管上的上弧片和下弧片的内壁上嵌设有电极片;所述内套管包括四片相同且均匀间隔分布的套片,各套片绕同一圆心径向分布,各套片的内壁中央嵌设有弧形刀片,顶部各连接有一沿径向分布的紧固螺栓,各紧固螺栓贯穿外套管后设有螺帽固定,各套片的两侧顶壁处均设有一沿同一圆心径向分布的弹簧,各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杆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明陈文渊张佳兵汪金桥
申请(专利权)人:鹰潭盛发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