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振导轨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105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振导轨支架装置,包括:两导轨压板,两导轨压板均设于导轨上;上部导轨连接板和下部导轨连接板分别设于两导轨压板上;壁侧支架包括壁侧支架前侧板和壁侧支架后侧板,壁侧支架前侧板固定于井道壁上,壁侧支架前侧板和壁侧支架后侧板形成一上下开口且中间中空的盒状结构;隔振板的中部设于盒状结构内,隔振板的上端与上部导轨连接板相连接,隔振板的下端与下部导轨连接板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有效降低导轨振动传递到井道墙体,改善由于导轨振动造成的住户室内振动噪声问题的同时,保证即使在各种极端工况下,也可以有效地限制导轨变形量或位移量,防止发生导靴脱轨、导轨坠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振导轨支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隔振导轨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内运行时,导轨上的振动会通过导轨支架传递到井道墙体。为了保证安全性,防止导轨变形过大,传统的导轨支架为刚性结构并与井道壁直接刚性连接,导轨侧的振动通过导轨支架直接传递到井道壁上,并通过建筑结构的传递引起住户室内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为了减小导轨振动,传统的方式是在导轨支架与墙体间或导轨支架与导轨间增加弹性件,以减小墙面法向振动的传递。为了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通常需要选用刚度较小的弹性件。但是由于弹性件的存在,导轨和墙体连接刚性减弱,导致导轨在受力方向产生明显位移,如缺乏相关限位措施,在地震、安全钳动作或火灾导致弹性件烧毁等极端工况下,容易造成导靴脱轨、导轨坠落,威胁到乘客人身安全和建筑结构安全。根据《GB7588.1—201X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中5.7.6许用变形的要求,T型导轨及其固定部件(如导轨支架、隔梁等)的最大计算许用变形为:a)对于设置安全钳的轿厢、对重(或平衡重)导轨,当安全钳动作时,在两个方向上为5mm;b)对未设置安全钳的对重(或平衡重)导轨,在两个方向上10mm。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形,有必要在设计隔振导轨支架装置时,增加安全限位装置。另外,传统的隔振导轨支架中间的隔振板常采用平板结构,从导轨侧传入的激励力作用在与上部导轨连接板、下部导轨连接板固接的隔振板上下两段;壁侧支架对隔振板的反作用力则作用在隔振板的中间,使得隔振板受到弯矩作用。由于平板结构的隔振板抗弯性能差,中间变形大,极易局部压缩隔振件,使隔振效果变差甚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振导轨支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隔振导轨支架装置,其中,包括:两导轨压板,两所述导轨压板均设于导轨上;一上部导轨连接板和一下部导轨连接板,所述上部导轨连接板和所述下部导轨连接板分别设于两所述导轨压板上;一壁侧支架,所述壁侧支架包括呈“Ω”字型结构的壁侧支架前侧板和呈“Π”字型结构的壁侧支架后侧板,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固定于井道壁上,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内嵌于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内,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和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形成一上下开口且中间中空的盒状结构;一隔振板,所述隔振板呈“弓”字型结构,所述隔振板的中部设于所述盒状结构内,所述隔振板的上端和下端均突出于所述盒状结构,所述隔振板的上端与所述上部导轨连接板相连接,所述隔振板的下端与所述下部导轨连接板相连接。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所述壁侧支架上具有正X向限位平面、负X向限位平面、正Y向限位平面、负Y向限位平面、正Z向限位平面、以及负Z向限位平面;所述隔振板上具有正X向限位配合面、负X向限位配合面、正Y向限位配合面、负Y向限位配合面、正Z向限位配合面、以及负Z向限位配合面;所述正X向限位平面与所述正X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负X向限位平面与所述负X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正Y向限位平面与所述正Y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负Y向限位平面与所述负Y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正Z向限位平面与所述正Z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负Z向限位平面与所述负Z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所述隔振板的中部的两侧均设有弹性隔振材料,所述隔振板的两所述弹性隔振材料分别抵于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和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的两侧具有壁侧支架正X向限位平面和壁侧支架负X向限位平面,所述壁侧支架正X向限位平面和所述壁侧支架负X向限位平面上均设有弹性隔振材料。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还包括:前侧板上部限位板和前侧板下部限位板,所述前侧板上部限位板和所述前侧板下部限位板分别设于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前侧板上部限位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前侧板下部限位板的上表面均设有弹性隔振材料。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后侧板上部限位板和后侧板下部限位板,所述后侧板上部限位板和所述后侧板下部限位板均呈“L”字型结构,所述后侧板上部限位和所述后侧板下部限位均设于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上。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还包括:后侧板上部限位板和后侧板下部限位板,所述后侧板上部限位板和所述后侧板下部限位板均呈“L”字型结构,所述后侧板上部限位板和所述后侧板下部限位板均设于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上,所述后侧板上部限位板贯穿所述隔振板的上侧的水平结构,所述后侧板下部限位板贯穿所述隔振板的下侧的水平结构;所述后侧板上部限位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后侧板下部限位板的上表面均设有弹性隔振材料。