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淮棋专利>正文

快速接头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40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气管上的快速接头改良结构。包括一主体、一套筒及设置于主体轴向通孔内的气门芯,在主体的进气端周缘径向分布数个通孔,在通孔内设置有钢珠,套筒活动套接在主体的外周,在套筒与主体之间形成的环槽空间内设置一压缩弹簧,套筒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压制钢珠的外弧顶,气门芯与主体之间为活动组合,且靠近主体进气接口的一端有一延伸段压制钢珠的内弧顶,在气门芯的另一端有一压缩弹簧支撑,该压缩弹簧设置在主体轴向通孔内,其另一端由一设置在主体内的内垫支顶;所述气门芯的延伸段与套筒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两者交替压制钢珠的内外弧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性强,插接及解脱相当方便、省事。(*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件
,特指一种用于气管上的快速接头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图1所示,现有的快速接头主要包括一主体91、一套筒92,主体91一端为进气接口,另一端为出气接口,气门芯与主体91一体构造,套筒92套接在主体91进气接口端的外周上,在套筒92与主体91之间形成的环槽空间内设置一压缩弹簧93,压缩弹簧93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主体91的内端台阶911和套筒9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921;套筒9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921压制钢珠94的外弧顶,钢珠94设置于主体91进气接口之径向通孔912内,通孔912为外大内小的锥形孔,从而确保钢珠94只是部分凸入主体91进气接口内,而不会落入主体91进气接口内,在主体91进气接口的外周缘有一止圈95限制套筒92的轴向滑脱。使用时,需要推压套筒92使之往主体91的出气端移动,这时压缩弹簧93受压,而套筒9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921退出对钢珠94的压制,钢珠94内弧顶可自由活动,从而对插公头96可插入主体91进气接口内;随后再放开套筒92,在压缩弹簧93的作用下套筒92回位,使其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921压制钢珠94,这时钢珠94内弧顶恰好凸伸入对插公头96相应的环槽961内,实现卡设,即对插连接完成。解除对插时则再次推压套筒92使其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921再次退出对钢珠94的压制,钢珠94内弧顶可自由活动即可拔出对插公头96。这样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操作不便,在通气过程不易实现对插或对插不到位的情况,原因是无论公头插入或拔出,均需要用手推压套筒92,降低插接速度,且也很费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性强,插接及拔出均很方便,省时、省事的快速接头改良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一主体、一套筒及设置于主体轴向通孔内的气门芯,主体的进气端形成一可与对插公头对插连接的接口,在所述主体的进气端周缘径向分布数个通孔,在通孔内设置有钢珠,所述套筒活动套接在主体的外周,并在主体之进气端的外缘设有止圈给予限位,在套筒与主体之间形成的环槽空间内设置一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主体的内端台阶和套筒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所述套筒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压制钢珠的外弧顶,所述气门芯与主体之间为活动组合,且靠近主体进气接口的一端有一延伸段压制钢珠的内弧顶,在气门芯的另一端有一压缩弹簧支撑,该压缩弹簧设置在主体轴向通孔内,其另一端由一设置在主体内的内垫支顶;所述气门芯的延伸段与套筒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两者交替压制钢珠的内外弧顶。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体的出气端设有内螺纹,可与外牙后座、内牙后座或胶管后座连接。所述止圈为一带缺口的环体,其卡设于主体的环槽内。本技术通过有效地结构设计,利用气门芯的延伸段与套筒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两者交替压制钢珠的内外弧顶,常态时(即插接连接之前),气门芯的延伸段压制钢珠的内弧顶而使钢珠的外弧顶径向位移,由钢珠的外弧顶卡在套筒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的外侧,套筒压缩相应的压缩弹簧,处于待工作的状态;当对插公头插入主体的进气接口时,由其前端推动气门芯的延伸段,使气门芯轴向移动并压缩相应压缩弹簧,同时延伸段解除对钢珠内弧顶的压制,钢珠内弧顶在其外弧顶受套筒逼压下内伸而伸入对插公头的环形卡槽内,实现卡接,这时套筒在相应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轴向移动,其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压制钢珠的外弧顶。