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228439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该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第一模体的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模体的第二成型面能够形成第一色型腔;第一色型腔与第三模体的第三成型面能够形成第二色型腔;沿合模方向,第二成型面包括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形成第二色型腔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侧壁。该注塑成型方法使用注塑成型模具。该注塑胚体采用注塑成型模具注塑而成。该注塑制品采用注塑胚体加工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颜色交界处出现的透色、混色现象的技术问题。

Injection mold and method, injection body and injection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陶瓷、金属以及高硬度的塑胶等材料的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然而现有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双色或者多色时,颜色交界处会出现透色、混色现象,影响区域可达到0.05mm-0.2mm,甚至更大;严重影响了成品外观效果,降低了成品的质量。例如,在双色注塑时,因模具脱模角度的关系,在两种颜色的交界线上通常会形成薄壁区,该区域因壁薄原因而产生透色或混色现象。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注塑胚体和注塑制品,以提高成品的外观效果,进而提高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塑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颜色交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所述第一模体设置有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二模体设置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三模体设置有第三成型面;/n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时,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形成第一色型腔;/n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三模体合模时,所述第一色型腔与所述第三成型面形成第二色型腔;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成型面为所述第一色型腔与所述第二色型腔的交界面;/n所述第二色型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色型腔内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n沿合模方向,所述第二成型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所述第一倒角区、所述直线区和所述第二倒角区形成所述第二色下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所述第一模体设置有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二模体设置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三模体设置有第三成型面;
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时,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形成第一色型腔;
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三模体合模时,所述第一色型腔与所述第三成型面形成第二色型腔;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成型面为所述第一色型腔与所述第二色型腔的交界面;
所述第二色型腔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色型腔内的第二色下凹型腔部;
沿合模方向,所述第二成型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倒角区、直线区和第二倒角区;所述第一倒角区、所述直线区和所述第二倒角区形成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色型腔包括与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相连接的第二色凸出型腔部;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色型腔;
沿垂直于合模方向,所述第二色凸出型腔部的面积覆盖所述第二色下凹型腔部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模体;所述第四模体包括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区的倒角半径为0.2mm-1.0mm;
所述直线区的长度为0.1mm-0.5mm;
所述第二倒角区的倒角半径为0.1mm-1.0mm。


5.一种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
在第一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产生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
第二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并使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位于第一模体上;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二色型腔;
在第二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二色型腔在注塑胚体的第一颜色体上产生注塑胚体的第二颜色体;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取出注塑胚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模体;所述第四模体包括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相同;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合模的同时,第四模体与第二模体合模并形成第一色型腔;
第二色型腔内注胶的同时,在第一色型腔内注胶,使第一色型腔产生注塑胚体A的第一颜色体;
第三模体与第一模体分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飞饶桥兵李顺禄蔡重峰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