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22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起重船,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其既能够满足起重高度要求,又能够满足内河航道限高要求。该起重船包括船体,船体由成排设置的多节浮体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相邻两节浮体可拆卸连接;船体上安装有起重机,起重机包括基座和铰接于基座的起重扒杆,基座安装于一节浮体上,起重扒杆的延伸方向与浮体的排列方向相一致,以起重扒杆顶端朝向的方向为前,安装有基座的浮体的前端至少连接有一节浮体;船体与起重扒杆的下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顶升件,第一顶升件与船体的连接处位于基座的前方;船体上还安装有第一卷扬设备,第一卷扬设备位于起重机与船体后端之间,第一卷扬设备与起重扒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船
本技术属于起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起重船。
技术介绍
随着内河水运建设的高速发展,内河改造疏通、港口的建设也随之兴起,内河航道的建设也带来了大量的起重需求,对于起重高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安装有起重扒杆的起重船能够满足内河航道建设所需的起重高度要求,然而,为了获得较高的起重高度,起重船上通常需要较高的起重扒杆,而内河航道存在限高要求,起重扒杆的高度将超出内河航道的限高。加之,现有起重船的扒杆并不能无限制地放低,当低于某一定的角度即在死点角之下时,起重船上自身的卷扬设备再也无法把扒杆拉起,这是不容许的,而且,当起重扒杆较高时,船体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起重扒杆的平放。因而,现有安装有起重扒杆的起重船难以在内河航道中通行,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内河航道建设中的应用。因而,如何提供一种既能够满足起重高度要求,又能够满足内河航道限高要求的起重船,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现有起重船因起重扒杆超过内河航道限高而难以在内河航道中通行的问题,提出一种起重船,其既能够满足起重高度要求,又能够满足内河航道限高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起重船,包括船体,船体由成排设置的多节浮体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相邻两节浮体可拆卸连接;船体上安装有起重机,起重机包括基座和铰接于基座的起重扒杆,基座安装于一节浮体上,起重扒杆的延伸方向与浮体的排列方向相一致,以起重扒杆顶端朝向的方向为前,安装有基座的浮体的前端至少连接有一节浮体;船体与起重扒杆的下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顶升件,第一顶升件与船体的连接处位于基座的前方;船体上还安装有第一卷扬设备,第一卷扬设备位于起重机与船体后端之间,第一卷扬设备与起重扒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索。作为优选,起重机还包括支撑臂,支撑臂位于起重扒杆后方,支撑臂的底端连接于基座,支撑臂的顶端朝向后方设置,第一缆索穿过支撑臂的顶端。作为优选,支撑臂的底端与基座铰接,支撑臂的下部与船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顶升件,第二顶升件与船体的连接处位于基座的后方;船体上还安装有用于拉起或放倒支撑臂的第二卷扬设备,第二卷扬设备位于支撑臂与船体前端之间,第二卷扬设备与支撑臂之间连接有第二缆索。作为优选,支撑臂的高度小于起重扒杆高度。作为优选,相邻两节浮体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两节浮体侧壁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以及沿水平方向穿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长螺栓。作为优选,第一卷扬设备与基座安装于同一节浮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起重船,其船体由多节浮体拼装组成,船体上设置的起重扒杆可水平放倒,位于起重扒杆前方的浮体可作为起重扒杆水平放倒时的支撑,能够满足内河航道的限高要求,进行起重吊装前,通过第一卷扬设备和第一顶升件的配合可拉起起重扒杆,能够满足起重高度要求,通过拆离位于起重扒杆前方的浮体,可缩短船体长度,便于向待吊装区域靠泊,能满足内河航道建设中的起重需求;2、本技术提供的起重船,可根据起重扒杆高度以及起重吨位要求灵活调整船体长度,有利于降低起重成本,而且,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船在通过限高地段时的操作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船在向待吊装区靠泊前的操作流程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以上各图中:1、船体;11、浮体;2、起重机;21、基座;22、起重扒杆;23、支撑臂;3、第一卷扬设备;4、第一缆索;5、第二卷扬设备;6、第二缆索;7、连接组件;71、第一连接块;72、第二连接块;73、长螺栓;8、第一