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对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72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对芯装置,蓄电模块、降压模块、红外发光模块和光纤转换接头;其中,所述蓄电模块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降压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光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发光模块输出端与所述光纤转换接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对芯装置,通过蓄电模块、降压模块、红外发光模块和光纤转换接头设置,实现运维人员对光纤两侧的快速核对,耗时短、效率高,同时光纤转换接头实现多种类别接口的转换,保证了对芯装置对于变电站内各种类型的光纤接口均适用,应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对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对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化的保护装置也大量的应用。而智能变电站为了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等要求,采样和开入开出量均采用网络传输。与传统的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站的特点之一就是采用大量的光纤来替代二次回路中的电缆,简化二次回路。然而,在使用光纤过程中,难以识别光纤的断裂情况,而且难以确保光纤两侧对应,一旦出现光纤两侧使用不一致,可能造成继电保护装置接收或发出信息不及时,导致保护装置或开关出现拒动或误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变电站内使用光纤数量多,人工核对工作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且光纤端口类型多,对线工具无法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以上现有的光纤核对工作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且光纤端口类型多,对线工具无法通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光纤对芯装置。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对芯装置,蓄电模块、降压模块、红外发光模块和光纤转换接头;其中,所述蓄电模块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降压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光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发光模块输出端与所述光纤转换接头连接。上述方案中,蓄电模块的供电电压为±5V,通过降压模块降压后,电压为±3.3V,为红外发光模块供电;红外发光模块通过光纤转换接头与外部光纤一端连接,若在光纤另一端没发现有红光,即红外发光模块所连接的光纤断裂,运维人员可做好标记;正常情况下,运维人员在光纤的另一端可发现有光纤发出红光,实现对光纤两侧的快速核对,耗时短、效率高。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插头、交变直转换模块,所述插头与所述交变直转换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交变直转换模块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插头可连接市电供电接口,将220V的交流电送往所述交变直转换模块,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最后通过蓄电模块将转换得到的直流电进行存储。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直流充电接口,所述直流充电接口与所述蓄电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上述方案中,运维人员可通过外部直流电源直接为蓄电模块充电。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指示灯和开关,所述指示灯一端与交变直转换模块输出端、直流充电接口分别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一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输出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红外发光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上述方案中,指示灯的设置,方便运维人员查看装置的充电状况,当装置充电时,指示灯将持续闪烁;当蓄电模块充满电时,指示灯变为常亮状态;当蓄电模块不在充电状态时,指示灯熄灭。开关的设置,用于控制红外发光模块的发光状态,其发光状态包括:“关闭”、“持续发光”和“间歇发光”。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蓄电模块、降压模块、红外发光模块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红外发光模块设置有红外发光口,所述红外发光口、开关设置在壳体一侧,红外发光口与所述光纤转换接头连接;所述插头、直流充电接口和指示灯设置在壳体另一侧。其中,所述插头设置成可折叠结构。上述方案中,给装置中各种模块提供一个载体,方便运维人员携带的同时,保障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插头设置成可折叠结构,在不充电时可折叠收起,简单、方便且美观。其中,所述光纤转换接头包括LC接头、FC接头和ST接头。上述方案中,光纤转换接头实现多种类别接口的转换,保证了对芯装置对于变电站内各种类型的光纤接口均适用,应用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对芯装置,通过蓄电模块、降压模块、红外发光模块和光纤转换接头设置,实现运维人员对光纤两侧的快速核对,耗时短、效率高,同时光纤转换接头实现多种类别接口的转换,保证了对芯装置对于变电站内各种类型的光纤接口均适用,应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光纤对芯装置模块连接图。图2为光纤对芯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蓄电模块;2、降压模块;3、红外发光模块;4、光纤转换接头;5、插头;6、交变直转换模块;7、直流充电接口;8、指示灯;9、开关;10、壳体。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光纤对芯装置,蓄电模块1、降压模块2、红外发光模块3和光纤转换接头4;其中,所述蓄电模块1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2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降压模块2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光模块3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发光模块3输出端与所述光纤转换接头4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蓄电模块1的供电电压为±5V,通过降压模块2降压后,电压为±3.3V,为红外发光模块3供电;红外发光模块3通过光纤转换接头4与外部光纤一端连接,若在光纤另一端没发现有红光,即红外发光模块3所连接的光纤断裂,运维人员可做好标记;正常情况下,运维人员在光纤的另一端可发现有光纤发出红光,实现对光纤两侧的快速核对,耗时短、效率高。更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插头5、交变直转换模块6,所述插头5与所述交变直转换模块6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交变直转换模块6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模块1输入端电性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插头5可连接市电供电接口,将220V的交流电送往所述交变直转换模块6,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最后通过蓄电模块1将转换得到的直流电进行存储。更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直流充电接口7,所述直流充电接口7与所述蓄电模块1输入端电性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维人员可通过外部直流电源直接为蓄电模块1充电。更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指示灯8和开关9,所述指示灯8一端与交变直转换模块6输出端、直流充电接口7分别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模块1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9一端与所述降压模块2输出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红外发光模块3输入端电性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指示灯8的设置,方便运维人员查看装置的充电状况,当装置充电时,指示灯8将持续闪烁;当蓄电模块1充满电时,指示灯8变为常亮状态;当蓄电模块1不在充电状态时,指示灯8熄灭。开关9的设置,用于控制红外发光模块3的发光状态,其发光状态包括:“关闭”、“持续发光”和“间歇发光”。更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10,所述蓄电模块1、降压模块2、红外发光模块3均设置在壳体10内部;所述红外发光模块3设置有红外发光口,所述红外发光口、开关9设置在壳体10一侧,红外发光口与所述光纤转换接头4连接;所述插头5、直流充电接口7和指示灯8设置在壳体10另一侧。其中,所述插头5设置成可折叠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给装置中各种模块提供一个载体,方便运维人员携带的同时,保障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插头5设置成可折叠结构,在不充电时可折叠收起,简单、方便且美观。更具体的,所述光纤转换接头4包括LC接头、FC接头和ST接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光纤转换接头4实现多种类别接口的转换,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纤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1)、降压模块(2)、红外发光模块(3)和光纤转换接头(4);其中,所述蓄电模块(1)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2)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降压模块(2)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光模块(3)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发光模块(3)输出端与所述光纤转换接头(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光纤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模块(1)、降压模块(2)、红外发光模块(3)和光纤转换接头(4);其中,所述蓄电模块(1)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2)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降压模块(2)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光模块(3)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发光模块(3)输出端与所述光纤转换接头(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头(5)、交变直转换模块(6),所述插头(5)与所述交变直转换模块(6)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交变直转换模块(6)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模块(1)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充电接口(7),所述直流充电接口(7)与所述蓄电模块(1)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对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灯(8)和开关(9),所述指示灯(8)一端与交变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峰徐聪颖黎永豪黄国平王跃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