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及红外双光测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53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包括壳体、红外光模组、发热模组集及多个石墨烯隔热层;所述发热模组集包括可见光模组及照明模组;多个所述石墨烯隔热层围成开放式腔体,所述红外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开放式腔体内部;所述石墨烯隔热层用于隔断所述红外光模组与所述发热模组集间的热传导。本申请有效实现了所述发热模组与所述红外光模组之间的热隔离,同时实现了所述红外双光感应器的温腔体的热平衡,提高所述红外光模组的测量精度,降低温漂,此外,相比于其他隔热方案,本申请中充分利用了石墨烯材料的高强度低重量的特性,降低了所述红外感应器的重量和体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红外双光测温仪。

A kind of infrared double light sensor and infrared double light therm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及红外双光测温仪
本申请涉及电磁感应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及红外双光测温仪。
技术介绍
红外双光在线式测温仪,是一款新型红外热像仪,其中,红外双光感应器为其核心部件。它可以精准测温,实时监控场景.可见光以及LED灯可有效补全红外缺失细节,使图像更加清晰,图像细节呈现更加完整。而且它体积小巧,利于安装,能方便安装监控各类场景,比如说变电柜、谷仓、大型设备仓储等,同时具备防震、防水、防尘等诸多优势。目前国内此类产品结构为降低产品成本,一般为铝合金内部框架配合塑料制品外壳,散热效果较差,此类采用ARM处理器的红外热像仪功耗过高,芯片周围温度远高于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自身功耗产生的温度,整个产品内部温度分布不均,一般会造成5℃到10摄氏度的温漂。对红外线模块的测量结果有较大干扰,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散热,降低元件发热对所述红外线模块的干扰,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申请内容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及红外双光测温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中的发热元件干扰红外光模组探测结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包括壳体、红外光模组、发热模组集及石墨烯隔热层;所述发热模组集包括可见光模组及照明模组;多个所述石墨烯隔热层围成开放式腔体,所述红外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开放式腔体内部;所述石墨烯隔热层用于隔断所述红外光模组与所述发热模组集间的热传导。可选地,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中,所述开放式腔体在远离所述发热模组的一侧设有开口。可选地,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中,所述石墨烯隔热层包括耐拉片层。可选地,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中,所述石墨烯隔热层包括胶粘层。可选地,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中,所述胶粘层为导热胶层。可选地,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中,所述照明模组为LED照明模组。可选地,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中,所述石墨烯隔热层的厚度的范围为0.07毫米至0.15毫米,包括端点值。可选地,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中,所述红外双光感应器为铝合金支架的感应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红外双光测温仪,所述红外双光测温仪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本申请所提供的红外双光感应器,包括壳体、红外光模组、发热模组集及石墨烯隔热层;所述发热模组集包括可见光模组及照明模组;所述石墨烯隔热层用于隔断所述红外光模组与所述发热模组集间的热传导。本申请利用石墨烯传热系数高的特点,通过所述石墨烯隔热层,将所述发热模组传向所述红外光模组的热量快速导走,有效实现了所述发热模组与所述红外光模组之间的热隔离,同时实现了所述红外双光感应器的温腔体的热平衡,提高所述红外光模组的测量精度,降低温漂,此外,相比于其他隔热方案,本申请中充分利用了石墨烯材料的高强度低重量的特性,降低了所述红外感应器的重量和体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红外双光测温仪。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红外双光感应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红外双光感应器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红外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红外双光感应器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石墨烯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称其为具体实施方式一,包括壳体01、红外光模组02、发热模组集及石墨烯隔热层05;所述发热模组集包括可见光模组03及照明模组04;多个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围成开放式腔体,所述红外光模组02设置于所述开放式腔体内部;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用于隔断所述红外光模组02与所述发热模组集间的热传导。特别的,所述照明模组04为LED照明模组04;LED亮度高,能耗低,相比传统的照明器具发热更小,更适合集成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上。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的厚度的范围为0.07毫米至0.15毫米,包括端点值,如0.070毫米、0.102毫米或0.150毫米中任一个。本数据是经过理论计算与实际检验的到的最佳范围,过厚的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会造成原料浪费,同时占用额外空间,过薄的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不能达到理想的隔热效果,上述范围是效果最佳的范围,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所述红外双光感应器为铝合金支架的感应器;铝合金支架强度高,质量较轻,适合本申请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本申请所提供的红外双光感应器,包括壳体01、红外光模组02、发热模组集及石墨烯隔热层05;所述发热模组集包括可见光模组03及照明模组04;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用于隔断所述红外光模组02与所述发热模组集间的热传导。本申请利用石墨烯传热系数高的特点,通过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将所述发热模组传向所述红外光模组02的热量快速导走,有效实现了所述发热模组与所述红外光模组02之间的热隔离,同时实现了所述红外双光感应器的温腔体的热平衡,提高所述红外光模组02的测量精度,降低温漂,此外,相比于其他隔热方案,本申请中充分利用了石墨烯材料的高强度低重量的特性,降低了所述红外感应器的重量和体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红外双光测温仪。上述温腔体指的是至在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内的各处的温度组成的温度场。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围成的形状做改进,得到具体实施方式二,其红外光模组0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01、红外光模组02、发热模组集及石墨烯隔热层05;所述发热模组集包括可见光模组03及照明模组04;多个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围成开放式腔体,所述红外光模组02设置于所述开放式腔体内部;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用于隔断所述红外光模组02与所述发热模组集间的热传导;所述开放式腔体在远离所述发热模组的一侧设有开口。本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限定为围成开放式腔体的隔热层,其余结构均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展开赘述。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开放式腔体,指的是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从多个方向上隔断传导向所述红外光模组02时,不同方向上的所述石墨烯隔热层05相连组成的壳体01,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红外光模组、发热模组集及多个石墨烯隔热层;/n所述发热模组集包括可见光模组及照明模组;/n多个所述石墨烯隔热层围成开放式腔体,所述红外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开放式腔体内部;/n所述石墨烯隔热层用于隔断所述红外光模组与所述发热模组集间的热传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双光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红外光模组、发热模组集及多个石墨烯隔热层;
所述发热模组集包括可见光模组及照明模组;
多个所述石墨烯隔热层围成开放式腔体,所述红外光模组设置于所述开放式腔体内部;
所述石墨烯隔热层用于隔断所述红外光模组与所述发热模组集间的热传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腔体在远离所述发热模组的一侧设有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隔热层包括耐拉片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双光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琳吕贤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英睿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