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366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接头,包括本体、螺帽、密封圈、垫圈、卡环,其特征在于:密封圈、垫圈、卡环依次并排列于本体与螺帽之间,卡环与螺帽锥面相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可以制成各种形式的管接头,包括直通、异径直通、外牙直接头、内牙直接头、弯头、异径弯头、三通、异径三通等型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阻系数小由于密封及联接均在管子的外表面,避免了管路内径在联接处变小,减少了局部阻力;密封性能好,而且在安装时可以避免损伤密封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接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联接交联聚乙烯管的管接头。现有的交联聚乙烯管接头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典型结构如图一所示。这种管接头由本体1、螺帽2、卡环3、密封圈4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卡环3将管子外壁卡紧,同时用密封圈4在管子内壁实现密封。使用时必须将管件本体1的内芯插入管子内孔,在管子外面套上卡环3,拧紧螺帽2将卡环3压紧。卡环3是内壁带有多道齿状突起的开口环状零件,受压紧后径向缩小,其内壁上的齿状突起便在管子外表面上压出沟槽,使卡环3的内径稍微小于管子的外径,从而对管子的轴向移动产生阻力,使之不能拔出。卡环3收缩后还使塑料管内径收缩压紧密封圈4以达到密封效果。这种在管子内壁实现密封的做法有以下缺点1、使管路的流通截面变小。一般管体1的内芯壁厚要在2毫米以上,水阻系数较大,增加了管路的压力损失。2、由于管体1内芯壁厚不能大,密封圈4必须做得比较小,而管子的内孔误差较大,造成密封圈与内孔配合不好,要么是配合过松容易因拧紧力不足引起泄漏,要么是配合过紧容易在插入管子时损伤密封圈。本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使用可靠、水阻系数较小的管接头,特别是交联聚乙烯管的管接头。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管接头,包括本体、螺帽、密封圈、垫圈、卡环,其特征在于:密封圈、垫圈、卡环依次并排列于本体与螺帽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鉴河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金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