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头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880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6:00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可调节头枕装置,包括:支撑单元、转动单元、限位单元和头枕单元;支撑单元,朝向使用面的侧壁上具有容纳槽;转动单元,包括转动部和连接部;转动部,位于容纳槽内;连接部,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一转动部连接,靠近槽底的端部与槽底之间具有空隙,远离槽底的端部与头枕单元连接;限位单元,用于将转动部限位在容纳槽内;头枕单元,远离外部装置的侧壁处与支撑单元之间具有空隙;头枕单元,靠近外部装置的侧壁处与支撑单元相接触。该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头枕单元的角度能够自适应使用者头颈部的角度变化,能够实时适应不同程度变化的坐姿,缓解颈部疲劳,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进一步提升了舒适性。

Adjustable head restrai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djustable headres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unit, a rotation unit, a limit unit and a headrest unit; a support unit, on the side wall facing the us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holding groove; a rotation unit, which comprises a rotation part and a connection part; a rotation part,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holding groove; a connection part, wherein the two opposite side wall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on part, and the end near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m, and the end far away from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d restraint unit; the limit unit is used to limit the rotating part in the holding groove; the head restraint unit, far away from the side wall of the external device, has a gap between the side wall and the support unit; the head restraint unit, near the side wall of the external device, contacts with the support unit. When used, the angle of the headrest unit can adapt to the angle change of the user's head and neck, can adapt to the sitting posture of different degrees in real time, alleviate the neck fatigue, more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ergonomic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头枕装置
本公开涉及头枕装置
,尤其涉及可调节头枕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座椅是人们在伏案工作或学习以及休息时常用的装置,使用者在使用座椅时,可以将背部倚靠在座椅的靠背上,头颈可以倚靠在靠背的头枕上进行休息。座椅的座面、靠背和头枕均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坐姿和体型等进行调节,以满足使用需求。相关技术中,头枕相对于靠背的角度可以进行调节,头枕调节到某一角度后则固定在该位置上,需要变换不同的角度时,再次操控头枕进行调节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头枕装置,在使用时头枕单元的角度可以自适应使用者头颈部的角度变化,能够实时适应不同程度变化的坐姿,缓解颈部疲劳,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进一步提升了舒适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节头枕装置,包括:支撑单元、转动单元、限位单元和头枕单元;所述支撑单元,朝向使用面的侧壁上具有容纳槽;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动部和连接部;所述转动部,为转轴结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轴向平行于所述容纳槽的横轴,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和侧壁滑动接触;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一转动部连接,靠近所述槽底的端部与所述槽底之间具有空隙,远离所述槽底的端部与所述头枕单元连接,且以所述转动部为轴运动;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将所述转动部限位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头枕单元,远离外部装置的侧壁处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具有空隙,以实现在向上转动过程中可与支撑单元接触;所述头枕单元,靠近外部装置的侧壁处与所述支撑单元相接触。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的头枕单元受到来自头颈部的作用力和自身重力作用后,以转动部为轴可进行一定角度的调节,在头颈部角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头枕单元的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能够实时适应不同程度变化的坐姿。其中,支撑单元可以将头枕单元的转动幅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节省力气,而且提升了安全性。头枕单元能够自适应使用者头颈部的角度变化,缓解颈部疲劳,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进一步提升了舒适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枕单元,远离外部装置的侧壁处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向远离所述支撑单元的方向凹陷,与所述容纳槽相对,以实现将所述支撑单元远离外部连接装置的部分容纳在凹陷部中;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槽底的端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且与凹陷部固定连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凹陷部将支撑单元部分容纳在凹陷部中,能够使头枕单元运动过程较为稳定,同时,还能够使头枕装置占用较小的空间,节约了安装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头枕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抵持在所述转动单元和所述容纳槽内部之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弹性支撑件可以在转动单元的运动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以使头枕单元能够更好的与颈部贴合,并更好的支撑颈部,进一步缓解颈部疲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径向侧壁具上有安装盲孔;所述弹性支撑件,两端分别抵持在所述安装盲孔的孔底和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单元两侧具有弹性支撑件配合转动单元的转动运动,弹性支撑件可以在转动单元的运动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使转动单元受力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提升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槽底的端部上具有安装盲孔;所述弹性支撑件,两端抵持在所述安装盲孔的孔底和所述槽底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弹性支撑件可以在转动单元的运动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使头枕单元能够更好的与颈部贴合,并更好的支撑颈部,进一步缓解颈部疲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弹簧球头柱塞;所述弹簧球头柱塞的球头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或槽底接触。