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叶气动性能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1025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桨叶气动性能调整装置,该装置的刻度组件包括刻度盘和指针;指针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旋转件上;指针可相对刻度盘转动;旋转件安装在支架组件上,且旋转件可相对支架组件沿着预设轨迹转动;第一夹持组件置于旋转件上;第二夹持组件安装在支架组件上;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桨叶;第一调整组件用于使得第一夹持组件夹紧桨叶,第一夹持组件在夹紧桨叶的过程中带动旋转件沿着预设轨迹运动,旋转件在沿着预设轨迹运动过程中带动指针相对刻度盘转动;第二调整组件安装在支架组件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调整桨叶的气动性能,能够降低对桨叶进行气动性能调整的难度。

A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bla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叶气动性能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桨叶气动性能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桨叶是直升机动力装置的核心,桨叶的气动性能对旋翼的振动有很大的影响,例如,若安装在旋翼上的各个桨叶气动性能不一致,会导致旋翼振动频率高,而旋翼振动频率过高会严重影响乘员的乘坐品质、结构部件的疲劳寿命以及机载设备的正常工作。现有对桨叶气动性能调整的一种实现方式为:首先,从合格的桨叶中挑选出一个满足基准桨叶要求的桨叶作为基准桨叶,其次,以基准桨叶的气动性能为基准,通过动平衡试验台对目标桨叶的气动性能进行动态校准,从而减少桨叶由于生产制造偏差而引起的气动性能差异。由上述对桨叶气动性能进行调整的实现方式可知,基准桨叶是从一定数量合格桨叶中挑选出的一个满足基准桨叶要求的桨叶,因此,仅仅能够保证基准桨叶是上述一定数量合格桨叶中选出满足基准桨叶要求的桨叶,也就是,基准桨叶具有相对性。鉴于上述情况,若上述一定数量合格桨叶存在均无法满足基准桨叶要求的桨叶,需要重新选定一定数量的合格桨叶,进而重新选择基准桨叶,造成基准桨叶选择效率低下,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桨叶气动性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气动性能调整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旋转件、刻度组件、第一调整组件、第二调整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n所述刻度组件包括刻度盘(2)和指针(3);所述指针(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指针(3)可相对刻度盘(2)转动;/n所述旋转件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且所述旋转件可沿着预设轨迹相对所述支架组件转动;/n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置于所述旋转件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桨叶(1);/n所述第一调整组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夹紧桨叶(1),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在夹紧桨叶(1)的过程中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叶气动性能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气动性能调整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旋转件、刻度组件、第一调整组件、第二调整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
所述刻度组件包括刻度盘(2)和指针(3);所述指针(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指针(3)可相对刻度盘(2)转动;
所述旋转件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且所述旋转件可沿着预设轨迹相对所述支架组件转动;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置于所述旋转件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桨叶(1);
所述第一调整组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夹紧桨叶(1),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在夹紧桨叶(1)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旋转件沿着所述预设轨迹转动,所述旋转件在沿着所述预设轨迹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指针(3)相对刻度盘(2)转动;
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二调整组件用于使得第二夹持组件夹紧桨叶(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滑动架(4),所述滑动架(4)包括一个第一结构和两个第二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结构呈L型板状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垂直板的第一预设位置处设有至少两个通孔,作为第一通孔,第一边缘上与所述第一垂直板相背的方向设有垂直所述第一结构水平板的第二垂直板,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第一结构的水平板上与所述第一垂直板不相邻的边缘;
所述第二结构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结构的一端面沿着周向设有与该端面共面的一凸沿;所述第二结构的侧面设有一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截面为:沿所述第二结构的径向方向呈底边由大到小的梯形,所述梯形槽的底面设有一L型槽,所述L型槽的水平槽边缘与所述梯形槽底面的第二边缘共线,在第一面的第二预设位置处设有一矩形凹槽,所述第一面为L型槽的垂直槽面与所述梯形槽底面平行、与所述水平槽面共面的面,所述第二边缘为在L型槽中与第二面相对的水平槽边缘,所述第二面为在L型槽中与第一面平行的垂直槽面;所述梯形槽的长度、矩形槽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二结构的长度相同;
两个所述第二结构分别垂直固定置于所述第一结构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结构的凸沿相向,所述梯形槽底面与所述第二垂直板的板面共面,所述矩形凹槽所在的L型槽的垂直槽面与所述第一结构的水平板的板面共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还包括两个固定盘(5),
所述固定盘(5)呈圆环板状结构,且所述固定盘(5)设有缺口,作为第一缺口;
一个固定盘(5)与一个第二结构相对应,一个固定盘(5)套于一个第二结构的外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包括连接块(6)和第一把手(7),
所述连接块(6)呈截面为L型的块状结构,所述连接块(6)水平段的中心处设有沿着所述连接块(6)的垂直段方向的一通孔,作为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预设长度的内螺纹;
所述第一把手(7)呈杆状结构,所述第一把手(7)的一端设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连接块(6)的水平段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垂直板上,所述连接块(6)的水平段与所述第一结构的水平板相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滑块(8)和两根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一滑块(8)呈L型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滑块(8)的垂直板上设有至少两个腰形孔;
一个第一连接杆对应一个腰形孔和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置于所述腰形孔和第一通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涛霍亚东李幸韩述宏田刚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