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落直针耳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43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防脱落直针耳环,包括饰面和耳针,所述耳针固定连接在所述饰面上,所述耳针包括穿洞圆柱和扩张螺栓,所述穿洞圆柱的末端设有多个膨胀扩张片,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共同形成圆环筒,所述穿洞圆柱内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圆环筒连通;所述扩张螺栓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杆部、扩张部、直杆部以及头部,所述扩张部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圆环筒的内径,所述螺杆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扩张螺栓的最大尺寸不大于所述穿洞圆柱的直径。随着所述螺杆部在所述螺纹孔内逐渐往前移动,所述扩张部与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抵接并逐渐撑开所述圆环筒,当所述圆环筒的外尺寸大于耳洞的尺寸大小时,此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不会轻易地从耳洞中脱落。

Anti falling straight needle Earr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脱落直针耳环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首饰领域,特别涉及防脱落直针耳环。
技术介绍
目前,耳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穿洞式耳环,另外一种是免穿洞式耳环,虽然免穿洞式耳环佩戴方便,而且不需要打耳洞,但免穿洞式耳环难以稳固地挂设在耳垂上,容易出现遗失,而且由于免穿洞式耳环主要是通过夹紧的方式挂设在耳垂上,因此用户在佩戴一段时间后,耳垂便会出现疼痛,无法继续佩戴。其中,穿洞式耳环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针耳环,另外一种是弯针耳环,与弯针耳环相比,直针耳环的穿戴更加方便、舒适,但直针耳环相对容易地从耳洞中脱落。鉴于直针耳环的缺点,亟需研发出一种能够防脱落的直针耳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针耳环,该直针耳环具有防脱落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防脱落直针耳环,包括饰面和耳针,所述耳针固定连接在所述饰面上,所述耳针包括穿洞圆柱和扩张螺栓,所述穿洞圆柱的末端设有多个膨胀扩张片,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共同形成圆环筒,所述穿洞圆柱内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圆环筒连通;所述扩张螺栓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杆部、扩张部、直杆部以及头部,所述扩张部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圆环筒的内径,所述螺杆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扩张螺栓的最大尺寸不大于所述穿洞圆柱的直径。进一步,相邻的两个膨胀扩张片相互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圆环筒上设有多个开口槽。另外,所述穿洞圆柱与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一体加工成型。进一步,所述扩张部的形状为圆台形,扩张部的前侧面的直径小于扩张部的后侧面的直径。另外,所述扩张部的后侧面与所述直杆部固定连接。另外,所述扩张部的前侧面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圆环筒的内径。进一步,所述头部的外周上设有滚花。进一步,所述耳针由钛合金制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是:随着所述螺杆部在所述螺纹孔内逐渐往前移动,所述扩张部与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抵接并逐渐撑开所述圆环筒,使得所述圆环筒的外尺寸逐渐增大,当所述圆环筒的外尺寸大于耳洞的尺寸大小时,此时本专利技术创造不会轻易地从耳洞中脱落;随着所述螺杆部在所述螺纹孔内逐渐往后移动,所述圆环筒的外尺寸逐渐复原,使得本专利技术创造能够从耳洞中摘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的直针耳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的耳针在处于不同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附图中:20-饰面、10-耳针、100-穿洞圆柱、200-扩张螺栓、310-膨胀扩张片、300-圆环筒、320-开口槽、110-螺纹孔、210-螺杆部、220-扩张部、230-直杆部、240-头部、241-滚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则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如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则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图1和图2示出的为防脱落直针耳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饰面20和耳针10,所述耳针10固定连接在所述饰面20上,为了使所述耳针10能够穿过耳洞,所述耳针10的尺寸大小不大于耳洞的尺寸大小,由于耳洞的尺寸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所述耳针10具有不同规格型号;由于不同耳环其饰面20的形状、图案以及材质各不相同,因此本专利技术创造并没有对所述饰面20进行任何限定。