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542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以及位于底壳(1)上的面板(2),底壳(1)内设置有控制器(3),面板(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控制器(3)电连接的电热膜层(20);底壳(1)内还设置有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6),第一隔热件为罩设在电热膜层(20)上的隔热罩(4),第二隔热件(6)位于隔热罩(4)内,从而实现烹饪不挑锅,为用户提供了很大方便,增大了烹饪器具的适用范围,同时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且对底壳内的其他部件进行了有效保护。

Cooking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oking utensil,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shell (1) and a panel (2) on the bottom shell (1), a controller (3)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shell (1), an electric heating film layer (20) whi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3)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anel (2), a first heat insulation part and a second heat insulation part (6) are also arranged in the bottom shell (1), the first heat insulation part is a heat insulation cover (4)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electric heating film layer (20), and the second insulation part is The hot part (6) is located in the heat shield (4), so as to realize cooking without picking the pot, which provides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user, increase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cooking utensil, improves the heating efficiency of the pot, and effectively protects other parts in the bottom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烹饪器具是一种对承载在其上的锅具等进行加热的设备。目前,以烹饪器具为电磁炉为例,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以及位于底壳上的面板,其中,底壳内设置有线圈盘和电路板,在利用电磁炉对锅具进行加热时,将锅具放置在面板上,为电磁炉通电后,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线圈盘上的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在锅具的底部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电磁炉是利用上述电磁感应原理对锅具加热的,因此,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锅具必须由可导磁的材质(比如铁)制成,而陶瓷锅具、玻璃锅具、铜铝锅具等不导磁或者导磁率太低的锅具则无法在电磁炉上使用,导致烹饪器具的适用范围较小,为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能够实现烹饪不挑锅,增大了烹饪器具的适用范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以及位于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底壳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面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热膜层;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为罩设在所述电热膜层上的隔热罩,所述第二隔热件位于所述隔热罩内。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通过在面板的下表面设置电热膜层,在用户需要使用对陶瓷锅具、玻璃锅具、铜铝锅具等进行加热时,通过控制电热膜层通电发热,电热膜层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等器具,从而实现对陶瓷、玻璃、铜铝等器具的加热,也就是说,本技术的烹饪器具不仅可以对可导磁的锅具进行加热,还可以对不导磁或者导磁性差的锅具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烹饪不挑锅,为用户提供了很大方便,增大了烹饪器具的适用范围。同时,通过在底壳内设置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第一隔热件为罩设在电热膜层上的隔热罩,将第二隔热件设置在隔热罩内,通过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对电热膜层进行双重隔热,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电热膜层发出的热量向外周的散发,使得电热膜层发出的热量能够尽可能多的传递至位于其上方的锅具上,提高了热量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而且通过在电热膜层上罩设隔热罩,可防止电热膜层的热量对底壳内的其他部件(比如塑胶部件)造成影响,防止其他部件受高温影响而损坏,对底壳内的其他部件进行了有效保护。可选的,所述隔热罩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密封贴合,以使所述电热膜层和所述第二隔热件位于所述隔热罩和所述面板共同围成的密闭腔体内。通过使隔热罩与面板的下表面密封贴合,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效果,在更大程度上防止热量散发至隔热罩外,进一步提高了热量利用率,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以及对位于隔热罩外部的其他部件的保护效果。可选的,所述隔热罩包括底壁以及由所述底壁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的顶部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密封贴合,以使所述隔热罩与所述面板共同围成所述密闭腔体。可选的,所述隔热罩的底壁的外底面与所述底壳的内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通过使隔热罩的底壁的外底面与底壳的内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使得隔热罩的底壁与底壳的底壁互不接触,可有效防止隔热罩的热量传递至底壳,对底壳进行了有效保护,且提高了底壳的隔热效果,防止用户触摸到底壳而引起烫伤等情况发生。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热件为片状。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热件包括底壁以及由所述第二隔热件的底壁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这样设置在隔热罩内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隔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热件为片状时,所述第二隔热件的厚度范围为2mm~8mm;所述第二隔热件包括底壁以及由所述第二隔热件的底壁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时,所述第二隔热件的底壁的厚度范围为2mm~8mm。