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研究电磁场化学效应的罐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323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反应罐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研究电磁场化学效应的罐体,包括罐体,罐体的外部上下依次嵌套有次级线圈和初级线圈,罐体的内部开设有反应槽,罐体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盖板,电极头通过插杆在盖板上相对运动,而盖板上端调节座设置,人员可通过旋动啮合轮,从而使啮合轮外圈的齿圈与齿条啮合传动,从而可带动插杆相对于盖板上下运动,对电极头位置进行调节,当电极头在罐体内部高度确定后,可通过齿块与啮合轮表面齿圈接触相抵,避免啮合轮转动,从而对插杆与盖板的高度进行固定,温感头可有效观察不同深度以及不同电场环境下化学反应温度的观测。

Can bodies for studying the chemical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研究电磁场化学效应的罐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反应罐
,具体为用于研究电磁场化学效应的罐体。
技术介绍
反应罐具有加热迅速、耐高温、耐腐蚀、卫生、无环境污染、勿需锅炉自动加温,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材料采用304不锈钢,可以为用户提供50-5000L二十多个规格、各种不同加热形式的反应罐。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在电磁场和高压电场作用下,罐体内的放入需要反应的化学试剂将产生某种反应,可以研究电磁场和高压电场对化学试剂的作用,传统的反应罐体,在进行液体混合反应时,往往化学反应中,不同反应液高度不同,产生的化学反应具有差异,而传统的放电头,均为两个放电极插入到液体中,从而对液体进行通电,不能根据需要,自由调节放电头伸入罐体长度,以获得不同高压电场模式,从而满足罐体内不同反应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研究电磁场化学效应的罐体,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外部上下依次嵌套有次级线圈和初级线圈,所述罐体的内部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研究电磁场化学效应的罐体,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外部上下依次嵌套有次级线圈(2)和初级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开设有反应槽(4),所述罐体(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底部四周通过伸缩杆(7)与罐体(1)的顶部伸缩相连,所述盖板(6)的内部活动贯穿有若干插杆(22),所述插杆(22)的下端贯穿至盖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极头(8),所述电极头(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温感头(9),所述插杆(22)的一侧设有齿条(10),所述齿条(10)的一侧位于盖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座(11),所述调节座(11)的内部通过转轴(13)转动连接有啮...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研究电磁场化学效应的罐体,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外部上下依次嵌套有次级线圈(2)和初级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开设有反应槽(4),所述罐体(1)的上端活动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底部四周通过伸缩杆(7)与罐体(1)的顶部伸缩相连,所述盖板(6)的内部活动贯穿有若干插杆(22),所述插杆(22)的下端贯穿至盖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极头(8),所述电极头(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温感头(9),所述插杆(22)的一侧设有齿条(10),所述齿条(10)的一侧位于盖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座(11),所述调节座(11)的内部通过转轴(13)转动连接有啮合轮(12),所述啮合轮(12)的外部设有与齿条(10)相互啮合的齿圈(14),所述啮合轮(12)的下端位于调节座(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一侧通过弹簧(16)弹性连接有转向杆(17),所述转向杆(17)的下端与调节座(11)铰接,所述转向杆(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块(21),所述齿块(21)的一侧设有齿牙,所述齿牙的另一端与齿圈(14)的一侧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电磁场化学效应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头(9)的外部位于电极头(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绝缘导热固体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卫伟高春红朱建慧赵银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