顶升件;9、第二顶升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起重船,包括船体1,船体1由成排设置的多节浮体11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相邻两节浮体11可拆卸连接;船体1上安装有起重机2,起重机2包括基座21和铰接于基座21的起重扒杆22,基座21安装于一节浮体11上,起重扒杆22的延伸方向与浮体11的排列方向相一致,以起重扒杆22顶端朝向的方向为前,安装有基座21的浮体11的前端至少连接有一节浮体11;船体1与起重扒杆22的下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顶升件8,第一顶升件8与船体1的连接处位于基座21的前方;船体1上还安装有第一卷扬设备3,第一卷扬设备3位于起重机2与船体1后端之间,第一卷扬设备3与起重扒杆22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索4。在通过限高地段时,如图2所示,先在安装有基座21的浮体11前端连接至少一节浮体11,利用设置的第一卷扬设备3释放第一缆索4,可使起重扒杆22水平放倒至位于其前方的浮体11上,起重扒杆22水平放倒后可使起重船的高度小于内河航道限高,能够在内河航道中通行。进行起重吊装前,如图3所示,将第一顶升件8连接在起重扒杆22的下部与船体1之间,利用第一顶升件8先将起重扒杆22顶起一定高度,同时利用设置的第一卷扬设备3收紧第一缆索4,当起重扒杆22扬起的角度能够满足仅用第一卷扬设备3即可拉起起重扒杆22时,将第一顶升件8与起重扒杆22拆离,利用第一卷扬设备3继续收紧第一缆索4以将起重扒杆22完全拉起,以满足起重高度要求,进而将位于起重扒杆22前方的浮体11拆离,可缩短船体1长度,便于向待吊装区域靠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起重船中,成排设置的多节浮体11作为起重基础和起重扒杆22放倒时的支撑基础。当起重扒杆22的高度较高时,根据起重扒杆22的高度,可在安装有基座21的浮体11的前端连接多节浮体11,以位于起重扒杆22前方的浮体11能够支撑住起重扒杆22为准;当起重吨位较大时,也可增加浮体11节数,以增强起重船的起重能力。针对相邻两节浮体11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相邻两节浮体11通过连接组件7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7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两节浮体11侧壁的第一连接块71和第二连接块72,以及沿水平方向穿过第一连接块71和第二连接块72的长螺栓73。采用这种连接组件7连接相邻两节浮体11时,能够尽可能防止不同浮体11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连接组件7连接相邻两节浮体11,只要能够使相邻两节浮体11可拆卸连接即可。上述起重船中,第一卷扬设备3用于拉起或放倒起重扒杆22,同时,第一卷扬设备3也可用作起重扒杆22的变幅调整。在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扒杆22由第一卷扬设备3和第一缆索4支撑,为了保证支撑的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起重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船体由成排设置的多节浮体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相邻两节浮体可拆卸连接;船体上安装有起重机,起重机包括基座和铰接于基座的起重扒杆,基座安装于一节浮体上,起重扒杆的延伸方向与浮体的排列方向相一致,以起重扒杆顶端朝向的方向为前,安装有基座的浮体的前端至少连接有一节浮体;船体与起重扒杆的下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顶升件,第一顶升件与船体的连接处位于基座的前方;船体上还安装有第一卷扬设备,第一卷扬设备位于起重机与船体后端之间,第一卷扬设备与起重扒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索。/n

【技术特征摘要】
1.起重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船体由成排设置的多节浮体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相邻两节浮体可拆卸连接;船体上安装有起重机,起重机包括基座和铰接于基座的起重扒杆,基座安装于一节浮体上,起重扒杆的延伸方向与浮体的排列方向相一致,以起重扒杆顶端朝向的方向为前,安装有基座的浮体的前端至少连接有一节浮体;船体与起重扒杆的下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顶升件,第一顶升件与船体的连接处位于基座的前方;船体上还安装有第一卷扬设备,第一卷扬设备位于起重机与船体后端之间,第一卷扬设备与起重扒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缆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船,其特征在于:起重机还包括支撑臂,支撑臂位于起重扒杆后方,支撑臂的底端连接于基座,支撑臂的顶端朝向后方设置,第一缆索穿过支撑臂的顶端。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进冯海暴鞠鹏冯甲鑫王翔付大伟王传鹏杨瑞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