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移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196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秧苗移栽机,其结构包括座椅、并排式移栽架、太阳能板、调节盖架、车架、行走轮,座椅设有两个并且通过铆钉锁紧在并排式移栽架的左右两端,能够在秧苗掉入拓展架之后,通过推秧头在排列轨的滑动,将一株株秧苗推到中心套架、储秧道的上方,然后旋转铰接轴、防护片,将四面的边贴板展开,让秧苗掉入田道当中的孔洞中,能够一次性对四到六条的田道进行一次性水稻移栽,不用往复循环的来回跑,提高了秧苗的移栽效率,能够从上到下依次慢慢的关闭每一道阻隔片,让秧苗能够有序的往下掉,没有往下掉的秧苗会被吸合头紧紧吸住,让秧苗能够缓慢的输出,防止秧苗之间下滑时造成碰撞影响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秧苗移栽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栽机,尤其涉及一种秧苗移栽机。
技术介绍
农业种植的种植物多种多样,有部分种植物入水稻在下地进行种植使需要先进行育种处理,育种处理之后的水稻成活率和产率会较高,但是在移栽到田地里时,通过机械设备虽然较为的省力,但是效率仍然不高,需要多次循环,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现有技术在对水稻进行移栽时,只能够对同一直线上的田道进行移栽,在一道田道移栽完之后再对旁边的田道进行移栽,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循环才能把整体的田道种满,较为的浪费时间,移栽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秧苗移栽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水稻进行移栽时,只能够对同一直线上的田道进行移栽,在一道田道移栽完之后再对旁边的田道进行移栽,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循环才能把整体的田道种满,较为的浪费时间,移栽速度较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秧苗移栽机,其结构包括座椅、并排式移栽架、太阳能板、调节盖架、车架、行走轮,所述座椅设有两个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秧苗移栽机,其结构包括座椅(0)、并排式移栽架(1)、太阳能板(2)、调节盖架(3)、车架(4)、行走轮(5),其特征在于:/n所述座椅(0)设有两个并且安装在并排式移栽架(1)的左右两端,所述并排式移栽架(1)紧固在车架(4)的上方,所述调节盖架(3)设于并排式移栽架(1)的左侧并且与车架(4)连接在一起,所述太阳能板(2)固设在调节盖架(3)的顶部,所述行走轮(5)设有两个以上并且装设在车架(4)下方的四个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秧苗移栽机,其结构包括座椅(0)、并排式移栽架(1)、太阳能板(2)、调节盖架(3)、车架(4)、行走轮(5),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0)设有两个并且安装在并排式移栽架(1)的左右两端,所述并排式移栽架(1)紧固在车架(4)的上方,所述调节盖架(3)设于并排式移栽架(1)的左侧并且与车架(4)连接在一起,所述太阳能板(2)固设在调节盖架(3)的顶部,所述行走轮(5)设有两个以上并且装设在车架(4)下方的四个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排式移栽架(1)由承载箱体(11)、活动载板(22)、收紧架(33)、覆盖性栽架(44)、传输道(55)组成,所述承载箱体(11)固设在车架(4)的上方,所述活动载板(22)设有两个并且装设在承载箱体(11)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传输道(55)设有两个并且设于承载箱体(11)的下方,所述收紧架(33)环绕在传输道(55)的外表面,所述覆盖性栽架(44)连接在收紧架(33)的下方并且与传输道(55)互相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秧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架(33)由弧绕架(330)、伸展杆(331)、活动扣头(332)、螺纹紧道(333)组成,所述弧绕架(330)环绕在传输道(55)的外表面,所述伸展杆(331)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垂直固定在弧绕架(330)的下方,所述活动扣头(332)扣合在伸展杆(331)底部的外表面并且与覆盖性栽架(44)贴合在一起,所述螺纹紧道(333)位于伸展杆(331)的内侧并且与传输道(55)连接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阳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网信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