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轴端输出电机、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90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无轴端输出电机、新能源汽车,一种无轴端输出电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间形成有联通外界的传动室;转轴,连接在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上,受第一驱动部和/或第二驱动部作用而转动;传动件,设置在转轴上,且容置在传动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一个电机上设置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在保证可提供足够驱动力的同时,将可实现与外界传动的传动件夹设在两个驱动部的中间位置,与传统电机需要将传动件安装在伸出电机本体的轴端上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无需设置伸出电机外的输出轴,减小了电机的整体体积,电机的体积减少,可有效减少汽车驱动系统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Shaftless output motor, new energ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轴端输出电机、新能源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无轴端输出电机、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驱动方式多为前驱或后驱的方式,其驱动电机一般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驱动电机的布置方式多采用“交错传动”的动力输出方式,如图1所示,即“电机1-输出轴2-万向节4-传动轴3-车桥5”,其中间传动结构多,导致驱动效率低,且占用空间大。现有技术中将驱动电机安装在车桥上,可免去对万向节零件的安装需求,但是,电机固定在车桥上,因输出力矩的问题,需要安装多个驱动电机以保证足够的输出力矩,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驱动系统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电动汽车中驱动电机的输出方式带来汽车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无轴端输出电机、新能源汽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轴端输出电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间形成有联通外界的传动室;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上,受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作用而转动;传动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容置在所述传动室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沿径向向外依次包括转子、定子以及外壳,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转子上。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端面上形成有未封闭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中间位置形成轴承室,所述环形凸起未封闭的部分被构造为所述传动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以所述环形凸起的上端面为贴合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被构造为两个以所述贴合面对称设置的结构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为传动齿轮,其中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经所述安装孔对接于一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被构造为同一驱动电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被构造为不同的驱动电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无轴端输出电机;以及车桥,所述无轴端输出电机设置在所述车桥内。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间形成有联通外界的传动室;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上,受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作用而转动;传动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容置在所述传动室内。本专利技术中在一个电机上设置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在保证可提供足够驱动力的同时,将可实现与外界传动的传动件夹设在两个驱动部的中间位置,与传统电机需要将传动件安装在伸出电机本体的轴端上相比,本专利技术中无需设置伸出电机外的输出轴,减小了电机的整体体积,电机的体积减少,可有效减少汽车驱动系统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与
技术介绍
中介绍的电机轴与车轮轴呈交错布置的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可实现与车轮轴的并排布置,减少了对汽车车身长度方向的占用,且可直接连接在车桥上,减少了中间的连接件,提高了能量的传动效率。2.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中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端面上形成有未封闭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中间位置形成轴承室,所述环形凸起未封闭的部分被构造为所述传动室。现有技术中的传动件一般为传动齿轮,为铜制或铁制,为了传动的平稳和减少传动阻力,需要在传动件上涂布润滑油或脂,但现有技术中传动件多直接外露的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端上,外界的灰尘会污染润滑油或脂,因此需要额外的保护结构,造成了电机传动组件的复杂,本专利技术中直接利用电机的机壳,形成传动室,传动件设置在传动室内,可对传动件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3.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以所述环形凸起的上端面为贴合面,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贴合设置的方式,避免了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件存在间隙导致电机轴向长度增加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被构造为两个以所述贴合面对称设置的结构组件。对称的结构零件设计可有效简化电机的结构且也方便零件的加工。5.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中所述转轴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两个转轴的设计方式,在第一驱动部或第二驱动部中的一个损坏时,因转轴的分开是设计,可直接将两者分开进行更换维护。6.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被构造为同一驱动电机。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的原理和结构近似传统电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设置为同种类型的驱动电机,可方便对本专利技术中电机的控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两个驱动部,可根据实际工况选择驱动部工作的情况,如负载较小时,可控制只第一驱动部或第二驱动部工作,当负载较大时,可控制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同时工作。7.本专利技术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被构造为不同的驱动电机,不同的驱动电机可驱动的负载的范围更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
技术介绍
的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无轴端输出电机的外观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转轴和传动件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介绍
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输出轴;3-传动轴;4-万向节;5-车桥;6-驱动轮。实施例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驱动部;11-转子;12-定子;13-外壳;14-端盖;131-环形凸起;1311-上端面;2-第二驱动部;3-传动室;4-转轴;41-第一转轴;42-第二转轴;411-键槽;412-挡肩;413-转子配合面;414-轴承配合面;5-传动件;51-安装孔;52-齿轮键槽;53-齿部;54-轴套6-轴承室;7-平键;8-轴承;9-弹性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轴端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部(1)和第二驱动部(2),所述第一驱动部(1)和第二驱动部(2)间形成有联通外界的传动室(3);/n转轴(4),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1)和所述第二驱动部(2)上,受所述第一驱动部(1)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2)作用而转动;/n传动件(5),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且容置在所述传动室(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轴端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部(1)和第二驱动部(2),所述第一驱动部(1)和第二驱动部(2)间形成有联通外界的传动室(3);
转轴(4),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1)和所述第二驱动部(2)上,受所述第一驱动部(1)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2)作用而转动;
传动件(5),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且容置在所述传动室(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端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1)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沿径向向外依次包括转子(11)、定子(12)以及外壳(13),所述转轴(4)设置在所述转子(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轴端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3)靠近所述第二驱动部(2)的端面上形成有未封闭的环形凸起(131),所述环形凸起(131)的中间位置形成轴承室(6),所述环形凸起(131)未封闭的部分被构造为所述传动室(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轴端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1)和所述第二驱动部(2)以所述环形凸起(131)的上端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苏久展贾金信郭长光李忠雨闫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