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管涵直线暗挖的对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203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涵直线暗挖的对拉装置,该装置包括出发井、千斤顶组、机头、标准管涵管节以及与千斤顶组相对应的钢索组及钢索自锁装置,其中钢索组贯通连接于两个出发井之间,两个机头分别连接在位于两个出发井内的钢索组的两端,钢索组中的每根钢索上至少有一端采用穿心千斤顶及所附带的钢索自锁装置以提供动力及限位,机头后连接标准管涵管节,其优点是两个机头相向前进,拉力均衡,可适应更多的工程情况;钢索连续工作,使工作面始终保持土压力平衡,且连续推进只需克服较小的动摩擦力;使侧阻力范围及掘进动力均减半,掘进速度快;有利于直线掘进导向;工作效率高,设备投入少,设备占用空间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涵直线暗挖的对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地下管、涵的暗挖装置通常包括工作井,即接收井、出发井,以及机头(有切土、导向及平衡正面土压力作用)、标准管涵管节、千斤顶组,其中千斤顶组设置在出发井内,该千斤顶组的行程通常与标准管涵管节一致,用于顶推附有机头的标准管涵管节。出发井后侧需要做后坐加固,以提供顶进全程所需要的反坐力。施工时,利用千斤顶组的推力,将机头(有切土、导向及平衡正面土压力作用)和其后的标准管涵管节顶出出发井,进入地层,然后回缩千斤顶组,加入后续标准管涵管节,再顶出,如此逐一循环,直至机头、管涵管节进入接收井。这种暗挖装置的缺点是出发井需做后坐加固;需要使用大行程千斤顶组;在退缩千斤顶组以放置后续管涵管节时,工作面有失去土压力平衡之虞,易引起地表面沉降;侧阻力范围大,间断推进,需克服更大的静摩擦力;顶进过程需要精确导向,才能确保管节进入接收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中短距离的、用于地下管涵直线暗挖的对拉装置,该装置采用对拉位于欲暗挖管、涵的两端的两个机头及各自连接在后的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下管涵直线暗挖的对拉装置,包括工作井、千斤顶组、机头、标准管涵管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千斤顶组相对应的钢索组及钢索自锁装置,所述的工作井为两个出发井,其中钢索组贯通连接于两个出发井之间,两个机头分别连接在位于两个出发井内的钢索组的两端,其中钢索组中的每根钢索上至少有一端采用千斤顶及钢索自锁装置以提供动力及限位,机头后连接标准管涵管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宪平曹文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