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铁川专利>正文

一种气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768 阅读:7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行业中在高温、灰尘多等恶劣条件下的一种气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特别是一种气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与钢包相连接的一凹面接头体(10),凹面接头体(10)的凹面底部为球面体,凹面底部有与钢包上的气体出口管道(9)密封连通的开口;双筒气缸(3)固定在内筒体(4)内,双筒气缸(3)前端通过气体管道(11)与凸面接头体(6)密封连通,后端通过可旋转的球面连接体(2)与钢包车的回转台氩气管(12)密封连通,凸面接头体(6)球顶开口与回转台氩气管(12)相通。该装置具有对接方便、密封性好、安全可靠的特点。避免了操作工被钢液烫伤以及金属软管被烧坏氩体泄露等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中在高温、灰尘多等恶劣,下的一种气体管遒自动对 接装置,特别是一种气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冶金行业中,都是运用LF炉、VOD、 VD等设备冶炼品种钢,这些 设备在冶炼钢液时需要用吹氩来实现钢液的报拌、气洗和保护-在这一过程中钢包上 的吹氩管与钢包车或回转台氩气管之间霱要.频繁的连接和断开,而这一区域正好在高温和钢液飞溅区,而且灰尘特别多D传统的的方法是采用现有的一根金属软管和, 接头通过人工插拨实现管道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容易出现操作工被钢液资伤的事故, 以及金属软管被烧坏氩体泄露等事故-不仅对人的生命构成戚协,同时it^很大的能 源和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B的是提供一种在钢包氩气管与钢包车或回转台氩气管之间连接和 断开的一种气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该装置具有对接方便、密封性好、安全可靠的特 点。避免了操作工被钢液资伤以及金属软管被|^坏氩体,等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气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与钢包相连接的一 凹面接头体10,凹面接头体10的凹面底部为球面体,M面底铘有与 钢包上的气体出口管道9密封连通的开口;双筒气缸3國定在内套筒4内,双筒气缸3 前端通过气体管道ll与凸面接头体6密封连通,后IM过可旋转的球面连接体2与钢 包车的回转台氩气管12密封连通,凸面接头体6球顶开口与H转台氩气管12相通》所述的凸面接头体6通过弹簧5固定在内套筒4上 所述的弹簧5在2-5个之间,弹簧5均匀分布在凸面接头体6的周围,凸面接头 体6在凹面接头体10的凹面直径范围内可自由话动^所述的凸面接头体6与凹面接头体M,密封面均采用球丽硬密封,两个球面半径相等。所述的双筒气缸3的活塞杆为内外筒结构》所述的双筒气缸3包括端盖13、活塞杆外筒n、活塞杆内筒22及缸筒18;活塞 杆内筒22 —端与端盖13为一体,活塞杆内筒22伸进活塞杆外筒17内与活塞杆外筒n滑动连接,活塞杆内筒22与活塞杆外筒n之间MM活塞杆外筒密封鬮16密封;活塞杆外筒17 —端有活塞23,活塞23与紅筒18滑动连接,话寨23套接有魟筒密封鑭 15,使活塞杆外筒17外侧与缸筒18内倒腔体密封;端盖13通过螵栓14与缸筒18 连接,缸筒18另一侧有收口 24,活塞杆外筒17穿过收口 24伸向缸筒18内,收口 24 槽内的密封圈20使活塞杆外筒17移动在缸筒18内外倒时,活塞杆外筒17外倒与缸 筒18内侧腔体密封。所述的端盖13下端有活塞伸出控制口 21,所形成的通道至活塞23外倒,使活塞 杆外筒17连接的凸面接头体6向缸筒化外伸出-所述的缸筒18有活塞縮回控制口 19,它所形成的通谱至活塞杆外简n外倒与缸 筒18内侧腔体。所述的在凹面接头体10的凹面直径范围在200mni 由于本技术通过双筒气缸3推动凸面接头体6伸出或缩回,双简气紅的前部 分通过弹簧5固定在内筒体4上,根部采用可旋转的球面连接体2与钢包车或回转台 氩气管相连,整个零部件装在一个很小的保护箱内;另一部分凹面接头体10安装在钢 包上与钢包上的气体出口管道9相连,当凸面接头体6伸出时与凹面接头体lO通Jt球 面密封,实现了两个管道之间的连接;缩回时凸面接头体6回到保护箱内,其表面不 会被损坏;当凸面接头体6与凹面接头体10定位误差较大时,通过双筒气缸2的弹簧 和根部的旋转球面使得凸面接头体6在凹面接头体10的凹面直径范围内可自由活动③ 凹面接头体10上的导向套7准确的将凸面接头体6导入其密封面8内》本技术的优点是1、对接密封性好》 2、两个对接件定位误差在较大范围内 对接准确可靠。