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158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桑寄生中的双物质成分含量,所述的双物质成分为槲皮苷和桑辛素;根据槲皮苷和桑辛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同时含有槲皮苷和桑辛素,则认定为桑树寄主的桑寄生,可直接作中药材使用;若检测结果为只含有槲皮苷而不含有桑辛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主的桑寄生,需隔离做进一步检测确认是否为有毒寄主的桑寄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桑寄生的固有成分及寄主植物特征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判定桑寄生的寄主是否为桑树,快速鉴定桑寄生的寄主来源,以此对桑寄生药材质量实施有效控制。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mulberry parasitism based on two substanc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桑寄生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等症。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历代本草医药书籍对桑寄生都有详实记载。现行《中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2015年版一部)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干燥的带叶茎枝。桑寄生属半寄生性植物药材,自然条件下其寄主植物具有复杂多样的生物学特征,《中药大辞典》记载桑寄生寄主植物有29科50多种,《中国植物志》记载桑寄生的寄主有桑树、桃树、李树、龙眼、荔枝、杨桃、油茶、油桐、橡胶树、榕树、木棉或马尾松、水松等多种植物。但现行《中国药典》桑寄生药材质量标准中除了要求不能检出强心苷和对药材槲皮素作定性检测外,对药材的寄主植物没有作明确的规范要求,也即是对多寄主植物来源的桑寄生,仅仅排除了含有强心苷成分的寄主植物。对桑寄生寄主植物的本草学考证不难发现,历代本草桑寄生寄主植物除桑树外,还有槲、榉、柳、水杨、枫、桃等,寄主植物不同桑寄生的药性也不同,其中以桑树为寄主植物的桑寄生在历代本草中得到最广泛的使用和认同,甚至有认为除桑树外其它非桑树寄主植物来源的桑寄生会对人体有害,如《本草经集注》记载“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其树名之,形类犹是一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证类本草》记载“今医家鲜用,此极误矣。今医者非不用也,盖以难得真桑上者。尝得真桑上寄生,下咽必验如神。向承乏吴山,有求药于诸邑者,乃通令搜摘,卒不可得,遂以实告,甚不药。盖不敢以伪药罔人。邻邑有人,伪以他木寄生送之,服之逾月而死,哀哉!”《本草纲目》记载“寄生高者二、三尺。其叶圆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泽,背紫淡而有茸。人言蜀桑多,时有生者,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同时《本草纲目》也记载了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其药性功效的不同,如桃寄生“气味苦,无毒,主治小儿中蛊毒,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柳寄生“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膈气刺痛”等。可见,桑寄生本身无毒,但寄生在有毒寄主植物上的桑寄生则可能有毒。而《中国药典》仅仅排除含强心苷的寄主植物,对非强心苷有毒寄主植物没有排除,对桑寄生药材的寄主植物来源规定过于宽泛,造成桑寄生药材的寄主植物来源真可谓林林种种,五花八门,而复杂寄主植物来源对桑寄生药材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规范桑寄生药材的寄主来源是对桑寄生药材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也是桑寄生中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桑寄生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桑寄生的固有成分及寄主植物特征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判定桑寄生的寄主植物是否为桑树,从而快速鉴定桑寄生药材的寄主植物来源,以此对桑寄生药材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桑寄生中的双物质成分含量,所述的双物质成分为槲皮苷和桑辛素;(2)根据槲皮苷和桑辛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同时含有槲皮苷和桑辛素,则认定为桑树寄主的桑寄生,可直接作中药材使用;若检测结果为只含有槲皮苷而不含有桑辛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主的桑寄生,需隔离做进一步检测确认是否为有毒寄主的桑寄生。