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518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镶嵌注射针,包括塑料针座以及与塑料针座固定连接的金属嵌件,针座及嵌件均呈锥形壳体,嵌件的大端设置在针座的小端内,嵌件的小端超出针座小端设置,针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嵌件小端内,针管的另一端超出嵌件小端设置,针座中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环形凸筋,针管护套内侧壁设置与环形凸筋适配的环形凹槽,位于针管护套的外侧壁上设置环形凸条,环形凸条的外径大于针管护套大端的外径,环形凸条位于针管护套上靠近针管护套大端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塑料和金属镶嵌的方式能保证产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并且在自动上护套机构上能够自动从反向变成正向,减少人工上料次数,减少人工,效率提高。

Inlaid injection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镶嵌注射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镶嵌注射针。
技术介绍
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写于公元219年)《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此书的“猪胆汁方”一文中又明确指出:“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门)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如何“灌谷道”呢?他写道:“以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注射器的雏形。目前的注射器有多种形式,一般生产厂家做的都是铜座,在加工上铜座都是采用铆接的工艺,传统手工装配,缺陷是人工用量大和劳动强度高。现我司采用自动组装,人员劳动强度低,用人少,效率高。另外,虽有部分自动化的机构如自动上护套机构,但其采用振动电机的方式仍然会有一些护套不是按照想要的方向在自动上护套机构的轨道上(利用自重及震动)下落(即为了将护套自动上至注射针的嵌件上,必须使得护套是其护套口对着嵌件),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靠近轨道的端部处的轨道底壁上设置凸起,凸起距离轨道侧壁的距离略大于护套的小端尺寸(即护套的封闭端)且小于护套的大端尺寸(即护套口),这样反向的护套到达此处时沿着凸起略微向上,又在凸起处的轨道侧壁上设置缺口用于使得反向的护套落下,但这种方法存在需要收集反向的护套再次上料(护套)进入到自动上护套机构内,一旦反向的护套多,人工上料的次数增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动化程度,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人工上料次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镶嵌注射针,采用塑料和金属镶嵌的方式能保证产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并且在自动上护套机构上能够自动从反向变成正向,减少人工上料次数,减少人工,效率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镶嵌注射针,包括塑料针座以及与塑料针座固定连接的金属嵌件,针座及嵌件均呈锥形壳体,嵌件的大端设置在针座的小端内,嵌件的小端超出针座小端设置,针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嵌件小端内,针管的另一端超出嵌件小端设置,针座中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环形凸筋,针管护套内侧壁设置与环形凸筋适配的环形凹槽,位于针管护套的外侧壁上设置环形凸条,环形凸条的外径大于针管护套大端的外径,环形凸条位于针管护套上靠近针管护套大端处。由于环形凸条尺寸上超过针管护套大端的外径,因此当针管护套落于自动上护套机构的轨道(轨道为两根螺旋形式的合金条,轨道的间距略小于环形凸条的外径)上时,如果护套是反向落入到轨道上,行进一段时间会由于小端更重(因为环形凸条靠近大端设置、位于护套的下部)而翻过去成为正向,或者也可以在自动上护套机构上设置固定设置挡柱,挡柱长度选取合适恰好能碰到反向的护套(反向的护套超出轨道上方的部分更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针座、嵌件及针管同心设置,针座及嵌件均呈圆锥形壳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环形凸条与针管护套一体设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镶嵌注射针,包括塑料针座以及与塑料针座固定连接的金属嵌件,针座及嵌件均呈锥形壳体,嵌件的大端设置在针座的小端内,嵌件的小端超出针座小端设置,针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嵌件小端内,针管的另一端超出嵌件小端设置,针座中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环形凸筋,针管护套内侧壁设置与环形凸筋适配的环形凹槽,位于针管护套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外螺纹的外径大于针管护套大端的外径,外螺纹位于针管护套上靠近针管护套大端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外螺纹与针管护套一体设置且外螺纹的旋向与自动上护套机构其轨道的旋向相反。这样在护套是反向落入到轨道上时随着振动电机的作用其一边沿着轨道逐步下降一边向上旋出(由于外螺纹与自动上护套机构其轨道的旋向相反),因此最后会由于小端朝上且伸出轨道上方太多部分而翻转成正向,因此不需要收集反向的护套再次上料(护套)进入到自动上护套机构内,减少人工上料的次数,提高了效率。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塑料和金属镶嵌的方式能保证产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并且在自动上护套机构上能够自动从反向变成正向,减少人工上料次数,减少人工,效率提高;由于环形凸条尺寸上超过针管护套大端的外径,因此当针管护套落于自动上护套机构的轨道(轨道为两根螺旋形式的合金条,轨道的间距略小于环形凸条的外径)上时,如果护套是反向落入到轨道上,行进一段时间会由于小端更重(因为环形凸条靠近大端设置、位于护套的下部)而翻过去成为正向,或者也可以在自动上护套机构上设置固定设置挡柱,挡柱长度选取合适恰好能碰到反向的护套(反向的护套超出轨道上方的部分更多)。不需要收集反向的护套再次上料(护套)进入到自动上护套机构内,减少人工上料的次数,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镶嵌注射针实施例一去除环形凸条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针管护套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针座的示意图。图中:1、针座;2、嵌件;3、针管;4、环形凸筋;5、环形凹槽;6、针管护套;7、环形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镶嵌注射针,包括塑料针座1以及与塑料针座1固定连接的金属嵌件2,针座1及嵌件2均呈锥形壳体,嵌件2的大端设置在针座1的小端内,嵌件2的小端超出针座1小端设置,针管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嵌件2小端内,针管3的另一端超出嵌件2小端设置,针座1中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环形凸筋4,针管护套6内侧壁设置与环形凸筋4适配的环形凹槽5,位于针管护套6的外侧壁上设置环形凸条7,环形凸条7的外径大于针管护套6大端的外径,环形凸条7位于针管护套6上靠近针管护套6大端处。针座1、嵌件2及针管3同心设置,针座1及嵌件2均呈圆锥形壳体。环形凸条7与针管护套6一体设置。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位于针管护套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外螺纹的外径大于针管护套大端的外径,外螺纹位于针管护套上靠近针管护套大端处。外螺纹与针管护套一体设置且外螺纹的旋向与自动上护套机构其轨道的旋向相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镶嵌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针座以及与塑料针座固定连接的金属嵌件,针座及嵌件均呈锥形壳体,嵌件的大端设置在针座的小端内,嵌件的小端超出针座小端设置,针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嵌件小端内,针管的另一端超出嵌件小端设置,针座中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环形凸筋,针管护套内侧壁设置与环形凸筋适配的环形凹槽,位于针管护套的外侧壁上设置环形凸条,环形凸条的外径大于针管护套大端的外径,环形凸条位于针管护套上靠近针管护套大端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镶嵌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针座以及与塑料针座固定连接的金属嵌件,针座及嵌件均呈锥形壳体,嵌件的大端设置在针座的小端内,嵌件的小端超出针座小端设置,针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嵌件小端内,针管的另一端超出嵌件小端设置,针座中部的外表面上设置环形凸筋,针管护套内侧壁设置与环形凸筋适配的环形凹槽,位于针管护套的外侧壁上设置环形凸条,环形凸条的外径大于针管护套大端的外径,环形凸条位于针管护套上靠近针管护套大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镶嵌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嵌件及针管同心设置,针座及嵌件均呈圆锥形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镶嵌注射针,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陆维炜赵丽杰倪琳
申请(专利权)人:采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