这样在保证有效隔热的同时,节省了制作成本。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热件的形状与所述隔热罩的形状相匹配。这样使得第二隔热件与隔热罩更易配合,使得安装更加方便,且隔热效果好。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热件与所述隔热罩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这样无需设置额外的固定件即可将第二隔热件固定在隔热罩内,保证第二隔热件的稳定性,为有效隔热提供保证,且装配更加方便。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热件贴合在所述隔热罩的内底壁上。这样可以提高第二隔热件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热件与所述电热膜层之间具有第二间隙。通过使第二隔热件与电热膜层之间具有间隙,即,第二隔热件与电热膜层之间互不接触,可防止电热膜层发出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第二隔热件而导致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效果。可选的,所述隔热罩为金属隔热罩或者陶瓷隔热罩。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热件为气凝胶件或者石棉件或者玻纤棉件。可选的,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隔热罩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抵顶在所述面板的下表面。通过设置弹性件,使隔热罩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抵顶在面板的下表面,通过弹性件对隔热罩进行固定,使得隔热罩与面板之间的配合效果更好,装配更加方便,在保证对隔热罩固定的同时,可防止隔热罩与面板之间过压的情况发生,对隔热罩和面板均进行了有效保护。可选的,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与所述电热膜层电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极;所述电极上连接有导线,所述电极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或者,所述电极通过导电弹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电极上,所述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电极实现电热膜层与其他电子元件的电连接,使得连接更加方便,且信号传输更加可靠。通过导线或者导电弹片实现电极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设置灵活且方便。可选的,所述电热膜层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之间还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将所述电热膜层与所述面板隔开。可选的,所述防护层包括第一绝缘层,以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将所述电热膜层与所述面板隔开。当面板自身为可导电的材质制成时,比如,面板为金属面板,或者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导电的玻璃面板,由于第一绝缘层的存在,可防止面板直接与电热膜层接触而导致人体触电,提高了烹饪安全性,也可以防止面板与电热膜层之间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的现象出现。而且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使得面板的材质选择更加灵活,使得面板不仅可以由不导电的材质制成,也可以由可导电的材质制成。可选的,所述防护层包括:导电层以及第一绝缘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烹饪器具的接地线电连接,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电热膜层之间,以将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电热膜层隔开。若面板开裂或者破裂,会发生漏电,由于面板下表面的导电层的存在,且导电层与接地线电连接,导电层可将静电释放至大地,从而防止人体触电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为了防止导电层与电热膜层之间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在导电层和电热膜层之间设置第一绝缘层,保证了器具的正常工作。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以及位于所述底壳(1)上的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内设置有控制器(3),所述面板(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的电热膜层(20);/n所述底壳(1)内还设置有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6),所述第一隔热件为罩设在所述电热膜层(20)上的隔热罩(4),所述第二隔热件(6)位于所述隔热罩(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以及位于所述底壳(1)上的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内设置有控制器(3),所述面板(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的电热膜层(20);
所述底壳(1)内还设置有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6),所述第一隔热件为罩设在所述电热膜层(20)上的隔热罩(4),所述第二隔热件(6)位于所述隔热罩(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4)与所述面板(2)的下表面密封贴合,以使所述电热膜层(20)和所述第二隔热件(6)位于所述隔热罩(4)和所述面板(2)共同围成的密闭腔体(10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4)包括底壁(41)以及由所述底壁(41)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42),所述侧壁(42)的顶部与所述面板(2)的下表面密封贴合,以使所述隔热罩(4)与所述面板(2)共同围成所述密闭腔体(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4)的底壁(41)的外底面与所述底壳(1)的内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件(6)为片状,
或者,所述第二隔热件(6)包括底壁(61)以及由所述第二隔热件(6)的底壁(61)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件(6)为片状时,所述第二隔热件(6)的厚度范围为2mm~8mm;
所述第二隔热件(6)包括底壁(61)以及由所述第二隔热件(6)的底壁(61)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62)时,所述第二隔热件(6)的底壁(61)的厚度范围为2mm~8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件(6)的形状与所述隔热罩(4)的形状相匹配;
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件(6)与所述隔热罩(4)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史庭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