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测定桑寄生中的双物质成分含量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处理:采集桑寄生,阴干干燥后,于45-50℃烘2-3h,打粉并过药典4号筛,得到桑寄生粉末备用;S2、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槲皮苷标准品和桑辛素标准品,分别使用甲醇定容得到储备液,再将储备液混合定容,配置成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S3、桑寄生待测溶液制备:将步骤S1得到的桑寄生粉末用超声提取方法制备溶液,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完成后放置室温,补足重量,摇匀,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桑寄生待测溶液,备用;S4、标准曲线绘制:精密吸取步骤S2混合对照品溶液,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S5、双物质成分含量测定:取步骤S3得到的待测溶液,按照如下色谱条件测定槲皮苷和桑辛素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C),梯度洗脱(0-40min,18%A-72%A,28%C-82%C;40-55min,72%A-72%A,28%C-28%C);检测波长采用双波长切换法:0-30min,256nm(槲皮苷);30-55min,269nm(桑辛素)。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超声提取条件如下:甲醇质量浓度为80%,超声提取温度为30℃,超声提取时间为45min,超声料液比为1∶50。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色谱条件还包括:色谱柱为岛津-C18柱,色谱柱规格为5μm,4.6×250m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5℃;进样量为10μL。进一步的,步骤S2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精密称取槲皮苷标准品8.39mg,桑辛素3.25mg分别置于5mL与100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80%甲醇定容到刻度,即得1.678mg/mL槲皮苷、0.0325mg/mL桑辛素的单一对照品储备液,精密吸取上述储备液各1mL,均加入到同一10mL容量瓶中并用80%甲醇定容至刻度,即得每mL含槲皮苷0.1678mg、桑辛素0.00325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桑树寄主桑寄生中固有的有效成分槲皮苷及来源于寄主植物桑树特征性成分桑辛素的含量,就能快速、准确区分非桑树寄主来源的桑寄生,非桑树寄主的桑寄生可能来源于其他有毒寄主,寄生药材会含有有毒寄主成分,影响用药安全。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桑寄生的槲皮苷和桑辛素含量的测定,能快速准确地将潜在有毒的非桑树寄主桑寄生区分出来,能更全面、准确的评价桑寄生的品质,从而确保了其临床疗效。附图说明图1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色谱图;图2为甲醇-水梯度洗脱色谱图;图3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色谱图;图4为乙腈-水梯度洗脱色谱图;图5为槲皮苷对照品HPLC色谱图;图6为桑辛素对照品HPLC色谱图;图7为混标对照品HPLC色谱图;图8为桑枝(SZ-1)HPLC色谱图;图9为桑树寄生(SJS-1)HPLC色谱图;图10为夹竹桃枝(JZTZ-1)HPLC色谱图;图11为夹竹桃寄主桑寄生(SJS-11)HPLC色谱图;图12为油茶枝(YCZ-1)HPLC色谱图;图13为油茶寄主桑寄生(SJS-12)HPLC色谱图;...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桑寄生中的双物质成分含量,所述的双物质成分为槲皮苷和桑辛素;/n(2)根据槲皮苷和桑辛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同时含有槲皮苷和桑辛素,则认定为桑树寄主的桑寄生,可直接作中药材使用;若检测结果为只含有槲皮苷而不含有桑辛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主的桑寄生,需隔离做进一步检测确认是否为有毒寄主的桑寄生。/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桑寄生中的双物质成分含量,所述的双物质成分为槲皮苷和桑辛素;
(2)根据槲皮苷和桑辛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同时含有槲皮苷和桑辛素,则认定为桑树寄主的桑寄生,可直接作中药材使用;若检测结果为只含有槲皮苷而不含有桑辛素,则认定为非桑树寄主的桑寄生,需隔离做进一步检测确认是否为有毒寄主的桑寄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物质成分的桑寄生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测定桑寄生中的双物质成分含量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处理:采集桑寄生,阴干干燥后,于45-50℃烘2-3h,打粉并过药典4号筛,得到桑寄生粉末备用;
S2、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槲皮苷标准品和桑辛素标准品,分别使用甲醇定容得到储备液,再将储备液混合定容,配置成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
S3、桑寄生待测溶液制备:将步骤S1得到的桑寄生粉末用超声提取方法制备溶液,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完成后放置至室温,补足重量,摇匀,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桑寄生待测溶液,备用;
S4、标准曲线绘制:精密吸取步骤S2混合对照品溶液,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S5、双物质成分含量测定:取步骤S3得到的待测溶液,按照如下色谱条件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华苏本伟柴子舒朱开昕李立章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钦州市中医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