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281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10
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它包含浮台、钢管框、网箱、绳、网袋、碎石、船尾机;浮台的中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上部的浮台上固定有钢管框,网箱的上部敞口的四边沿分别利用扎带绑设在钢管框上,网箱的下部四角分别利用绳连接有网袋,网袋中装设有碎石;船尾机固定在浮台的上部。在水库进行鱼类捕捞时对渔获物可直接在移动式收集网箱中分类暂养,尤其在水库等大水面捕捞野生鱼类亲鱼用于人工繁殖时,可大大减少鱼体损伤,提高存活率,有利于后期驯化养殖,实用性更强。

A kind of mobile cage for collecting fish on large water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
技术介绍
目前,渔业生态保护工作日益得到加强,如近十几年对黄河土著鱼类通过人工繁育在青海境内黄河上游开展花斑裸鲤等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工作,每年在黄河干流等水域投放花斑裸鲤等土著鱼类鱼苗100万尾以上。同时每年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土著鱼类野生亲鱼,主要在天然湖泊,以及黄河干流修建水电站形成的龙羊峡、拉西瓦等大中型水库中进行采捕,传统方法主要使用挂网或网箔进行捕捞,起网后渔获物一般暂放置在捕捞船舱,如果数量较多,运输时间较长(如龙羊峡水库入水口作业运至水库出水口大坝码头有50公里),限于船舱空间较小、运输条件较差,容易造成捕获鱼类缺氧死亡,大大影响到亲鱼捕捞的成活率和人工繁育效果,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在水库进行鱼类捕捞时对渔获物可直接在移动式收集网箱中分类暂养,尤其在水库等大水面捕捞野生鱼类亲鱼用于人工繁殖时,可大大减少鱼体损伤,提高存活率,有利于后期驯化养殖,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浮台、钢管框、网箱、绳、网袋、碎石、船尾机;浮台的中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上部的浮台上固定有钢管框,网箱的上部敞口的四边沿分别利用扎带绑设在钢管框上,网箱的下部四角分别利用绳连接有网袋,网袋中装设有碎石;船尾机固定在浮台的上部。进一步地,所述的浮台的上部三边沿上均固定有护栏。进一步地,所述的浮台由一号平台板、二号平台板、硬质泡沫浮块和扁铁构成;两个对称设置的一号平台板之间的左右两侧均利用扁铁固定有二号平台板,其中一号平台板和二号平台板的底部均固定有数个硬质泡沫浮块。进一步地,所述的网箱的内部固定有数个网片。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在水库进行鱼类捕捞时对渔获物可直接在移动式收集网箱中分类暂养,尤其在水库等大水面捕捞野生鱼类亲鱼用于人工繁殖时,可大大减少鱼体损伤,提高存活率,有利于后期驯化养殖,实用性更强,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浮台1、一号平台板1-1、二号平台板1-2、硬质泡沫浮块1-3、扁铁1-4、钢管框2、网箱3、网片3-1、绳4、网袋5、碎石6、船尾机7、护栏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浮台1、钢管框2、网箱3、绳4、网袋5、碎石6、船尾机7;浮台1由一号平台板1-1、二号平台板1-2、硬质泡沫浮块1-3和扁铁1-4构成;上述一号平台板1-1、二号平台板1-2以及硬质泡沫浮块1-3的边沿均包设有三角铁;且一号平台板1-1和二号平台板1-2均为木板;两个对称设置的一号平台板1-1之间的左右两侧均利用扁铁1-4固定有二号平台板1-2(扁铁1-4的两边分别焊接固定在一号平台1-1和二号平台1-2上),其中一号平台板1-1和二号平台板1-2的底部均焊接固定有数个硬质泡沫浮块1-3;两个一号平台板1-1的上表面外边沿以及其中一个二号平台板1-2的上表面外边沿上均焊接固定有护栏8,两个一号平台板1-1与两个二号平台板1-2首尾相连而成的一个框体结构的开口上部固定有钢管框2(该钢管框2采用直径为50mm的钢管焊接而成,且其四角的四根垂直的钢管均焊接固定在扁铁1-4上),网箱3(网目大小为4cm)的上部敞口的四边沿分别利用扎带绑设在钢管框2上,网箱3的内部编织有两片网片3-1(网目大小与网箱3相同),将网箱3分为三个暂养区,网箱3的下部四角分别利用绳4连接有网袋5,网袋5中装设有碎石6(使得网箱3置于水中);船尾机7固定在浮台1的上部。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利用浮台1和船尾机7,带动浮台1以及网箱3移动,因网箱3与水库等大水面水域直接相通,水体交换量大,网箱3内溶氧相对充足,较之传统方法将捕捞渔获物放置在加水的封闭船舱,其捕捞鱼类暂养的空间、时间和存活率大大提高;而且在移动式的网箱3中还可以利用网片进行空间隔离,放置不同的鱼类品种直接捞起进行分类驯养,无需二次分拣,减少鱼类损伤,提高捕获鱼类成活率。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在水库进行鱼类捕捞时对渔获物可直接在移动式收集网箱中分类暂养,尤其在水库等大水面捕捞野生鱼类亲鱼用于人工繁殖时,可大大减少鱼体损伤,提高存活率,有利于后期驯化养殖,实用性更强,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浮台(1)、钢管框(2)、网箱(3)、绳(4)、网袋(5)、碎石(6)、船尾机(7);浮台(1)的中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上部的浮台(1)上固定有钢管框(2),网箱(3)的上部敞口的四边沿分别利用扎带绑设在钢管框(2)上,网箱(3)的下部四角分别利用绳(4)连接有网袋(5),网袋(5)中装设有碎石(6);船尾机(7)固定在浮台(1)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浮台(1)、钢管框(2)、网箱(3)、绳(4)、网袋(5)、碎石(6)、船尾机(7);浮台(1)的中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上部的浮台(1)上固定有钢管框(2),网箱(3)的上部敞口的四边沿分别利用扎带绑设在钢管框(2)上,网箱(3)的下部四角分别利用绳(4)连接有网袋(5),网袋(5)中装设有碎石(6);船尾机(7)固定在浮台(1)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大水面进行鱼类捕捞的移动式收集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台(1)的上部三边沿上均固定有护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生龙朱仁强王国杰李柯懋王振吉关弘弢朱博刘明伟刘扬拉尔其布赵娟陈燕琴高桂香星强华卢宝军王振刚殷显彪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青海凯特威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