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深径比微孔高速电火花加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085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深径比微孔高速电火花加工的装置,属于机械加工及工具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旋转主轴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巧妙应用陶瓷与聚四氟乙烯材料,解决了主轴内部电化学腐蚀严重,密封件磨损速率快,更换困难的问题,提高了主轴的旋转精度和使用寿命。

A device for high speed EDM of micro holes with large depth diameter rat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深径比微孔高速电火花加工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深径比微孔高速电火花加工的方法的装置,属于机械加工及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大深径比微孔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生物医疗、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加工孔时,刀具的切削环境差,存在着刀杆刚度低、冷却困难,难以排屑等问题。在微孔加工时,当孔径小于1mm时,传统机械加工几乎不能完成。微细电火花加工是非接触式加工,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与工件不发生接触,工具电极不会产生受力变形,而且微细电火花加工几乎不受工件强度和硬度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导电材料的成型加工。但是,利用微细电火花技术加工大深径比微孔时,由于加工间隙很小,液体介质很难进入加工区域。大量的加工屑堆积在加工间隙,使工具电极与工件间频繁产生短路等非正常火花放电,造成加工过程不稳定,甚至烧伤加工表面,极大地降低了加工精度。为了解决微细电火花加工微孔时排屑困难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深小孔的高速电火花加工。高速射流可以提高极间电蚀产物的抛出效率,保持放电间隙中介质成分的稳定性,提高了加工精度。高压工作液能迅速将电极产物排出,且能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深径比微孔高速电火花加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统三轴机床的基础上,改进了旋转主轴以及可稳定提供高压的磨粒射流增压系统;/n所述的旋转主轴包括管电极(13-1)、导电螺帽(13-2)、电极夹头(13-3)、供电碳刷(13-4)、电极密封止水塞(13-5)、锁紧螺帽(13-6)、碳刷保持器(13-7)、可调节下盖板(13-8)、旋转用格莱圈(13-9)、陶瓷套筒(13-10)、金属外壳(13-11)、含密封件供水头(13-12)、可调节上盖板(13-13)、主轴绝缘段(陶瓷包裹)(13-14)、角接触球轴承(13-15)、销(13-16)、主轴金属段(13-17)、主轴外壳(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深径比微孔高速电火花加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统三轴机床的基础上,改进了旋转主轴以及可稳定提供高压的磨粒射流增压系统;
所述的旋转主轴包括管电极(13-1)、导电螺帽(13-2)、电极夹头(13-3)、供电碳刷(13-4)、电极密封止水塞(13-5)、锁紧螺帽(13-6)、碳刷保持器(13-7)、可调节下盖板(13-8)、旋转用格莱圈(13-9)、陶瓷套筒(13-10)、金属外壳(13-11)、含密封件供水头(13-12)、可调节上盖板(13-13)、主轴绝缘段(陶瓷包裹)(13-14)、角接触球轴承(13-15)、销(13-16)、主轴金属段(13-17)、主轴外壳(13-18)、轴承端盖(13-19)、轴承锁紧盖(13-20)和伺服电机(12);主轴外壳(13-18)套装于主轴金属段(13-17)外部,其两端与主轴金属体(13-17)通过角接触球轴承(13-15)连接;轴承端盖(13-19)通过螺栓连接在主轴外壳(13-18)端部,轴承端盖(13-19)中间开有环形槽,供主轴金属体(13-17)顶端伸出,并通过毡圈与环形槽配合实现密封;轴承锁紧盖(13-20)安装在轴承端盖(13-19)处,可阻挡杂质进入轴承滚动体内;主轴金属段(13-17)的末端与主轴绝缘段(13-14)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再插入销(13-16)连接;含密封件供水头(13-12)通过螺栓安装在金属外壳(13-11)内,含密封件供水头(13-12)的密封圈与陶瓷套筒(13-10)贴合;通过旋转用格莱圈(13-9)对陶瓷套筒(13-10)实现密封;金属外壳(13-11)套装在陶瓷套筒(13-10)外,与陶瓷套筒(13-10)通过锁合型结构连接,实现陶瓷套筒(13-10)的固定;可调式上盖板(13-13)与可调式下盖板(13-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金属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祖元陈烨佟宇赵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