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97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包括非金属内芯和金属导体,所述金属导体设有多根,所述金属导体围绕在非金属内芯的外围,且金属导体和非金属内芯绞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金属导体置于非金属内芯的外围可以有效的减少因“集肤效应”而产生的效率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最基本的性能是有效传播电磁波(场),就其本质而言,电线电缆是一种导波传输线,电磁波在电缆中按规定的导向传播,并在沿线缆的传播过程中实现电磁场能量的转换。通过集肤效应知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在导线横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于中心的密度,且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电流将集中在导体表面流过,出现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传输工频大电流不利,因为为了传输更大的电流,通常导体截面积较大。导体远离表面的中心处,电流密度会明显减小,因此,传输交流大电流的导体,通常制作成截面积为长方形,而不是圆形,并且,一般不能太厚,对于50Hz的工频交流电,导体为铜,其趋肤深度也有一个规定。目前电线电缆制造行业在制造过程中,对于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集肤效应而引起的不利因素,基本上不予考虑,所以导电的结构基本上为圆形或扇形,因此针对如何改变现有电线电缆用导体的结构以提高导线的最大使用效果,提出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包括非金属内芯和金属导体,所述金属导体设有多根,所述金属导体围绕在非金属内芯的外围,且金属导体和非金属内芯绞合在一起。优选的,所述金属导体为铜或铝。优选的,所述非金属内芯采用塑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由非金属内芯和金属导体组成,非金属内芯一般采用塑料制成,金属导体为铜或铝,非金属内芯和金属导体在专用加工设备上进行绞合,制造中要确保非金属内芯放在中间,金属导体围绕在非金属内芯的外围;2、本技术通过将金属导体置于非金属内芯的外围可以有效的减少因“集肤效应”而产生的效率不理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的截面图。图中:1非金属内芯、2金属导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包括非金属内芯1和金属导体2,金属导体2设有多根,金属导体2围绕在非金属内芯1的外围,且金属导体2和非金属内芯1绞合在一起。其中,金属导体2为铜或铝。其中,非金属内芯1采用塑料制成。工作原理:本技术由非金属内芯1和金属导体2组成,非金属内芯1一般采用塑料制成,金属导体2为铜或铝,非金属内芯1和金属导体2在专用加工设备上进行绞合,制造中要确保非金属内芯1放在中间,金属导体2围绕在非金属内芯1的外围;本技术通过将金属导体2置于非金属内芯1的外围可以有效的减少因“集肤效应”而产生的效率不理想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包括非金属内芯(1)和金属导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2)设有多根,所述金属导体(2)围绕在非金属内芯(1)的外围,且金属导体(2)和非金属内芯(1)绞合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用无内芯金属导体,包括非金属内芯(1)和金属导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2)设有多根,所述金属导体(2)围绕在非金属内芯(1)的外围,且金属导体(2)和非金属内芯(1)绞合在一起。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川中曾钦武罗旭琴李应钦纪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