3、防高温及防烫伤。4、寿命长-5、自动对接,不霱人员到现场操作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傲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双筒气缸示意图。图中1、保护箱体;2、球面连接体;3、双筒气缸;4、内套筒;5、弹簧;6、 凸面接头体;7、导向套;8、密封面;9、气体出口管道;10、四面接头体;11、气体 管道;12、回转台氩气管;13、端盖;14、螺栓;15、缸筒密封圈;16、活塞杆外简 密封圈;17、活塞杆外筒;18、缸筒;19、活塞缩回控制口; 20、密封圈;21、活塞 伸出控制口; 22、活塞杆内筒;23、活塞;24、收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与钢包相连接的一凹鼯接头体io其中的ra丽底離为球面体,H面底部球面体有与钢包上的气体出口管道9密封连通的开口.,,凸面接头体6通过螺纹与观 筒气缸3的活塞杆相连,双筒气缸3的缸筒外壁前部通过三根弹簧5固定在内套简4 上,双筒气缸3的根部采用可旋转的球面连接体2 S定在内套筒4上,通过可旋转齣 球面连接休2与钢包车的回转台氩气管12 (即气体进口管道)密封连通,凸面接头体 6球顶开口与回转台氩气管12相通。内套筒4通过螺栓与保护箱体i賴连,这样凸甌 接头体6在凹面接头体10的凹面直径范围200mm内可自由活动》凸面接头体6与國面接头体io密封面均采用球面硬密封,两个球面半径賴等 当凸面接头体6与ra面接头体10位置基本对整后,将旋钮开关打到连接位置上.,双筒气缸3推动凸面接头体6 伸出,当凸面接头体6与凹面接头体10导向套接触上后,气缸连同凸面接头体6在一 定范围内可自由旋转,在气缸的推动下,凹面接头体10的导向套7准确的将凸丽接头 体6导入其密封面8内。凸面接头体6与H面接头体10的两个球面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两个气体管道11的连接-当需要两个气体管道ll脱离时,将旋钮开关打到断开位置上,双筒气缸3,将凸 面接头体6縮回进保护箱内,以免凸面接头体6受到钢渣、自等的损坏. 弹簧5可在2-5个之间,弹簧5在双筒气紅3險缸筒前端均布, 如图2所示,双筒气缸3的活塞杆为内外筒结构 双筒气缸3包括端盖13、活塞 杆外筒17、活塞杆内筒22及缸筒lg;活塞杆内筒22 —端与端盖13为一体,活塞杆内 筒22伸进活塞杆外筒17内与活塞杆外筒17 ,连接,活塞杆内筒22与活塞杆外筒 17之间通过活塞杆外筒密封圈16密封 活塞杆外筒17 —端有活塞23,活塞23与fe 筒18滑动连接,活塞23套接有缸筒密封鬮15,使活塞杆外錡17:外侧与fe筒化内侧 腔体密封。端盖13通过螺栓14与缸筒化连接,虹筒化另一倒有收口24,活塞杆外筒n穿过收口24伸向缸筒内,收口槽内的密封鬮2(H吏活塞杆外筒n移动在缸筒w 内外侧时,活塞杆外筒n外侧与缸筒化内倒腔#密封-端盖13下端有活塞伸出控制口21,所形成的通遒至活塞23外侧,使活塞杆并錡 17连接的凸面接头体6向缸筒18:外伸出.而另一端,缸筒18有活塞縮回控制口 W, 它所形成的通道至活塞杆外筒17外侧与缸筒化内侧腔体,最后作用在活塞23上《 活塞23向缸筒18内缩回, 凸面接头体6缩回③双筒气缸工作过程是.-当从活塞伸出控制口21进气时,活塞縮回控鑭口19徘气,此时,活塞杆外筒n推出,氩气从端盖B中部气体接口输入,由活塞秆外筒n输出,再经凸面接头体6顶端开口使氩气完全逸入气体出口管道^当活塞缩回控制口 19遴 气时.,活塞伸出控制口21抹气,此时.,活塞杆外筒7缩回.,带动与活塞杆外筒n连 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管道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与钢包相连接的一凹面接头体(10),凹面接头体(10)的凹面底部为球面体,凹面底部有与钢包上的气体出口管道(9)密封连通的开口;双筒气缸(3)固定在内筒体(4)内,双筒气缸(3)前端通过气体管道(11)与凸面接头体(6)密封连通,后端通过可旋转的球面连接体(2)与钢包车的回转台氩气管(12)密封连通,凸面接头体(6)球顶开口与回转台氩气管(1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川
申请(专利权)人:王铁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