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20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取样器,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可滑动套装于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顶杆,所述外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二顶杆,在所述内管与外管的下侧设有相互匹配的取样杯和杯盖,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杯盖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逐一穿过外管的下端和杯盖后与取样杯内侧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管下部套装有设置于取样杯内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可滑动套装于内管上的底座和连接管,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滑动孔,所述底座通过滑动孔套装于内管上,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滑动孔的上边沿固定连接,取样方便,可对粘度大的样品进行收集采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对发酵食品的取样。

A samp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mpler,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tube and an outer tube which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inner tube can be slidably sleeved in the outer tube, the upper end of the inn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top rod, the upper end of the out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top rod, the lower side of the inner tube and the out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mutually matched sampling cup and cup cover,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er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up cove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inner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up cover The low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er tube and the cup cover one by one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sampling cup.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tube is sheathed with a slide block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sampling cup. The slide block includes a base which can be sheathed on the inner tube and a connecting tube.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 hole, the base is sheathed on the inner tube through the slide hol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tube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slide hole Along the fixed connection, the sampling is convenient, and the samples with high viscosity can be collected and sampled.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sampling fermented f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取样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取样器。
技术介绍
当生产或者科研上采用固体发酵酱油、米酒、醋等食品时,随着发酵的进行,样品会呈现固液混合状,且样品会有较大的粘度。若需要对发酵样品进行分层取样分析时,采用传统固体采样器可能会出现漏液现象;而杯式液体取样器能够很好地同时采集固体与液体样品,但是由于发酵食品会有较大的粘度,将会导致从取样器中收集粘度较大的样品时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取样器,取样方便,可对粘度大的样品进行收集采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取样器,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可滑动套装于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顶杆,所述外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二顶杆,在所述内管与外管的下侧设有相互匹配的取样杯和杯盖,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杯盖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逐一穿过外管的下端和杯盖后与取样杯内侧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管下部套装有设置于取样杯内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可滑动套装于内管上的底座和连接管,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滑动孔,所述底座通过滑动孔套装于内管上,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滑动孔的上边沿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第一顶杆抵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第二顶杆抵接。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反向移动,既是取样杯与杯盖在弹簧不力的状态下处于闭合的状态,在常态下取样杯与杯盖保持闭合,可有效避免出现漏液现象,人只需通过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来压紧弹簧即可,操作简单。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呈圆盘状,所述滑动孔设置在底座的圆心处,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杯盖的圆心连接,所述底座的半径不小于取样杯半径的一半,同时所述底座的半径不大于取样杯的半径,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不小于取样杯高度的一半,所述的连接管的长度不大于取样杯的高度。底座的尺寸大小一来要保证底座可在取样杯内上下移动,二来也保证底座可将取样杯内的粘稠状发酵食品推出,而连接管的长度在满足人们可抓住的前提下,确保取样杯可与杯盖闭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呈横向设置,所述内管的上端穿过外管的上端后与第一顶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的第二顶杆的中部与外管的上端连接。便于人对第二顶杆与第一顶杆的握紧,同时也令第二顶杆与第一顶杆之间的受力均匀,外管与内管的滑动更加流畅。在所述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的两侧均设有经过磨砂处理的第一磨砂层。第一磨砂层方便着力,避免打滑。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顶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母,所述内管的上端设有与连接螺母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内管通过外螺纹与连接螺母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实现对整个取样器的拆卸与清洗。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顶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下端与外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可滑动套装于连接筒内。提高内管在外管上滑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偏离的现象。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顶杆上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包括与第二顶杆转动连接的转动端、可与第一顶杆扣接的卡接端,所述转动端为圆形状,所述转动端可转动套装于第二顶杆上,所述卡接端呈弯曲状。当第二顶杆与第一顶杆相互接近时,第二顶杆通过卡扣与第一顶杆卡接,使得取样杯和杯盖可保持在分离的状态,便于人对滑块的拉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设有两个,两个卡扣分别设置在外管两侧的第二顶杆上,在两个卡扣之间设有横条,所述横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扣的卡接端连接。两个卡扣提高第二顶杆与第一顶杆之间固定的稳定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连接管上部的外侧面设有经过磨砂处理的第二磨砂层。第二磨砂层方便着力,使得人可抓紧连接管并拉动底座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取样的样品为粘稠状发酵食品时,取样器中的取样杯和杯盖处于闭合状态下,将取样器下探到取样点,同时推动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往复地相向、反向移动,因此外管沿内管来回往复运动,从而使得取样杯与杯盖发生分离、闭合,可使得样品将取样杯灌满,然后取出取样器置于指定样品容器上方,推动第一顶杆与第二顶杆反向移动,令取样杯与杯盖分离,接着抓住滑块上的连接管往取样杯的杯口方向移动,此时底座可将位于取样杯内的粘稠状发酵食品推出,避免出现漏液的现象,便于人的操作,可轻易地对粘度大的样品进行收集采样。本技术用于对发酵食品的取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管与外管的上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样杯和杯盖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样杯和杯盖分离状态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4,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取样器,如图1所示,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内管100和外管200,所述内管100可滑动套装于外管200内,所述内管100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顶杆110,所述外管200的上端连接有第二顶杆210,从而可通过拉动在第二顶杆210或第一顶杆110来分别带动外管200与内管100相对滑动,所述内管100与外管200的下侧设有相互匹配的取样杯400和杯盖300,所述外管200的下端与杯盖300固定连接,所述内管100的下端逐一穿过外管200的下端和杯盖300后与取样杯400内侧的底面固定连接,在外管200沿内管100往复运动过程中,使得取样杯400与杯盖300发生分离、闭合,令样品将取样杯400灌满,也可避免出现漏液的现象,在所述内管100下部套装有设置于取样杯400内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可滑动套装于内管100上的底座500和连接管600,在所述底座500上设有滑动孔,所述底座500通过滑动孔套装于内管100上,所述连接管600的下端与滑动孔的上边沿固定连接,当取样器取样完后,取出取样器置于指定样品容器上方,取样杯400与杯盖300分离,接着抓住滑块上的连接管600往取样杯400的杯口方向移动,此时底座500可将位于取样杯400内的粘稠状发酵食品推出,操作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可滑动套装于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顶杆,所述外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二顶杆,在所述内管与外管的下侧设有相互匹配的取样杯和杯盖,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杯盖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逐一穿过外管的下端和杯盖后与取样杯内侧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管下部套装有设置于取样杯内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可滑动套装于内管上的底座和连接管,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滑动孔,所述底座通过滑动孔套装于内管上,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滑动孔的上边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可滑动套装于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一顶杆,所述外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二顶杆,在所述内管与外管的下侧设有相互匹配的取样杯和杯盖,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杯盖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逐一穿过外管的下端和杯盖后与取样杯内侧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管下部套装有设置于取样杯内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可滑动套装于内管上的底座和连接管,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滑动孔,所述底座通过滑动孔套装于内管上,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滑动孔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第一顶杆抵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第二顶杆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圆盘状,所述滑动孔设置在底座的圆心处,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杯盖的圆心连接,所述底座的半径不小于取样杯半径的一半,同时所述底座的半径不大于取样杯的半径,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不小于取样杯高度的一半,所述的连接管的长度不大于取样杯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呈横向设置,所述内管的上端穿过外管的上端后与第一顶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的第二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桂东区锡敏孙张乐钟先锋李斌杨思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