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38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包括渗透结晶防水涂层、防水卷材、胶结带、密封层;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涂覆于地下室桩头的外表面,且向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的混凝土垫层延伸;所述防水卷材为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铺设于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且一端位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上表面;所述胶结带位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之间,适于将所述防水卷材固定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上表面;所述密封层敷设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交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采用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时,能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室防水结构的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地下停车等需求的不断扩大,地下室修建层数与面积的不断变大,防止地下室漏水成为施工过程中关注的问题。地下室防水施工中,桩头的防水处理往往是较易被忽略的部位,也是易出现渗水问题的环节,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来防止桩头部位出现渗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可在桩头四周及桩头顶部粘贴一层防水卷材,但上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防水卷材在与桩头四周粘贴处容易开裂及空鼓,造成防水效果较差;2、桩头四周铺设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时,防水卷材表面的保护砂层可防止卷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后受到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材料性能退化,避免卷材开裂等现象出现。但由于砂面的保护砂层本身具有略微松动的特点,采用胶带进行粘贴时常出现虚粘、脱落的现象,甚至因此出现频繁渗漏;为避免上述问题,粘贴防水卷材时,需在卷材搭接处人工处理保护砂层,施工困难,耗费人工,且表面保护砂层难以清理干净,使搭接粘结效果仍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不好,采用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时搭接胶结不牢固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防水卷材粘结牢固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本技术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包括: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涂覆于地下室桩头的外表面,且向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的混凝土垫层延伸;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为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铺设于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且一端位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上表面;胶结带,所述胶结带位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之间,适于将所述防水卷材固定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上表面;密封层,所述密封层敷设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交接处。优选地,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自所述地下室桩头的边沿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5cm。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的端部与所述地下室桩头的边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1cm。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的一面为保护砂层,另一面为高分子背面层;所述高分子背面层朝向所述混凝土垫层。优选地,所述胶结带包括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与所述防水卷材的高分子背面层贴合。优选地,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0.2-0.4mm。优选地,所述胶结带的宽度为120-200mm。优选地,所述胶结带沿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向设置。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的搭接处设有搭接胶结带。优选地,所述搭接胶结带包括依次设置的高分子片材层、搭接胶粘层。优选地,所述高分子片材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搭接胶粘层为压敏胶制成。优选地,所述密封层为密封膏制成,所述密封层自所述地下室桩头的边沿向外延伸的距离为10cm。优选地,所述密封层为防水砂浆制成,所述密封层自所述地下室桩头的边沿向外延伸的距离为5cm。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包括渗透结晶防水涂层、防水卷材、胶结带、密封层。通过在所述地下室桩头的表面设置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并使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向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的混凝土垫层延伸,便于所述防水卷材的铺设,所述防水卷材采用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卷材,在空气中后受到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小。所述胶结带位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之间,所述胶结带包括压敏胶层,通过其压力越大粘结强度越高的特性,在施工完成后随着结构自重压力的不断增大,可增强粘结效果,可避免所述防水卷材在与桩头四周易开裂及空鼓的问题。铺设防水卷材后,在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交接处敷设的所述密封层,可保障所述地下室桩头及其周围实现可靠的防水效果。(2)本技术所述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在所述防水卷材的搭接处设有搭接胶结带。所述搭接胶结带包括依次设置的高分子片材层、搭接胶粘层。所述高分子片材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层,由于所述高分子片材层与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属于同类型高分子片材,其耐破坏性、耐久性均能保证与防水卷材同寿命,适用于防水卷材的搭接。所述搭接胶粘层采用压敏胶粘剂,通过其压力越大粘结强度越高的特性,在施工完成后随着结构自重压力的不断增大,可增强搭接胶带与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粘结强度,保证搭接边的可靠、耐久。更为重要的是,所述防水卷材专用背贴式搭接胶带无需对表面防水卷材的保护砂面进行处理,直接将所述胶粘层贴覆于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的保护砂层,可降低施工难度,防止由于保护砂处理不当,而造成后期的渗漏隐患,节省工期的同时,更保证了搭接效果及节点处理的稳定可靠;同时,从施工的角度而言,可方便施工中的过程管控,保证施工质量,有效加快施工速度,与常规做法相比节省表面保护砂层处理工序,方便节点处理,节省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的防水卷材搭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渗透结晶防水涂层;2-防水卷材;3-胶结带;4-密封层;5-地下室桩头;6-混凝土垫层;7-搭接胶结带;71-高分子片材层;72-搭接胶粘层7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施例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渗透结晶防水涂层1、防水卷材2、胶结带3、密封层4。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1涂覆于地下室桩头5的外表面,且向所述地下室桩头5周围的混凝土垫层6延伸。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由现有技术常规的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涂覆而成。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现方式,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1自所述地下室桩头5的边沿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5cm,可保障铺设所述防水卷材2后,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所述防水卷材2铺设于所述地下室桩头5周围,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现方式,所述防水卷材2的端部与所述地下室桩头5的边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1cm,且所述防水卷材2的一端位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1的上表面。所述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涂覆于地下室桩头的外表面,且向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的混凝土垫层延伸;/n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为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铺设于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且一端位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上表面;/n胶结带,所述胶结带位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之间,适于将所述防水卷材固定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上表面;/n密封层,所述密封层敷设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交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涂覆于地下室桩头的外表面,且向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的混凝土垫层延伸;
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为砂面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铺设于所述地下室桩头周围,且一端位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上表面;
胶结带,所述胶结带位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之间,适于将所述防水卷材固定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上表面;
密封层,所述密封层敷设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交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结晶防水涂层自所述地下室桩头的边沿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的端部与所述地下室桩头的边沿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桩头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的一面为保护砂层,另一面为高分子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军张婵刘神灿陈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