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27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包括贴合基块,贴合基块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袖带,袖带的末端缝制有自粘性粘扣,贴合基块的正面中部固定设有加压块,贴合基块的背面固定设有止血棉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通过设置有贴合基块和加压块,可使患者在PICC置管术后对穿刺点的加压更为准确,方便牢固,通过设置有自粘性粘扣,使止血带绑定更为牢固,且方便快捷,避免按压时间不够导致二次出血,该止血带为X型袖带,固定时不需要整臂缠绕,避免压力过大而能导致术侧胳膊肿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血带,特别涉及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
技术介绍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因其便捷、安全、使用时间长,并发症较少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输液困难的患者,是目前临床上中、长期输液的重要给药途径。但是PICC置管过程中会对病人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置管后会出现穿刺点渗血情况,渗血过多易导致局部血肿、导管感染、导管脱出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导管的使用,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置管后穿刺点局部需要压迫止血,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压迫止血方法有患者手指压迫止血和加压绷带止血方法。目前这两种止血方式还存在以下不足:1)手指压迫止血时患者不确定穿刺点位置,按压位置不正确,导致按压无效出血;2)有的门诊患者置管后急于去拍摄胸片,按压时间不够导致出血;3)加压绷带止血效果虽好,但压力过大时容易造成血液回流障碍而导致压迫后患者置管侧胳膊肿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止血带对穿刺出血点的按压位置不准确、按压时间不够以及压力过大容易造成胳膊肿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包括贴合基块,所述贴合基块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袖带,所述袖带的末端缝制有自粘性粘扣,所述贴合基块的正面中部固定设有加压块,所述贴合基块的背面固定设有止血棉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压块的内部固定设有缓冲气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止血棉垫的底部固定设有药物涂膜,所述药物涂膜的内部填充有凝血因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合基块和袖带均为消毒无纺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压块的尺寸为2*2*2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通过设置有贴合基块和加压块,可使患者在PICC置管术后对穿刺点的加压更为准确,方便牢固,通过设置有自粘性粘扣,使止血带绑定更为牢固,且方便快捷,避免按压时间不够导致二次出血,该止血带为X型袖带,固定时不需整臂缠绕,避免压力过大而能导致术侧胳膊肿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贴合基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贴合基块;2、袖带;3、自粘性粘扣;4、加压块;5、缓冲气囊;6、止血棉垫;7、药物涂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包括贴合基块1,贴合基块1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袖带2,袖带2的末端缝制有自粘性粘扣3,贴合基块1的正面中部固定设有加压块4,贴合基块1的背面固定设有止血棉垫6。优选的,加压块4的内部固定设有缓冲气囊5,可在加压时缓冲压力,防止压力过大过猛对穿刺出血点造成伤害。优选的,止血棉垫6的底部固定设有药物涂膜7,药物涂膜7的内部填充有凝血因子,可对患者的穿刺出血点进行快速止血,大大提升了止血效果。优选的,贴合基块1和袖带2均为消毒无纺布,柔性好、易拉伸。优选的,加压块4的尺寸为2*2*2CM,配合人手指的基本尺寸,使按压更方便,效果更佳。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使用时,患者或护士可将贴合基块1和加压块4放置于穿刺点,通过加压块4内部的缓冲气囊5对穿刺点进行慢慢压合,确认稳定后,立刻将袖带2沿患者胳膊缠绕一周,再将袖带2的末端通过自粘性粘扣3固定,该种止血带设置的X型分布的袖带2,固定时不需整臂缠绕,从而避免压力过大而能导致术侧胳膊肿胀,另外,在止血棉垫6底部设置的内部含有凝血因子的药物涂膜7,可对患者的穿刺出血点进行快速止血,大大提升了止血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包括贴合基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基块(1)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袖带(2),所述袖带(2)的末端缝制有自粘性粘扣(3),所述贴合基块(1)的正面中部固定设有加压块(4),所述贴合基块(1)的背面固定设有止血棉垫(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包括贴合基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基块(1)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袖带(2),所述袖带(2)的末端缝制有自粘性粘扣(3),所述贴合基块(1)的正面中部固定设有加压块(4),所述贴合基块(1)的背面固定设有止血棉垫(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便捷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块(4)的内部固定设有缓冲气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彦孙文彦葛瑞彬宋琦王凯刘兵王汐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