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4206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每次灌溉时湿润锋与植株吸收根的重合度为85‑100%,在植株生长周期中分14‑20次灌溉,营养‑开花期加大灌溉量,果实发育期先加大灌溉量,到达灌溉峰值期后,减少灌溉量,越冬前重灌1‑4次,封冻保墒。该方法采用了全新的灌溉理论‑‑湿润锋契合根围理论,即滴灌湿润区与根围高度一致,将灌溉工艺和根系吸收界面统一,将水分供应与植物根系吸收匹配,发挥生物吸收的最佳效应,避免水分亏缺和过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满足节水、获取最适宜产量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水资源作为重要农业自然资源,制约着区域农业发展,维系着农业生态系统及粮食安全生产,对作物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水资源利用量的增大等原因,使全球潜在可利用淡水资源日益减少,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且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污染和浪费严重,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远低于发达国家0.70-0.80。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方式、研究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我国人口增多与耕地减少矛盾的最有效途径。一方面是水资源极其珍贵,以新疆吐鲁番为例,年平均降水量只10-50mm,而年蒸发能力高达30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常年只有30-40%,是一个极度干旱区;一方面是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以新疆为例,采用大水漫灌,平均灌溉定额高达1000~1500m3/亩;采用畦灌,灌溉定额减少到800-1000m3/亩;采用沟灌,灌溉定额减少到600-800m3/亩;采用滴灌,灌溉定额减少到300-500m3/亩,当灌溉量下降到300-500m3/亩,如何获得最佳的经济产量,最佳的水分利用效率是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改用该方法,可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灌溉量,将节水技术和经济产量挂钩,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一种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每次灌溉时湿润锋与植株吸收根的重合度为85-100%,在植株生长周期中分14-20次灌溉,营养-开花期加大灌溉量,果实发育期先加大灌溉量,到达灌溉峰值期后,减少灌溉量,越冬前重灌1-4次,封冻保墒。上述种植方法,控制湿润锋与吸收根重合度达85-100%,滴灌量需和葡萄的根系发育过程契合,实现节水的目的。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根系发育形成的根围经历逐渐增大,而后在果实发育前期吸收根到达最大临界值,而后吸收根逐渐开始衰老死亡,根围逐渐缩小,在冬眠期以支持根为主的过程。依据根系的发育规律,据此,本专利技术的滴灌湿润锋有一个逐步升高的过程,灌溉量也逐步加大,到达临界值后,滴灌湿润锋逐步下降,灌溉量也逐步减小;最后在越冬期前灌封冻水。并且,本专利技术人发现,湿润锋既不能和根围重合度过低,造成水分亏缺;也不能超出根围,造成盈余浪费;试验结果表明,湿润锋与根围重合度达85-100%,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方法用于滴灌5年生以上葡萄种植。该方法用于滴灌5年生以上进入盛果期葡萄园,盛果期果园采用多龙杆扇形整枝,结果枝与营养枝有比为2:1,具有较好的种植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葡萄的定植株行距为(0.4-0.6)×(3-4)m,亩定植350-400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所述葡萄每蔓为8-10穗,每个结果枝一穗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总灌溉量为350-500m3/亩,营养--开花期灌溉2-5次,灌溉量逐渐加大,灌溉量为10-20m3/次,果实发育期灌溉8-12次,灌溉量逐渐加大,灌溉量为25-40m3/次,到达灌溉峰值期后,灌溉量逐渐减少,采收前最后一次灌溉量下降到10m3,越冬前灌溉1-4次,灌溉量为38-45m3/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灌溉峰值期为葡萄转色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营养--开花期灌溉4次,灌溉量为10-20m3/次,果实发育期灌溉10次,灌溉量由25m3/次增加到灌溉峰值期为40m3/次,最后一次灌溉量降低至10m3/次,越冬前灌溉2次,灌溉量为38-45m3/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年4月10日至5月20日为营养--开花期,每10天灌溉1次;6月10日至9月20日为果实发育期,每10天灌溉1次(具体如4月15日,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10月10日至10月20日为越冬前,每5天灌溉1次。上述营养--开花期或果实发育期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始灌溉的时间,期间每10天灌溉1次,营养--开花期中,可从4月15日开始,每10天灌溉1次,即4月15日,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分别灌溉一次,共4次;可以理解的,果实发育期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始灌溉的时间,期间每10天灌溉1次,共10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营养--开花期的灌溉量增加量为2-4m3/次,所述果实发育期的灌溉峰值期前,灌溉量增加值为3-6m3/次,所述果实发育期的灌溉峰值期后,灌溉量降低量为5-10m3/次。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的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在葡萄种植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采用了全新的灌溉理论--湿润锋契合根围理论,即滴灌湿润区与根围高度一致,将灌溉工艺和根系吸收界面统一,将水分供应与植物根系吸收匹配,发挥生物吸收的最佳效应,避免水分亏缺和过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满足节水、获取最适宜产量的目标。与传统灌溉量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得到的果实具有单粒重、果穗重和亩产量显著增加的优点,增产达14%-64%,平均增产30-42%,亩增经济效益为1320-2895元。并且,所生产的葡萄外观品质更优,增加了商品率;果实硬度增加,延长了储藏期;可溶性固形增加,果实食用风味更佳。该方法将节水技术和经济产量挂钩,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创新绿洲灌溉农业提供思路,有望带来灌溉理论和技术的革命。且该方法技术理论通俗易懂,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湿润锋与植株吸收根的重合度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葡萄生长过程中湿润根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一种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应用对象。该方法应用于滴灌5年生以上新疆哈密地区葡萄园,且该葡萄园中,葡萄定植株行距为0.5×3.5m,亩定植380株。在葡萄果实发育期,控制所述葡萄每蔓为8-10穗,每个结果枝一穗果。二、灌溉方法。1、湿润锋控制。控制每次灌溉时湿润锋与植株吸收根的重合度为85-100%。上述湿润锋与植株吸收根的重合度如图1所示,图1中,阴影圈表示实际灌溉量,实心线圈表示本专利技术欲达到的灌溉范围。A表示植株根系,B表示灌溉不足,水分亏缺情况;C表示湿润锋与植株吸收根的重合度接近100%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控制每次灌溉时湿润锋与植株吸收根的重合度为85-100%,在植株生长周期中分14-20次灌溉,营养-开花期加大灌溉量,果实发育期先加大灌溉量,到达灌溉峰值期后,减少灌溉量,越冬前重灌1-4次,封冻保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每次灌溉时湿润锋与植株吸收根的重合度为85-100%,在植株生长周期中分14-20次灌溉,营养-开花期加大灌溉量,果实发育期先加大灌溉量,到达灌溉峰值期后,减少灌溉量,越冬前重灌1-4次,封冻保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用于滴灌5年生以上葡萄种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的定植株行距为(0.4-0.6)×(3-4)m,亩定植350-400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葡萄每蔓为8-10穗,每个结果枝一穗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润根围节水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总灌溉量为350-500m3/亩,营养--开花期灌溉2-5次,灌溉量逐渐加大,灌溉量为10-20m3/次,果实发育期灌溉8-12次,灌溉量逐渐加大,灌溉量为25-40m3/次,到达灌溉峰值期后,灌溉量逐渐减少,采收前最后一次灌溉量下降到10m3/次,越冬前灌溉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伟琦郭绍杰李铭徐明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