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976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包括分别连接于工装车前部和后部的前牵引组件和后牵引组件,前牵引组件包括牵引杆、前连接座以及用于将牵引杆和前连接座铰接的铰接元件,牵引杆具有沿着牵引杆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孔,铰接元件穿设于长孔中;后牵引组件包括后连接座、后插销及弹簧,后连接座上具有三个平行设置的插销架,三个插销架上对齐设置有插销孔,用于供后插销插入,后插销介于第一插销架和第二插销架之间的区段套设有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前牵引组件的牵引杆摆动限位,并且实现了后牵引组件的后插销和后连接座一体化设计,避免插销丢失,提升工作效率且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安全隐患。

A traction component for in plant loading and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装车牵引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厂内工装车转运时需要前后进行连接,因此在工装车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牵引组件和后牵引组件,用于连接牵引设备。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的前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前牵引组件1’包括:牵引杆11’、前连接座12’、前插销13’以及开口销14’,所述牵引杆11’与前连接座12’通过前插销13’铰接,所述前插销13’由开口销14’锁定。由于前连接座12’对牵引杆11’旋转的限位有限,因此牵引杆11’在不使用的时候通常需要利用绳索与工装车进行绑固,否则牵引杆11’在放松状态下或是向工装车的方向倾倒而砸到工装车上的产品,或是向远离工装车的方向倾倒容易砸伤工作人员或砸到并损毁地面。再如图2所示,其为现有的后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后牵引组件2’包括:后连接座21’和后插销22’,所述后连接座21’上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插销架23’,所述两个插销架23’上对齐设置有插销孔24’,用于供后插销22’插入。使用时,将需要锁固的部分置于两个插销架23’之间,并通过插入后插销22’而实现锁固。然而,由于后连接座21’和后插销22’分离设置,因此极易造成插销丢失。此外,在移动过程中由于颠簸等因素,后插销22’容易从插销孔中脱出,影响锁固效果。因此,针对现有的前牵引组件和后牵引组件的弊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设计出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能够实现对前牵引组件的牵引杆摆动限位,并实现后牵引组件的后插销和后连接座一体化设计,避免插销丢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包括分别连接于工装车前部和后部的前牵引组件和后牵引组件,所述前牵引组件包括:牵引杆、前连接座以及用于将牵引杆和前连接座铰接的铰接元件,所述牵引杆具有沿着牵引杆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孔,所述铰接元件穿设于所述长孔中;所述后牵引组件包括:后连接座、后插销及弹簧,所述后连接座上具有三个平行设置的插销架,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插销架、第二插销架及第三插销架,所述三个插销架上对齐设置有插销孔,用于供后插销插入,所述后插销介于第一插销架和第二插销架之间的区段套设有弹簧。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后插销上固定连接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弹簧与第二插销架之间。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限位部焊接于后插销上。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插销架上的插销孔的径向尺寸。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铰接元件包括螺栓及锁紧螺母,所述牵引杆与前连接座通过螺栓铰接,所述螺栓由锁紧螺母进行锁紧。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牵引杆靠近前连接座的一端端部上方设置有倒角。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牵引杆靠近前连接座的一端端部侧面为平面。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前连接座在牵引杆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牵引杆靠近前连接座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棒,限位棒的厚度等于牵引杆与前连接座的间隙。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中,所述牵引杆远离前连接座的另一端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下方设置有具有孔的加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前牵引组件的牵引杆摆动限位:牵引杆能够在水平(0°)和竖直(90°)之间自由摆动,并在水平和竖直位置进行限位;2、后牵引组件的后插销和后连接座一体化设计:插销实现与后连接座一体化设计避免丢失,且插销实现无开口销设计。3、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快速对定位,减少插拔开口销的动作,减轻劳动强度,实现单台工装车减少5S左右时间,厂内1万辆工装车实现节约5万S/每次;4、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安全隐患:当周转产品(例如产品的外壳)时,对外观要求比较高,如果前牵引组件的牵引杆不能在竖直状态进行限位,会导致砸伤产品的隐患,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牵引杆在竖直状态进行限位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自锁,在工装车晃动的情况下不会倒下砸伤工作人员,优化之后减少质量、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为现有的前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后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牵引组件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牵引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牵引组件的主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牵引组件的立体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包括分别连接于工装车(图中未示出)前、后部的前牵引组件和后牵引组件。首先如图3-图5所示,其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牵引组件的立体图、俯视图以及主视图。所述前牵引组件1包括:牵引杆11、前连接座12、螺栓13、开口销14以及锁紧螺母15。所述牵引杆11与前连接座12通过螺栓13铰接,所述螺栓13由锁紧螺母15进行锁紧,并且由开口销14锁定。所述牵引杆11设有用于供螺栓13穿设的长孔111,所述长孔111沿着牵引杆11延伸方向设置。因此,如图3所示,此时螺栓13置于长孔111靠近前连接座12的一端,当牵引杆11从图3的状态相对于前连接座12从水平方向向上旋转90度后,螺栓13置于长孔111远离前连接座12的另一端,实现牵引杆11的竖直锁定,而无需将牵引杆通过绳索等方式绑固在工装车上,便于操作,而且不会发生砸坏产品或工作人员的隐患。优选地,所述牵引杆11靠近前连接座12的一端端部上方设置有倒角112,便于牵引杆11完成旋转动作。此外,牵引杆11靠近前连接座12的一端端部侧面为平面,而且牵引杆11与前连接座12的间隙较小,例如10mm,从而有效对牵引杆11进行水平限位。进一步地,所述前连接座12在牵引杆11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块121,当牵引杆11处于水平状态时,限位块121能够进一步地防止牵引杆11向下旋转,实现了牵引杆11的二次水平限位。再优选地,所述牵引杆11靠近前连接座12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棒113,当牵引杆11呈竖直状态时,由于牵引杆11与前连接座1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通常导致牵引杆11无法保持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棒113的厚度等于该间隙,因此限位棒113的作用在于可以填补该间隙,确保牵引杆11可以保持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棒113可以选用圆柱体的形状,便于牵引杆11完成旋转动作。此外,所述牵引杆11远离前连接座12的另一端具有连接孔114,用于连接牵引设备,所述连接孔114的下方设置有具有孔的加强板115,用于对牵引杆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于工装车前部和后部的前牵引组件和后牵引组件,/n所述前牵引组件包括:牵引杆、前连接座以及用于将牵引杆和前连接座铰接的铰接元件,所述牵引杆具有沿着牵引杆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孔,所述铰接元件穿设于所述长孔中;/n所述后牵引组件包括:后连接座、后插销及弹簧,所述后连接座上具有三个平行设置的插销架,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插销架、第二插销架及第三插销架,所述三个插销架上对齐设置有插销孔,用于供后插销插入,所述后插销介于第一插销架和第二插销架之间的区段套设有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于工装车前部和后部的前牵引组件和后牵引组件,
所述前牵引组件包括:牵引杆、前连接座以及用于将牵引杆和前连接座铰接的铰接元件,所述牵引杆具有沿着牵引杆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孔,所述铰接元件穿设于所述长孔中;
所述后牵引组件包括:后连接座、后插销及弹簧,所述后连接座上具有三个平行设置的插销架,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插销架、第二插销架及第三插销架,所述三个插销架上对齐设置有插销孔,用于供后插销插入,所述后插销介于第一插销架和第二插销架之间的区段套设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插销上固定连接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弹簧与第二插销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焊接于后插销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厂内工装车转运的牵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插销架上的插销孔的径向尺寸。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郭晓方苏江斌樊浩郭江阳刘友计陆成聪张文梨陈强胡家泉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