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03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包括发电箱,所述发电箱的没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发电箱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发电箱的右侧放置有第一轴承杆,第一轴承杆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并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轴承杆的外表面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轴承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叶片,第一轴承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发电箱的内顶壁与发电箱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使第一轴承杆转动,能够使旋转叶片转动,能够将电传输进变压器,能够使第一缠绕轮转动,能够使支撑柱进行升降,能够使支撑板进行复位,能够使充电桩进行固定在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和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汽车充电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现阶段的新能源充电桩功能单一,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接通电源,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包括发电箱,所述发电箱的没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所述发电箱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所述发电箱的右侧放置有第一轴承杆,所述第一轴承杆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并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的外表面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叶片,所述第一轴承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发电箱的内顶壁与发电箱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线圈,所述发电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变压器,且线圈与变压器均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发电箱的底面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所述放置箱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四轴承,所述放置箱的内部放置有第一缠绕轮,所述第一缠绕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杆,所述第二轴承杆的顶端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杆的底端与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箱的左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缠绕轮的外表面缠绕有电线,所述电线靠近第一缠绕轮的一端与变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线远离第一缠绕轮的一端贯穿第一通管并延伸至放置箱的左侧,所述电线远离第一缠绕轮的一端电连接有充电插头,所述放置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柱,所述第二轴承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发条,所述发条的左右两端均与每个定位柱的正面相接触,所述放置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方放置有升降箱,所述升降箱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二通管,所述升降箱的内侧壁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所述升降箱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均与滑槽相卡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面贯穿第二通管并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均与升降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箱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五轴承,所述升降箱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六轴承,所述升降箱的内部放置有第二缠绕轮,所述升降箱的右侧放置有第三轴承杆,所述第三轴承杆的左端依次贯穿第六轴承与第二缠绕轮并与第五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杆的外表面与第六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杆的外表面与第二缠绕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缠绕轮的外表面缠绕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第二缠绕轮的一端与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凹槽,所述升降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三通管,所述放置板的下方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放置板的上方放置有第四轴承杆,所述第四轴承杆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三通管与第二弹簧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所述第四轴承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摇把,且摇把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能够有效的转动定位块,能够在转动摇把的过程中减少对手的损伤。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螺纹管,每个所述螺纹管的上方均放置有螺纹杆,每个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均贯穿每个螺纹管并延伸至底座的下方,每个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均与螺纹管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能够使升降箱进行定位,能够避免升降箱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现象。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把,且第二转把的水平长度值大于螺纹杆的水平长度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能够有效的转动螺纹杆,能够在转动螺纹杆的过程中减少对手的损伤。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水平长度值小于第二通管的水平长度值,且支撑柱位于第二通管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能够有效的使支撑柱进行升降,能够避免支撑柱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卡顿现象。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轴承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把,且第一转把的水平长度值大于第四轴承杆的水平长度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能够有效的拉动第四轴承杆,能够在拉动第四轴承杆的过程中减少对手的损伤。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具备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第一轴承杆转动,通过风的作用下,能够使旋转叶片转动,通过线圈与磁铁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电的产生,通过连接线的使用下,能够将电传输进变压器,通过第三轴承与第四轴承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第二轴承杆转动,通过第二轴承杆的转动下,能够使第一缠绕轮转动,通过拉动电线,能够使第一缠绕轮转动。