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球状的球头端与容纳槽接触,能够使转动单元的运动更加流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两个相对的侧壁或槽底上具有多个弧形凹槽;所述多个弧形凹槽,沿所述容纳槽的纵轴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弧形凹槽之间平滑衔接;所述弹簧球头柱塞,球头端与所述弧形凹槽滑动接触;所述凹陷部,深度由靠近连接部至远离连接部逐渐变深。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弹簧球头柱塞在弧形凹槽内滑动对头枕单元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合不同身高体型的使用者,扩展了使用范围。同时,弹簧球头柱塞的球头端位于弧形凹槽内,能够使转动单元滑动和转动过程中尽量保持运动中心,提升了运动的可靠性。此外,凹陷部与支撑单元配合将头枕单元在运动过程中的转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转动幅度较大可能引起的颈部不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单元还包括弧形转接部;所述弧形转接部,位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槽底的端部上,向所述槽底的方向凸起,且与所述槽底滑动接触。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弧形转接部与槽底滑动接触,能够使转动单元较为稳定和顺畅的转动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导向限位部;所述导向限位部,位于所述槽底上,沿所述容纳槽的纵轴延伸,并向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方向凸起;所述导向限位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限位子件和第二导向限位子件;所述弧形转接部包括第一弧形转接子件和第二弧形转接子件;所述第一导向限位子件,与所述第一弧形转接子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导向限位子件,与所述第二弧形转接子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导向限位子件和第二导向限位子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弧形转接子件和第二弧形转接子件之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导向限位部对转动单元进行高度调节的运动过程进行导向和限位,提升头枕单元升降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向使用面倾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单元向头颈部倾斜,使头枕单元的位置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升了舒适性。同时,更有利于头颈部对头枕单元的操控,进一步节省力气。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头枕单元受到来自头颈部的作用力和自身重力作用后,以转动部为轴可进行一定角度的调节,在头颈部角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头枕单元的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能够实时适应不同程度变化的坐姿。其中,支撑单元可以将头枕单元的转动幅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节省力气,而且提高了安全性。头枕单元能够自适应使用者头颈部的角度变化,缓解颈部疲劳,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进一步提升了舒适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转动单元、限位单元和头枕单元;/n所述支撑单元,朝向使用面的侧壁上具有容纳槽;/n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动部和连接部;/n所述转动部,为转轴结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轴向平行于所述容纳槽的横轴,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和侧壁滑动接触;/n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一转动部连接,靠近所述槽底的端部与所述槽底之间具有空隙,远离所述槽底的端部与所述头枕单元连接,且以所述转动部为轴运动;/n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将所述转动部限位在所述容纳槽内;/n所述头枕单元,远离外部装置的侧壁处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具有空隙,以实现在向上转动过程中可与支撑单元接触;/n所述头枕单元,靠近外部装置的侧壁处与所述支撑单元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转动单元、限位单元和头枕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朝向使用面的侧壁上具有容纳槽;
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动部和连接部;
所述转动部,为转轴结构,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轴向平行于所述容纳槽的横轴,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和侧壁滑动接触;
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一转动部连接,靠近所述槽底的端部与所述槽底之间具有空隙,远离所述槽底的端部与所述头枕单元连接,且以所述转动部为轴运动;
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将所述转动部限位在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头枕单元,远离外部装置的侧壁处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具有空隙,以实现在向上转动过程中可与支撑单元接触;
所述头枕单元,靠近外部装置的侧壁处与所述支撑单元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单元,远离外部装置的侧壁处具有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向远离所述支撑单元的方向凹陷,与所述容纳槽相对,以实现将所述支撑单元远离外部连接装置的部分容纳在凹陷部中;
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槽底的端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且与凹陷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支撑件;
所述弹性支撑件,抵持在所述转动单元和所述容纳槽内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径向侧壁具上有安装盲孔;
所述弹性支撑件,两端分别抵持在所述安装盲孔的孔底和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槽底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杰肖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悦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