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永华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中药透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30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中药透药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顶面下方连接有电机、转轴、转盘和一排环形排列的半球体,下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通孔,下壳体的底面开设有一个圆环形的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部放置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连接有挡片,挡片与下壳体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支撑杆的顶部与半球体选择性接触,第一圆环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橡胶柱,橡胶柱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珠,橡胶柱的外侧与下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下壳体的底部连接有给药贴片,给药贴片位于多个橡胶柱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好的给药贴片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中药透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改进的中药透药器。
技术介绍
人的皮肤既是保护层,又是一个吸收器,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中国技术专利CN202982918U公开了一种透药仪的治疗头。这种结构的透药装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开口上端的超声波换能器晶片、治疗电极和给药贴片,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促使药物粒子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组织和血液循环,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的透药装置对给药贴片的固定不牢固,在使用过程中给药贴片容易掉落或折叠,从而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中药透药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好的给药贴片固定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的中药透药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面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下方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底部连接有转盘,转盘的下方连接有一排环形排列的半球体,下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通孔,下壳体的底面开设有一个圆环形的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部放置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连接有挡片,挡片与下壳体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支撑杆的顶部与半球体选择性接触,第一圆环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橡胶柱,橡胶柱的底部轴接有滚珠,橡胶柱的外侧与下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下壳体的底部连接有给药贴片,给药贴片位于多个橡胶柱的内侧。作为优选,所述下壳体的上方连接有超声波换能器晶片,超声波换能器晶片上方连接有治疗电极。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为半球面形,上壳体的顶面设置有透气部。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上还连接有风扇。作为优选,所述下壳体的外侧还连接有一圈胶皮。作为优选,所述转盘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底部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凹槽,转轴插接在通孔内,转轴底部设置有卡槽,定位销插接在通孔内,定位销的顶部固定有卡片,卡片与卡槽活动插接,定位销的外侧设置有与螺纹凹槽螺纹连接的外螺纹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透药器,其下壳体下方的给药贴片,用于与人的皮肤接触,可以将药物粒子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组织和血液循环,下壳体下方环形空腔内部的第一圆环,用于连接固定软质的橡胶柱,橡胶柱下方的滚珠,与人的皮肤接触,橡胶柱与下壳体之间的第二弹簧,能提供橡胶柱向内侧的作用力,从而能够夹持固定住给药贴片,第一圆环上方的支撑杆,通过第一弹簧和挡片与下壳体连接,上壳体用于固定电机,电机转动通过转轴和转盘,带动环形排列的半球体做圆周运动,从而与下壳体上插设的支撑杆产生一定的干涉效果,使支撑杆产生一定的上下振动效果,进而带动第一圆环和其下方的橡胶柱、滚珠产生一定的振动效果,从而能使滚珠对人的皮肤表面进行一定的振动按摩,从而加速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从而在保证给药贴片良好夹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透药效果,超声波换能器晶片和治疗电极,与现有技术一致,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促使药物粒子透过皮肤或粘膜,进一步提升透药效果。半球面形的上壳体,能够增大超声波的作用空间,上方的透气部与转轴上的风扇配合,使转轴转动可以带动风扇转动向外排风,并通过下壳体上的通孔吸气,从而通过通孔能够吸住给药贴片,进一步提升对给药贴片的固定效果,下壳体外侧的胶皮,与皮肤直接接触,能够与风扇的排气配合,防止给药贴片的药液外渗。通过旋转定位销,可以改变转盘与转轴的固定位置,从而实现支撑杆上下振动幅度的灵活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部位a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下壳体的仰视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圆环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转盘与转轴连接部位的结构图。