所述耳针10包括穿洞圆柱100和扩张螺栓200,所述穿洞圆柱100的首端与所述饰面20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穿洞圆柱100的末端设有多个膨胀扩张片310,所述穿洞圆柱100与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310一体加工成型;为了加工出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310,首先需要将所述穿洞圆柱100的末端加工成圆环筒300,之后采用切削工艺对所述圆环筒300进行分割并生成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310,相邻的两个膨胀扩张片310相互间隔设置,最终导致所述圆环筒300上设有多个开口槽320,此时的圆环筒300具有向外膨胀的功能。所述穿洞圆柱100内加工有螺纹孔110,所述螺纹孔110与所述圆环筒300连通,所述螺纹孔110的公称直径小于所述圆环筒300的内径。如图3所示,所述扩张螺栓200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杆部210、扩张部220、直杆部230以及头部240,所述螺杆部210、扩张部220、直杆部230以及头部240一体成型,所述扩张部220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圆环筒300的内径,所述螺杆部210与所述螺纹孔110螺纹连接;为了使所述耳针10能够顺利穿过耳洞,所述扩张螺栓200的最大尺寸不大于所述穿洞圆柱100的直径。具体地,所述扩张部220的形状为圆台形,扩张部220的前侧面的直径小于扩张部220的后侧面的直径,所述扩张部220的后侧面与所述直杆部230固定连接,即所述扩张部220的前侧面指向所述圆环筒300;为了使所述扩张部220能够更好地撑开所述圆环筒300,所述扩张部220的前侧面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圆环筒300的内径,由于所述扩张部220具有斜面,随着所述螺杆部210在所述螺纹孔110内逐渐往前移动,所述扩张部220也随之往前移动,所述扩张部220与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310抵接并逐渐撑开所述圆环筒300,使得所述圆环筒300的外尺寸逐渐增大,当所述圆环筒300的外尺寸大于耳洞的尺寸大小时,即使用户进行剧烈运动,本专利技术创造也不会轻易地从耳洞中脱落。相反,当用户需要摘除本专利技术创造时,只需带动所述螺杆部210在所述螺纹孔110内往后移动,所述扩张部220也随之往后移动,使得所述圆环筒300的外尺寸逐渐复原,当所述圆环筒300的外尺寸完全复原后,用户可以直接摘除本专利技术创造。此外,即使用户已经摘除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扩张螺栓200也不会与所述穿洞圆柱100进行分离,即当所述圆环筒300的外尺寸完全复原后,所述螺杆部210仍与所述螺纹孔110进行螺纹连接,用户应尽量避免将所述扩张螺栓200拧出,防止造成所述扩张螺栓200的丢失。如图2所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脱落直针耳环,包括饰面(20)和耳针(10),所述耳针(10)固定连接在所述饰面(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针(10)包括穿洞圆柱(100)和扩张螺栓(200),所述穿洞圆柱(100)的末端设有多个膨胀扩张片(310),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310)共同形成圆环筒(300),所述穿洞圆柱(100)内设有螺纹孔(110),所述螺纹孔(110)与所述圆环筒(300)连通;所述扩张螺栓(200)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杆部(210)、扩张部(220)、直杆部(230)以及头部(240),所述扩张部(220)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圆环筒(300)的内径,所述螺杆部(210)与所述螺纹孔(110)螺纹连接,所述扩张螺栓(200)的最大尺寸不大于所述穿洞圆柱(100)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脱落直针耳环,包括饰面(20)和耳针(10),所述耳针(10)固定连接在所述饰面(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针(10)包括穿洞圆柱(100)和扩张螺栓(200),所述穿洞圆柱(100)的末端设有多个膨胀扩张片(310),多个所述膨胀扩张片(310)共同形成圆环筒(300),所述穿洞圆柱(100)内设有螺纹孔(110),所述螺纹孔(110)与所述圆环筒(300)连通;所述扩张螺栓(200)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杆部(210)、扩张部(220)、直杆部(230)以及头部(240),所述扩张部(220)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圆环筒(300)的内径,所述螺杆部(210)与所述螺纹孔(110)螺纹连接,所述扩张螺栓(200)的最大尺寸不大于所述穿洞圆柱(100)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直针耳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膨胀扩张片(310)相互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圆环筒(300)上设有多个开口槽(3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舒婷杨舒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