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苏氨酸醛缩酶及其在对甲砜基苯丝氨酸合成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5381 阅读:4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苏氨酸醛缩酶,具有将对甲砜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不对称催化合成(2S,3R)‑对甲砜基苯丝氨酸的活性,L‑苏氨酸醛缩酶选择自下组中任意一种:(1)具有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2)具有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80%同源性的多肽;(3)将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经过1‑5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多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L‑苏氨酸醛缩酶在对甲砜基苯丝氨酸合成中的应用,挖掘筛选到来源于Actinocorallia herbida的L‑苏氨酸醛缩酶基因,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重组大肠杆菌来源的L‑苏氨酸醛缩酶,以对甲砜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原料,采用全细胞催化的方法,不对称催化合成(2S,3R)‑对甲砜基苯丝氨酸,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

An L-threonine aldol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ynthesis of p-methylsulfonylphenylser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苏氨酸醛缩酶及其在对甲砜基苯丝氨酸合成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苏氨酸醛缩酶及其在对甲砜基苯丝氨酸合成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β-羟基-α-氨基酸是β-氨基醇类抗生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抗癌药物紫杉醇以及免疫抑制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甲砜基苯丝氨酸是β-氨基醇类广谱抗生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合成的关键手性砌块,具有2个手性中心,可形成4种手性异构体,目前已报道的活性中间体几乎都是由(2S,3R)-构型组成。如何通过不对称催化高效构建其结构中的两个相邻手性中心,开发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高效绿色合成新路线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工业上合成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手性中间体主要采用基于拆分策略的合成路线。首先以对甲砜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原料,在硫酸铜以及氨水的作用下,在70℃条件下经羟醛缩合反应(aldolreaction)合成对甲砜基苯丝氨酸铜盐,并在氯化氢气体作用下,与无水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对甲砜基苯丝氨酸乙酯,再用D-酒石酸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手性拆分,得到(2S,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苏氨酸醛缩酶,具有将对甲砜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不对称催化合成(2S,3R)-对甲砜基苯丝氨酸的活性,其特征在于,所述L-苏氨酸醛缩酶选择自下组中任意一种:/n(1)具有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n(2)具有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80%同源性的多肽;/n(3)将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经过1-5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多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苏氨酸醛缩酶,具有将对甲砜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不对称催化合成(2S,3R)-对甲砜基苯丝氨酸的活性,其特征在于,所述L-苏氨酸醛缩酶选择自下组中任意一种:
(1)具有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2)具有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80%同源性的多肽;
(3)将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经过1-5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多肽。


2.权利要求1所述的L-苏氨酸醛缩酶的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L-苏氨酸醛缩酶的编码基因的核心序列为来源于Actinocoralliaherbida的LTA基因,所述核心序列如SEQIDNO:2所示。


3.采用权利要求2中的所述编码基因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


4.包含权利要求3中所述重组表达质粒载体的重组大肠杆菌。


5.L-苏氨酸醛缩酶在对甲砜基苯丝氨酸合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甲砜基苯丝氨酸不对称催化合成反应中的催化剂为L-苏氨酸醛缩酶全细胞,所述L-苏氨酸醛缩酶全细胞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表达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L-苏氨酸醛缩酶编码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全细胞。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L-苏氨酸醛缩酶在对甲砜基苯丝氨酸合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甲砜基苯丝氨酸合成反应的体系包括:对甲砜基苯甲醛、甘氨酸、磷酸吡哆醛、30%乙腈(v/v)的PBS缓冲液、以及所述L-苏氨酸醛缩酶全细胞,25℃-35℃下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娟王力超许炼陈承滔赖凌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昌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