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所述隔振板的“弓”字型结构的中部包括水平结构部和竖直结构部,其中,所述竖直结构部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水平结构部相连接,两所述水平结构部与所述竖直结构部的夹角均为钝角。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还包括:前侧板上部限位板和前侧板下部限位板,所述前侧板上部限位板和所述前侧板下部限位板分别设于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前侧板上部限位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前侧板下部限位板的上表面均设有前侧梯形弹性隔振材料,所述梯形弹性隔振材料的斜面与所述水平结构部的斜面相匹配。上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中,还包括:后侧板上部限位板、后侧板下部限位板,后侧板上部梯形弹性隔振材料限位板和后侧板下部梯形弹性隔振材料限位板,所述后侧板上部限位板的上侧表面和所述后侧板下部限位板的下侧表面设有后侧梯形弹性隔振材料,所述梯形弹性隔振材料抵于所述后侧板上部梯形弹性隔振材料限位板和所述后侧板下部梯形弹性隔振材料限位板上,所述梯形弹性隔振材料的斜面与所述水平结构部的斜面相匹配。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有效降低导轨振动传递到井道墙体,改善由于导轨振动造成的住户室内振动噪声问题的同时,保证即使在各种极端工况下,也可以有效地限制导轨变形量或位移量,防止发生导靴脱轨、导轨坠落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图3中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图2中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图5中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1、导轨;2、导轨压板;3、上部导轨连接板;4、下部导轨连接板;5、壁侧支架;6、壁侧支架前侧板;7、前侧板上不限位;8、前侧板下部限位板;9、壁侧支架后侧板;10、后侧板上部限位板;11、后侧板下部限位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振导轨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导轨压板,两所述导轨压板均设于导轨上;/n一上部导轨连接板和一下部导轨连接板,所述上部导轨连接板和所述下部导轨连接板分别设于两所述导轨压板上;/n一壁侧支架,所述壁侧支架包括呈“Ω”字型结构的壁侧支架前侧板和呈“Π”字型结构的壁侧支架后侧板,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固定于井道壁上,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内嵌于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内,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和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形成一上下开口且中间中空的盒状结构;/n一隔振板,所述隔振板呈“弓”字型结构,所述隔振板的中部设于所述盒状结构内,所述隔振板的上端和下端均突出于所述盒状结构,所述隔振板的上端与所述上部导轨连接板相连接,所述隔振板的下端与所述下部导轨连接板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振导轨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导轨压板,两所述导轨压板均设于导轨上;
一上部导轨连接板和一下部导轨连接板,所述上部导轨连接板和所述下部导轨连接板分别设于两所述导轨压板上;
一壁侧支架,所述壁侧支架包括呈“Ω”字型结构的壁侧支架前侧板和呈“Π”字型结构的壁侧支架后侧板,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固定于井道壁上,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内嵌于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内,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和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形成一上下开口且中间中空的盒状结构;
一隔振板,所述隔振板呈“弓”字型结构,所述隔振板的中部设于所述盒状结构内,所述隔振板的上端和下端均突出于所述盒状结构,所述隔振板的上端与所述上部导轨连接板相连接,所述隔振板的下端与所述下部导轨连接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侧支架上具有正X向限位平面、负X向限位平面、正Y向限位平面、负Y向限位平面、正Z向限位平面、以及负Z向限位平面;
所述隔振板上具有正X向限位配合面、负X向限位配合面、正Y向限位配合面、负Y向限位配合面、正Z向限位配合面、以及负Z向限位配合面;
所述正X向限位平面与所述正X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负X向限位平面与所述负X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正Y向限位平面与所述正Y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负Y向限位平面与所述负Y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正Z向限位平面与所述正Z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所述负Z向限位平面与所述负Z向限位配合面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板的中部的两侧均设有弹性隔振材料,所述隔振板的两所述弹性隔振材料分别抵于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和所述壁侧支架后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侧支架前侧板的两侧具有壁侧支架正X向限位平面和壁侧支架负X向限位平面,所述壁侧支架正X向限位平面和所述壁侧支架负X向限位平面上均设有弹性隔振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导轨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侧板上部限位板和前侧板下部限位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英杰童正国蔡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