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02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车(100),其中,所述水陆两用车(100)包括车体(1)、用于驱动所述水陆两用车(100)的驱动机构、用于乘员驾乘的座椅(6),其中,所述车体(1)包括载体(14)和与所述载体(14)连接的驱动机构连接部(15),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轮(3),所述驱动轮(3)经由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部(15)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水陆两用车(100)以所述驱动轮(3)行驶,所述座椅(6)布置在所述载体(14)上,其中,所述驱动轮(3)和/或所述车体(1)和/或所述座椅(6)是密闭中空的或填充有可以排水并提供浮力的物质。

Amphibious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陆两用车
本技术涉及用于乘员驾乘的水陆两用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车。
技术介绍
用于娱乐、商业和/或军事用途的水陆两用车是已知的。过去,水陆两用车的设计者致力于要么优化水上性能要么优化路上性能。结果是,要么为了给予令人满意的路上性能而牺牲水上性能,要么为了给予令人满意的水上性能而牺牲路上性能。所得到的水陆两用车在一个程度或另一个程度上妥协。也就是说,水陆两用车辆应适于在陆地上和水上同等高效地运送乘客。然而,从现有技术中应理解的是,大多数水陆两用车辆更适于在陆地上或在水上运送乘客,而不是更适于既在陆地上又在水上运送乘客。在当今社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是人们短途出行的首选代步工具,步行走路已经成为人们用于健身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水上出行就远远没有在陆地上那么方便,现在人们在水上出行主要还是依赖公共的交通设施,因为人们无法将船、艇拿到自己的家里来,作为一种方便的交通工具。虽然水陆两用的自行车、摩托车等早已出现,但普遍存在浮体结构复杂、水陆转换麻烦、体积大、难以携带和存放等问题,所以直到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一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水陆两用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别是用于儿童的用于实际驾乘的可选地可变形的水陆两用车,其既可以在陆地上行驶并且原地转身,也可以在水中依靠动力在水上行驶。可选地,其还具有收折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能够用于乘员驾乘进行行驶,在收折状态下便于携带或搬运,并且节约占地空间。同时所述水陆两用车还具有一定的美观和协调度。此外,本技术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车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车,其中,所述水陆两用车包括车体、用于驱动所述水陆两用车的驱动机构、用于乘员驾乘的座椅,其中,所述车体包括载体和与所述载体连接的驱动机构连接部,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经由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部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水陆两用车以所述驱动轮行驶,所述座椅布置在所述载体上,其中,所述驱动轮和/或所述车体和/或所述座椅是密闭中空的或填充有可以排水并提供浮力的物质。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陆两用车还具有用于所述乘员的脚踏,其中,所述脚踏布置在所述车体处。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脚踏是中空的或填充有可以排水并提供浮力的物质。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座椅是能够收展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水陆两用车的收折状态下朝所述车体的方向被收纳。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脚踏是能够收展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水陆两用车的收折状态下朝所述车体的方向被收纳。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脚踏被构造成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是能够收展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水陆两用车的收折状态下朝所述车体的方向被收纳。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载体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并且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载体的底板在下方进行封闭。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彼此连接的驱动电机、控制杆和电源,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控制杆和所述电源布置在所述车体处,其中,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驱动电机提供电能,所述控制杆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轮连接并且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其中,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控制杆和所述电源是水密的。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电机为防水驱动电机,和/或所述电源是防水电源或布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座椅的外侧构造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从所述座椅的乘坐面处同时向上和向下突出,所述搭接部的上部突出部分在所述水陆两用车的收折状态下与所述脚踏搭接。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杆布置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部之内,并且/或者所述驱动电机布置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部之内。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座椅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载体上。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脚踏可转动地布置在所述车体处。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座椅的下侧处构造有随动轮,所述随动轮用于在所述水陆两用车行驶时对所述座椅进行支撑和导向。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控制杆处还构造有控制杆开关,所述控制杆开关用于对所述控制杆的功能进行开闭控制。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乘员为儿童。所提供的水陆两用车的有益之处包括:其既可以在陆地上行驶并且原地转身,也可以在水中依靠动力在水上行驶。可选地,其还具有收折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能够用于乘员驾乘进行行驶,在收折状态下便于携带或搬运,并且节约占地空间。同时所述水陆两用车还具有一定的美观和协调度。附图说明参考附图,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水陆两用车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水陆两用车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水陆两用车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收折状态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参考图1、2和3,它们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水陆两用车10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根据本技术的水陆两用车100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以及根据本技术的水陆两用车100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收折状态下的示意图。所述水陆两用车100包括车体1、用于驱动所述水陆两用车100的驱动机构、用于乘员驾乘的座椅6,其中,所述车体1包括载体14和与所述载体14连接的驱动机构连接部15,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轮3,所述驱动轮3经由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部15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水陆两用车100以所述驱动轮3行驶,所述座椅6布置在所述载体14上,其中,所述驱动轮3和/或所述车体1和/或所述座椅6是密闭中空的或填充有可以排水并提供浮力的物质、例如泡沫。需要说明的是,“驾乘”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用车(100)包括车体(1)、用于驱动所述水陆两用车(100)的驱动机构、用于乘员驾乘的座椅(6),其中,所述车体(1)包括载体(14)和与所述载体(14)连接的驱动机构连接部(15),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轮(3),所述驱动轮(3)经由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部(15)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水陆两用车(100)以所述驱动轮(3)行驶,所述座椅(6)布置在所述载体(14)上,其中,所述驱动轮(3)和/或所述车体(1)和/或所述座椅(6)是密闭中空的或填充有可以排水并提供浮力的物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用车(100)包括车体(1)、用于驱动所述水陆两用车(100)的驱动机构、用于乘员驾乘的座椅(6),其中,所述车体(1)包括载体(14)和与所述载体(14)连接的驱动机构连接部(15),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轮(3),所述驱动轮(3)经由所述驱动机构连接部(15)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水陆两用车(100)以所述驱动轮(3)行驶,所述座椅(6)布置在所述载体(14)上,其中,所述驱动轮(3)和/或所述车体(1)和/或所述座椅(6)是密闭中空的或填充有可以排水并提供浮力的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用车(100)还具有用于所述乘员的脚踏(13),其中,所述脚踏(13)布置在所述车体(1)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13)是中空的或填充有可以排水并提供浮力的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6)是能够收展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水陆两用车(100)的收折状态下朝所述车体(1)的方向被收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13)是能够收展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水陆两用车(100)的收折状态下朝所述车体(1)的方向被收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13)被构造成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是能够收展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水陆两用车(100)的收折状态下朝所述车体(1)的方向被收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4)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并且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载体(14)的底板(5)在下方进行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用车(100),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