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西湖专利>正文

改良的水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65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水管接头的至少一个插接口上设置内径与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外径紧密配合的含筒和外径与该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内径紧密配合的承筒。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管接头,将硬质水管插装在含筒和承筒之间的间隙中,或者接头之间相互插接,不但不易发生渗、漏水现象,也没有松动、脱落的可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水管接头。目前,一般家庭水族箱之类的用具常用送、排水管接头,包括有“L”形接头、“T”形接头、“十字”形接头和“I”形接头等多种,它们均具有二个以上的插接口,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不易插装,渗、漏水或脱落的现象。其中“L”形接头的使用机会较多,所以以“L”形接头说明。如图9、10所示,现有的“L”形接头2,在模具用塑胶射出模制成型时,直接在其两管的插接口21、21’上,模制内径与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3、3’(如图10中假想线所示)外径紧密配合的含筒22。按照一般人的使用习惯,为了方便插装和拆卸两硬质塑胶水管3、3’,就直接插装在所述“L”形接头2的两插接口21、21’的含筒22上,且均未涂抹任何胶水或粘合剂,所以不但不易插装,又极易发生渗、漏水或脱落的现象。本专利技术者在多年从事各种水族箱用品及其配件的制造、销售期间,根据消费者的反应,针对现有水管接头2,在插装硬质塑胶水管3、3’时不方便,另外易发生渗、漏水或脱落现象等缺点,悉心研究,从而完成本技术改良的水管接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水管接头,具体的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发生渗、漏水或脱落现象的水管接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者采用下面的技术方案在水管接头的至少一个插接口上设置内径与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外径紧密配合的含筒和外径与该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内径紧密配合的承筒。根据接头的不同功用,该接头的插接口中,用于连接水管的插接口上可设置内径与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外径紧密配合的含筒和外径与该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内径紧密配合的承筒,用于连接水管接头的插接口则可设置为内径与所述承筒外径紧密配合的套筒。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水管接头,将硬质水管插装在含筒和承筒之间的间隙中,或者接头之间相互插接,不但不易发生渗、漏水现象,也没有松动、脱落的可能。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L”形接头实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种“L”形接头实例插装两硬质塑胶水管时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种“L”形接头实例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种“L”形接头实例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短管接头的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种“L”形接头和第三种“L”形接头直接插接组合使用时的截面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二种“L”形接头和一个短管接头做配管使用时的正面示意图和部分截面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三种“L”形接头和一个短管接头做配管使用时的正面示意图和部分截面图。图9是现有技术“L”形接头的立体图。图10是现有技术“L”形接头插装两硬质塑胶水管时的截面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只限这些实施例。如图1、2图所示,本技术第一种改良的“L”形接头1在模具用硬质塑胶射出模制成型时,直接在其两插接口11、11’上分别模制内径与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3、3’外径紧密配合的含筒12和外径与该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3、3’内径紧密配合的承筒13。如图2所示,由于本技术改良的“L”形接头1的每一个插接口11、11’上分设有含筒12和承筒13,所以在插装硬质塑胶水管3、3’时,该硬质塑胶水管3、3’可先套插在承筒13的外侧,再用力推入承筒13与含筒12之间的间隙14中,并将其推紧,以将该间隙14中的空气挤压排出。所以不但插装该硬质塑胶水管3、3’迅速、方便,同时,由于硬质塑胶水管3、3’在插装至每一插口11、11’上的含筒12与承筒13之间的间隙14内时,已将该间隙14中的空气排出,于是受到承筒13和含筒12的固定,从而无丝毫渗、漏水的可能。如果要卸下两硬质塑胶水管3、3’,由于间隙14底部产生“真空”状态,所以必须用相当大的力气(大于大气压力)或用力来回扭动硬质塑胶水管3、3’以解除“真空”状态,才能顺利卸下两硬质塑胶水管3、3’。所以在自然使用的状态下,不会象上述现有接头有松动或脱落的可能,从而可以安心使用。本技术的第一种改良的水管接头,除象上述可在“L”形接头1的两插接口11、11’上实施外,也可以在“T”形、“十字”形或“I”形等水管接头的每一个插接口上实施。同时,在插接口11、11’上模制的含筒12和承筒13,除如图示将承筒13设置成比含筒12长的优选实施例外,也可以将含筒12设置成比承筒13长或将含筒12设置成与承筒13等长的实施例,从而制成“L”形接头或“T”形、“十字”形和“I”形接头上的每一个插接口,其装、卸硬质塑胶水管3、3’的过程及特点、功效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二种改良的“L”形接头1a,其两插接口11、11’的结构与上述第一种改良的“L”形接头1相同,只是在本体10a弯角外侧或其他适当位置,再延伸设置一个小软管插接接头16。这样,即可在实际配管使用时(如图7、8所示),在该小软管插接接头16上插装一个用于导气或导水的小软质塑胶管4a,以便将空气或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导进水族箱、槽中,或是将一些水分流导入另一较小水族箱中待用。所述第二种改良的“L”形接头1a,在模制成型时也可将上述小软管插接接头16先设为不导通(如图3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待使用时再用螺钉或其他类似物品或工具导通。这样,该第二种改良的“L”形接头1a即可作为上述第一种改良的“L”形接头1的替代品,从而可以作为两用或者在开发制作时仅制作该第二种改良的“L”形接头1a,不需要再制作上述第一种改良的“L”形接头1。如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三种改良的“L”形接头1b,主要是只将其中一个插接口11设置有含筒12和承筒13,而将另一个插接口11a改设为内径与承筒13外径紧密配合的套筒15;同时,在其本体10b的弯角内侧或其他适当位置,再延伸设置一个小软管插接接头16。这样,本技术的第三种改良的“L”形接头1b即可与第一种改良的“L”形接头1或第二种“L”形接头1a直接插装组合使用(如图6所示);同时,也可在该小软管插接接头16上插装一个用于导气或导水的小软质塑胶管4a。另外,如图5所示,是上述本技术各种改良的水管接头均可附装的短管接头5,该短管接头5由端口缘设突环51的圆形短管体50构成,并且也是用硬质塑胶模制成型。由于上述本技术的各种改良“L”形接头1、1a、1b或类似接头都是专为插装硬质塑胶水管3、3’设计,但是由于一般消费者在使用时常有配合软质塑胶水管4使用的情况,因此本申请特附有该短管接头5。将该短管接头5插装在任一改良的“L”形接头1、1a、1b的任一插接口11、11’的承筒13中,则可通过该短管接头5的突环51端紧密插接软质塑胶水管4(如图7、8所示),消费者可以随意配合使用,极为方便,并且不易发生渗、漏水现象或产生松动、脱落的可能。本技术每一种改良的“L”形接头1、1a、1b在与硬质塑胶水管3、3’插装组合或者第三种改良的“L”形接头1b分别直接与第一、二种改良的“L”形接头1、1a相互插装组合时,均非常牢固,在按照图7、8中的箭头“A”、“B”方向用力扭转时,仍可自如地调整安装角度,在安装使用上非常方便,并且不易发生渗、漏水现象或产生松动、脱落的可能。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水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水管接头的至少一个插接口上设置内径与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外径紧密配合的含筒和外径与该欲插装的硬质塑胶水管内径紧密配合的承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西湖
申请(专利权)人:蔡西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