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91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包括一PC叠合板模具主体,PC叠合板模具主体是由前后左右设置的四个边模围成的PC叠合板模具主体,四个边模均是由至少三个子边模拼合构成;子边模包括底板与侧板,底板与侧板围成一90°夹角,侧板上开设有用于导出钢筋的出筋槽;子边模还包括一竖直设置的加强板,底板与侧板两者均与加强板焊接相连,且加强板上开设有通孔;底板远离侧板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本专利的改良点在于:本专利通过将边模为多个子边模拼接构成的,适用于不同尺寸需要的边模,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尺寸需求,进行拼装,进而重复使用,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

A recyclable PC lamination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PC叠合板模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业化浪潮的兴起,各地政府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预制混凝土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可以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精度与质量、节约能源与资源,发展预制装配技术是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制作模具的设计及制造方法是住宅工业化部件的基础,对整个住宅产业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开发适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快速高效生产的模具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针对于不同项目,所订购的PC叠合模具也不同,每个项目的PC叠合板模具基本不能重复利用,这样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批量的模具浪费,成本增加。所以在要求工匠精神的年代,一种可重复利用,可降低成本的叠合模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包括一PC叠合板模具主体,所述PC叠合板模具主体是由前后左右设置的四个边模围成的PC叠合板模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每个边模均是由至少三个子边模拼合构成;所述子边模包括底板与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围成一90°夹角,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用于导出钢筋的出筋槽,所述侧板上的相邻的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同一边模中相邻的子边模上的最接近的两个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所述子边模还包括一竖直设置的加强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两者均与所述加强板焊接相连,且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每个子边模上设有至少一个延伸部;至少三个子边模中至少一个子边模是一标准边模,所述标准边模的长度为1米,所述标准边模上开设有均匀排布的20个出筋槽。本专利的改良点在于:(1)本专利通过将边模为多个子边模拼接构成的,适用于不同尺寸需要的边模,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尺寸需求,进行拼装,进而重复使用,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2)通过限定相邻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适用于常规叠合楼板建筑要求布置钢筋的间距50mm,100mm,150mm,200mm。(3)通过延伸部,便于通过边模固定器进行固定,通过加强板,便于实现边模的强度,通过通孔实现减重的同时,便于起吊。位于子边模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出筋槽的中央分别至邻近的子边模的端部的距离均为25mm。便于多个子边模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拼接组装。所述延伸部通过一边模固定器按压固定在钢平台上;所述边模固定器包括开口向下的槽钢,所述槽钢包括一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两侧的槽钢脚,所述槽钢脚上开设有用于插入延伸部按压延伸部的缺口;所述钢平台上固定有一螺栓,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用于引导螺栓沿着基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引导槽;所述螺栓的螺杆部穿过引导槽与一螺母相连。便于实现子边模在钢平台的固定。所述子边模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竖直设置有两个断面呈直角梯形的条状突起,同一边模中相邻子边模的条状突起拼合构成断面呈等腰梯形的定位柱;同一边模中相邻的子边模的连接处套设有一金属密封机构;所述金属密封机构包括一金属件,所述金属件上开设有滑入定位柱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开设有一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内嵌设有一密封条。通过金属密封机构,实现相邻子边模的拼装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密封条,实现对相邻子边模连接处的密封。相邻的边模的连接处套设有一角部固定件;所述角部固定件上开设有两个分别用于滑入相邻的边模连接处的条状突起的槽体,两个槽体之间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分别与两个槽体导通;所述缺口内固定有一密封条。便于实现相邻的边模的固定的同时,通过密封条,还可以实现连接处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子边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PC叠合板模具主体的半剖图;图5为本技术的边模固定器的一种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同一边模的相邻子边模的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相邻的边模的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边模,2为边模固定器,3为角部固定件,5为金属件,11为标准边模,12为辅助边模,21为槽钢,22为垫片,23为螺母,24为螺栓,41为第一密封条,42为第二密封条,112为侧板,113为底板,114为加强板,115为条状突起,211为引导槽,212为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包括一PC叠合板模具主体,PC叠合板模具主体是由前后左右设置的四个边模1围成的PC叠合板模具主体,每个边模1均是由至少三个子边模拼合构成;子边模包括底板与侧板,底板与侧板围成一90°夹角,侧板上开设有用于导出钢筋的出筋槽,侧板112上的相邻的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同一边模中相邻的子边模上的最接近的两个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子边模还包括一竖直设置的加强板114,底板113与侧板112两者均与加强板114焊接相连,且加强板114上开设有通孔;底板远离侧板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每个子边模上设有至少一个延伸部;至少三个子边模中至少一个子边模是一标准边模11,标准边模11的长度为1米,标准边模11上开设有均匀排布的20个出筋槽。本专利的改良点在于:(1)本专利通过将边模1为多个子边模拼接构成的,适用于不同尺寸需要的边模1,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尺寸需求,进行拼装,进而重复使用,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通过限定相邻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适用于常规叠合楼板建筑要求布置钢筋的间距50mm,100mm,150mm,200mm。通过延伸部,便于通过边模固定器2进行固定,通过加强板,便于实现边模1的强度,通过通孔实现减重的同时,便于起吊。至少三个子边模中至少一个子边模为辅助边模12。便于根据不同的边模长度的需求,选取不同长度的辅助边模。位于子边模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出筋槽的中央分别至邻近的子边模的端部的距离均为25mm。便于多个子边模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拼接组装。参见图5,延伸部通过一边模固定器2按压固定在钢平台上;边模固定器2包括开口向下的槽钢21,槽钢21包括一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两侧的槽钢脚,槽钢脚上开设有用于插入延伸部按压延伸部的缺口212;钢平台上固定有一螺栓24,基板上开设有用于引导螺栓24沿着基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引导槽211;螺栓24的螺杆部穿过引导槽211与一螺母23相连。便于实现子边模在钢平台的固定。螺母与基板之间设有一垫片22。位于槽钢基座两侧的槽钢腿上的缺口的长度相等。条状开口的长度为左右,缺口设置在槽钢脚的右下角。缺口的长度大于条状开口的右端至槽钢基座右端部的距离。也可以是,参见图6,子边模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竖直设置有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包括一PC叠合板模具主体,所述PC叠合板模具主体是由前后左右设置的四个边模围成的PC叠合板模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每个边模均是由至少三个子边模拼合构成;/n所述子边模包括底板与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围成一90°夹角,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用于导出钢筋的出筋槽,所述侧板上的相邻的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同一边模中相邻的子边模上的最接近的两个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n所述子边模还包括一竖直设置的加强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两者均与所述加强板焊接相连,且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通孔;/n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每个子边模上设有至少一个延伸部;/n至少三个子边模中至少一个子边模是一标准边模,所述标准边模的长度为1米,所述标准边模上开设有均匀排布的20个出筋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包括一PC叠合板模具主体,所述PC叠合板模具主体是由前后左右设置的四个边模围成的PC叠合板模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每个边模均是由至少三个子边模拼合构成;
所述子边模包括底板与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围成一90°夹角,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用于导出钢筋的出筋槽,所述侧板上的相邻的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同一边模中相邻的子边模上的最接近的两个出筋槽的间距为50mm;
所述子边模还包括一竖直设置的加强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两者均与所述加强板焊接相连,且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每个子边模上设有至少一个延伸部;
至少三个子边模中至少一个子边模是一标准边模,所述标准边模的长度为1米,所述标准边模上开设有均匀排布的20个出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子边模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出筋槽的中央分别至邻近的子边模的端部的距离均为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PC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通过一边模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重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