解除连接,则只需推压套筒而解除钢珠的外弧顶受压,致使钢珠的内弧顶消除对公头的卡制,气门芯在相应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轴向复位,其延伸段推动对插公头退出,实现自动解脱,方便且省事。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3为本技术连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见图2、3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一主体1、一套筒2,一对插公头8及设置于主体1轴向通孔内的气门芯3,主体1的出气端设有内螺纹,可与外牙后座71、内牙后座72或胶管后座73等连接,再由相应后座接气管或设备;主体1的进气端形成一可与外部接头对插连接的接口,在所述主体1的进气端周缘径向分布数个通孔11,在通孔11内设置有钢珠4,对插公头8的前端有导进锥面,并在相应位置设有环形卡槽81,环形卡槽81工作时与钢珠4内弧顶形成卡设连接,对插公头8的后端用于连接气管。套筒2活动套接在主体1的外周,并在主体1之进气端的外缘设有止圈14给予限位,止圈14为一带缺口的环体,其卡设于主体1的环槽15内,拆装相当方便,主要是防止套筒2滑出主体1外。在套筒2与主体1之间形成的环槽空间内设置一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主体1的内端台阶12和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有压制钢珠4的外弧顶的作用。气门芯3与主体1之间为活动组合,且靠近主体1进气接口的一端有一延伸段31压制钢珠4的内弧顶,在气门芯3的另一端有一压缩弹簧6支撑,该压缩弹簧6设置在主体1轴向通孔内,其另一端由一设置在主体1内的内垫13支顶;气门芯3的延伸段31与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两者交替压制钢珠4的内外弧顶。在插接连接之前,气门芯3的延伸段31压制钢珠4的内弧顶而使钢珠4的外弧顶径向位移,由钢珠4的外弧顶卡在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的外侧,套筒2压缩相应的压缩弹簧5,处于待工作的状态;当对插公头8插入主体1的进气接口时,由其前端推动气门芯3的延伸段31,使气门芯3轴向移动并压缩相应压缩弹簧6,同时延伸段31解除对钢珠4内弧顶的压制,钢珠4内弧顶在其外弧顶受套筒2逼压下内伸而伸入对插公头8的环形卡槽81内,实现卡接,这时套筒2在相应压缩弹簧5的作用下轴向移动,其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压制钢珠4的外弧顶,实现卡接,即插接连接完成,达到快速连接的功效。解除连接,则只需推压套筒2而解除钢珠4的外弧顶受压,致使钢珠4的内弧顶消除对公头8的卡制,气门芯3在相应压缩弹簧6的作用下轴向复位,其延伸段31推动对插公头8退出,实现自动解脱,方便且省事。对插公头8退出连接后,主体1的插接口又恢复为上述之状态,以待下次对插连接。本技术结构性强,插接和解除更为方便,实现快速插接的功效。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快速接头改良结构,包括一主体(1)、一套筒(2)及设置于主体(1)轴向通孔内的气门芯(3),主体(1)的进气端形成一可与对插公头对插连接的接口,在所述主体(1)的进气端周缘径向分布数个通孔(11),在通孔(11)内设置有钢珠(4),所述套筒(2)活动套接在主体(1)的外周,并在主体(1)之进气端的外缘设有止圈(14)给予限位,在套筒(2)与主体(1)之间形成的环槽空间内设置一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主体(1)的内端台阶(12)和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所述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压制钢珠(4)的外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芯(3)与主体(1)之间为活动组合,且靠近主体(1)进气接口的一端有一延伸段(31)压制钢珠(4)的内弧顶,在气门芯(3)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快速接头改良结构,包括一主体(1)、一套筒(2)及设置于主体(1)轴向通孔内的气门芯(3),主体(1)的进气端形成一可与对插公头对插连接的接口,在所述主体(1)的进气端周缘径向分布数个通孔(11),在通孔(11)内设置有钢珠(4),所述套筒(2)活动套接在主体(1)的外周,并在主体(1)之进气端的外缘设有止圈(14)给予限位,在套筒(2)与主体(1)之间形成的环槽空间内设置一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主体(1)的内端台阶(12)和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所述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压制钢珠(4)的外弧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芯(3)与主体(1)之间为活动组合,且靠近主体(1)进气接口的一端有一延伸段(31)压制钢珠(4)的内弧顶,在气门芯(3)的另一端有一压缩弹簧(6)支撑,该压缩弹簧(6)设置在主体(1)轴向通孔内,其另一端由一设置在主体(1)内的内垫(13)支顶;所述气门芯(3)的延伸段(31)与套筒(2)前端的内周环形凸缘(21)两者交替压制钢珠(4)的内外弧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淮棋
申请(专利权)人:张淮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