图中:1、上壳体;2、透气部;3、下壳体;4、电机;5、胶皮;6、治疗电极;7、超声波换能器晶片;8、转轴;9、风扇;10、转盘;11、通孔;12、半球体;13、支撑杆;14、挡片;15、第一弹簧;16、环形空腔;17、第一圆环;18、第二弹簧;19、橡胶柱;20、滚珠;21、给药贴片;22、第二圆环;23、支架;24、套环;25、水管;26、通孔;27、螺纹凹槽;28、卡槽;29、定位销;30、卡片;31、外螺纹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5,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的顶面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下方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底部连接有转盘10,转盘10的下方连接有一排环形排列的半球体12,下壳体3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通孔11,下壳体3的底面开设有一个圆环形的环形空腔16,环形空腔16内部放置有第一圆环17,第一圆环1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上连接有挡片14,挡片14与下壳体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5,支撑杆13的顶部与半球体12选择性接触,第一圆环17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橡胶柱19,橡胶柱19的底部轴接有滚珠20,橡胶柱19的外侧与下壳体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8,下壳体3的底部连接有给药贴片21,给药贴片21位于多个橡胶柱19的内侧。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透药器,其下壳体3下方的给药贴片21,用于与人的皮肤接触,可以将药物粒子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组织和血液循环,下壳体3下方环形空腔16内部的第一圆环17,用于连接固定软质的橡胶柱19,橡胶柱19下方的滚珠20,与人的皮肤接触,橡胶柱19与下壳体3之间的第二弹簧18,能提供橡胶柱19向内侧的作用力,从而能够夹持固定住给药贴片21,第一圆环17上方的支撑杆13,通过第一弹簧15和挡片14与下壳体3连接,上壳体1用于固定电机4,电机4转动通过转轴8和转盘10,带动环形排列的半球体12做圆周运动,从而与下壳体3上插设的支撑杆13产生一定的干涉效果,使支撑杆13产生一定的上下振动效果,进而带动第一圆环17和其下方的橡胶柱19、滚珠20产生一定的振动效果,从而能使滚珠20对人的皮肤表面进行一定的振动按摩,从而加速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从而在保证给药贴片21良好夹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透药效果,所述下壳体3的上方连接有超声波换能器晶片7,超声波换能器晶片7上方连接有治疗电极6。超声波换能器晶片7和治疗电极6,与现有技术一致,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促使药物粒子透过皮肤或粘膜,进一步提升透药效果。所述上壳体1为半球面形,上壳体1的顶面设置有透气部2。所述转轴8上还连接有风扇9。半球面形的上壳体1,能够增大超声波的作用空间,上方的透气部2与转轴8上的风扇9配合,使转轴8转动可以带动风扇9转动向外排风,并通过下壳体3上的通孔11吸气,从而通过通孔11能够吸住给药贴片21,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中药透药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顶面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下方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底部连接有转盘(10),转盘(10)的下方连接有一排环形排列的半球体(12),下壳体(3)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通孔(11),下壳体(3)的底面开设有一个圆环形的环形空腔(16),环形空腔(16)内部放置有第一圆环(17),第一圆环(1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上连接有挡片(14),挡片(14)与下壳体(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5),支撑杆(13)的顶部与半球体(12)选择性接触,第一圆环(17)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橡胶柱(19),橡胶柱(19)的底部轴接有滚珠(20),橡胶柱(19)的外侧与下壳体(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8),下壳体(3)的底部连接有给药贴片(21),给药贴片(21)位于多个橡胶柱(19)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中药透药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顶面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下方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底部连接有转盘(10),转盘(10)的下方连接有一排环形排列的半球体(12),下壳体(3)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通孔(11),下壳体(3)的底面开设有一个圆环形的环形空腔(16),环形空腔(16)内部放置有第一圆环(17),第一圆环(1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上连接有挡片(14),挡片(14)与下壳体(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5),支撑杆(13)的顶部与半球体(12)选择性接触,第一圆环(17)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环形排列的橡胶柱(19),橡胶柱(19)的底部轴接有滚珠(20),橡胶柱(19)的外侧与下壳体(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8),下壳体(3)的底部连接有给药贴片(21),给药贴片(21)位于多个橡胶柱(19)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药透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永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