第二:本技术通过发条与定位柱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第一缠绕轮进行复位,实现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通过滑槽与支撑板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支撑柱进行升降,通过转动摇把,能够使第二缠绕轮转动,通过连接绳的使用下,能够使支撑板升降,通过第一弹簧的使用下,能够使支撑板进行复位,通过螺纹管与螺纹杆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充电桩进行固定在地面,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电箱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发电箱;2、升降箱;3、滑槽;4、第二缠绕轮;5、第五轴承;6、第二转把;7、螺纹管;8、螺纹杆;9、底座;10、支撑柱;11、第一弹簧;12、放置箱;13、旋转叶片;14、第二轴承;15、磁铁;16、第一轴承杆;17、第一轴承;18、变压器;19、第一通管;20、充电插头;21、第二通管;22、第四轴承;23、定位柱;24、发条;25、电线;26、第一缠绕轮;27、第三轴承;28、第二轴承杆;29、挡板;30、连接绳;31、第三轴承杆;32、第六轴承;33、凹槽;34、定位块;35、摇把;36、第二弹簧;37、第三通管;38、第四轴承杆;39、放置板;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包括发电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箱(1)的没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7),所述发电箱(1)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14),所述发电箱(1)的右侧放置有第一轴承杆(16),所述第一轴承杆(16)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14)并与第一轴承(1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16)的外表面与第一轴承(1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叶片(13),所述第一轴承杆(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15),所述发电箱(1)的内顶壁与发电箱(1)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线圈(40),所述发电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放置箱(12),所述放置箱(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变压器(18),且线圈(40)与变压器(18)均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发电箱(1)的底面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27),所述放置箱(12)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四轴承(22),所述放置箱(12)的内部放置有第一缠绕轮(26),所述第一缠绕轮(2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杆(28),所述第二轴承杆(28)的顶端与第三轴承(2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杆(28)的底端与第四轴承(22)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箱(12)的左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一通管(19),所述第一缠绕轮(26)的外表面缠绕有电线(25),所述电线(25)靠近第一缠绕轮(26)的一端与变压器(18)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线(25)远离第一缠绕轮(26)的一端贯穿第一通管(19)并延伸至放置箱(12)的左侧,所述电线(25)远离第一缠绕轮(26)的一端电连接有充电插头(20),所述放置箱(1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柱(23),所述第二轴承杆(28)的外表面套设有发条(24),所述发条(24)的左右两端均与每个定位柱(23)的正面相接触,所述放置箱(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下方放置有升降箱(2),所述升降箱(2)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二通管(21),所述升降箱(2)的内侧壁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3),所述升降箱(2)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的左右两端均与滑槽(3)相卡接,所述支撑柱(10)的底面贯穿第二通管(21)并与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第一弹簧(11),每个所述第一弹簧(11)的顶端均与升降箱(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箱(2)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五轴承(5),所述升降箱(2)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六轴承(32),所述升降箱(2)的内部放置有第二缠绕轮(4),所述升降箱(2)的右侧放置有第三轴承杆(31),所述第三轴承杆(31)的左端依次贯穿第六轴承(32)与第二缠绕轮(4)并与第五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杆(31)的外表面与第六轴承(32)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杆(31)的外表面与第二缠绕轮(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缠绕轮(4)的外表面缠绕有连接绳(30),所述连接绳(30)远离第二缠绕轮(4)的一端与支撑板(4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杆(3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4),所述定位块(34)的外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凹槽(33),所述升降箱(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39),所述放置板(39)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三通管(37),所述放置板(39)的下方放置有第二弹簧(36),所述放置板(39)的上方放置有第四轴承杆(38),所述第四轴承杆(38)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三通管(37)与第二弹簧(36)并延伸至凹槽(33)的内部,所述第四轴承杆(3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风力发电充电桩,包括发电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箱(1)的没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7),所述发电箱(1)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14),所述发电箱(1)的右侧放置有第一轴承杆(16),所述第一轴承杆(16)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14)并与第一轴承(1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16)的外表面与第一轴承(1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叶片(13),所述第一轴承杆(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15),所述发电箱(1)的内顶壁与发电箱(1)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线圈(40),所述发电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放置箱(12),所述放置箱(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变压器(18),且线圈(40)与变压器(18)均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发电箱(1)的底面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27),所述放置箱(12)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第四轴承(22),所述放置箱(12)的内部放置有第一缠绕轮(26),所述第一缠绕轮(2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杆(28),所述第二轴承杆(28)的顶端与第三轴承(2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杆(28)的底端与第四轴承(22)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箱(12)的左侧面固定镶嵌有第一通管(19),所述第一缠绕轮(26)的外表面缠绕有电线(25),所述电线(25)靠近第一缠绕轮(26)的一端与变压器(18)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线(25)远离第一缠绕轮(26)的一端贯穿第一通管(19)并延伸至放置箱(12)的左侧,所述电线(25)远离第一缠绕轮(26)的一端电连接有充电插头(20),所述放置箱(1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定位柱(23),所述第二轴承杆(28)的外表面套设有发条(24),所述发条(24)的左右两端均与每个定位柱(23)的正面相接触,所述放置箱(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下方放置有升降箱(2),所述升降箱(2)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二通管(21),所述升降箱(2)的内侧壁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3),所述升降箱(2)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的左右两端均与滑槽(3)相卡接,所述支撑柱(10)的底面贯穿第二通管(21)并与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第一弹簧(11),每个所述第一弹簧(11)的顶端均与升降箱(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箱(2)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五轴承(5),所述升降箱(2)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鸿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