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排气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69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ET排气胶带,其包括:离型膜层、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PET基材层、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和单面网格离型膜层,所述PET基材层的两个对置的表面分别贴覆有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离型膜层,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为网格面,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的网格面与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接触。上述PET排气胶带的单面网格离型膜层可以在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上形成网格条纹,这些网格条纹形成排气结构。这样有利于将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与物体表面之间的气体排出。

Pet exhaust ta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et exhaust tape, which comprises a release film layer, a first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 pet base material layer, a second acrylic aci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a single-sided grid release film layer. The two opposite surfaces of the pet base material layer are respectively covered with the first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the second acrylic aci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the first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deviates from the pet base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layer is covered with the release film laye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propionic aci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which deviates from the pet base material layer is covered with the single grid release film layer. One surface of the single grid release film layer is the grid surface, and the grid surface of the single grid release film layer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propionic aci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The single-sided grid release film layer of the pet exhaust tape can form grid stripes on the second acrylic aci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these grid stripes form the exhaust structure. In this way, the gas between the second propionic aci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the object surface can be dischar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ET排气胶带
本技术涉及胶带领域,特别是涉及PET排气胶带。
技术介绍
电子材料用胶带种类繁多,涉及电子工业多领域。PET双面胶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面涂布丙烯酸胶制成。胶带颜色一般为透明和黑色两种。常见厚度规格为:0.03-0.25MM,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初粘性和持粘性好,易模切加工,对塑胶、橡胶、铭牌均有良好的粘性。能适用于更宽的温度范围和恶劣环境。长期耐温100-120℃,短期耐温可达140-200℃。PET双面胶主要用于变压器、电视机、录音机零部件和外壳的的粘接,另外,该PET双面胶也可用于PET薄膜片材及相关PET材料的粘接。而现代各行业应用触摸屏,常见的超薄PET双面胶带具有非常好的粘接性、表面平整度,但贴合时容易产生气泡且不易排出,很难直接贴平,以致不良率较高或人力物力的浪费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PET双面胶贴合时气泡不易排出的问题,提供一种PET排气胶带。一种PET排气胶带,包括:离型膜层、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PET基材层、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和单面网格离型膜层,所述PET基材层的两个对置的表面分别贴覆有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离型膜层,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为网格面,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的网格面与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接触。上述PET排气胶带的单面网格离型膜层可以在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上形成网格条纹,这些网格条纹形成排气结构。这样有利于将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与物体表面之间的气体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的厚度为0.006mm-0.06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的厚度为0.006mm-0.06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排气胶带的厚度为0.03mm-0.3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排气胶带的厚度为0.03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基材层为聚酯玻纤布薄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排气胶带的粘性大于1200g。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PET排气胶带的示意图。其中:100、PET排气胶带110、离型膜层120、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130、PET基材层140、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150、单面网格离型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ET排气胶带100,其包括:离型膜层110、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120、PET基材层130、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和单面网格离型膜层150。所述PET基材层130的两个对置的表面分别贴覆有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120和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120背离PET基材层130的表面贴覆有所述离型膜层110。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130的表面贴覆有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150。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150的其中一个表面为网格面,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150的网格面与所述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接触。上述PET排气胶带100的单面网格离型膜层150可以在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上形成网格条纹,这些网格条纹形成排气结构。这样有利于将第二丙稀酸压敏胶层与物体表面之间的气体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120的厚度为0.006mm-0.06mm。例如,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120的厚度可以为0.006mm,0.008mm,0.01mm,0.05mm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140的厚度为0.006mm-0.06mm。例如,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140的厚度可以为0.006mm,0.008mm,0.01mm,0.05mm等。本实施例中,所述PET排气胶带100的厚度为0.03mm-0.3mm。例如,所述PET排气胶带100的厚度为0.03mm,0.04mm,0.2mm,0.3mm等。优选为0.03mm。这样可形成超薄胶带。本实施例中,所述PET基材层130为聚酯玻纤布薄膜。可以理解,PET基材层130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薄膜。本实施例中,所述PET排气胶带100的粘性大于1200g。这样有利于保证胶带在使用时,对相应元件的贴合牢靠,不易分离。此外,上述丙烯酸压敏胶层可以用以下方法制成。将丙烯酸脂类共聚物、醋酸乙酯和甲苯混合搅拌15分钟左右,然后加入偶联剂搅拌5分钟左右,接着将搅拌完成的溶液静置排气20-50分钟。最终形成胶水。将胶水涂布在PET基材层130的表面,这样,在PET基材层130的表面就形成丙烯酸压敏胶层。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T排气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型膜层、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PET基材层、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和单面网格离型膜层,所述PET基材层的两个对置的表面分别贴覆有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离型膜层,所述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为网格面,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的网格面与所述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接触;所述PET排气胶带的厚度为0.03mm-0.3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排气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型膜层、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PET基材层、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和单面网格离型膜层,所述PET基材层的两个对置的表面分别贴覆有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所述第一丙烯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离型膜层,所述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背离PET基材层的表面贴覆有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为网格面,所述单面网格离型膜层的网格面与所述第二丙烯酸压敏胶层接触;所述PET排气胶带的厚度为0.03mm-0.3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汉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