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雾装置的管件衔接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826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雾装置的管件衔接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座管(10),二扣持器(20)及二锁固环(30),其中,座管(10)的管壁穿设有接孔(11),以供衔接定位喷雾头,座管(10)的管内空间中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容室(14),座管(10)在各容室(14)间贯通一信道(15)与接孔(11)连通,管件(1)是由扣持器(20)扣持并轴枢于座管(10),以供座管(10)衔接管件(1)与喷雾头;    所说的锁固环(30)在一端设有环状的压制部(32),二锁固环(30)分别螺锁于座管(10)的两端,以使压制部对扣持器(20)在轴向形成限制。(*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微雾装置的输送管路有关,进一步而言,尤指一种利用数根管件配接成为输送管路时,在管件与喷雾头间的衔接构件。这种衔接构件能够使得管件配接时易于变化喷雾头的喷出角度,以供提高施工的方便性。
技术介绍
已知在餐厅、农舍、厂房、矿场、隧道或仓库等场合中,均可见到设有微雾装置。这种微雾装置主要由一泵浦及一管路系统所构成。由马达或引擎驱动泵浦运转,将液体泵送至管路系统。管路系统上装设有若干个喷雾头,使液体得以由喷雾头喷出形成微细的水雾。微细的水雾粒子散布于环境中,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温度,以减轻空调设备的运转负荷。另一方面则可提高环境湿度,避免环境过于干燥。再者,微细的水雾能够与飘浮于空间中的浮尘粒子结合,使其随着水雾自然下落,进而避免尘埃飞扬形成污染。并可降低空间中的浮尘浓度,以避免发生尘爆危险。上述的微雾装置在安装施工前,先要针对装设场所的面积大小、空间形状、通风设计、出入口位置等因素,进行管路系统的设计,以决定液体输送管路的构成、长度、路径走向、喷雾头数目及配设位置。并选配相应规格的泵浦,使水雾能够均衡地散布于空间内。经过设计好之后,才能开始进行现场施工作业。一般而言,管路系统是将数根管件利用管接头衔接起来构成。并将喷雾头设置于管接头处,以提高建构管路系统的施工方便。请参阅图1所示,上述管路系统的管件衔接构件主要由二个管件1及一管接头2构成。其中,两个管件1分别于相对两端外周攻设有外螺纹段102,管接头2分别于两端的内管壁上设有内螺纹段202,在管接头2的中段上开设一接口204,以便安装喷雾头(图中未示)在接口204内(由于喷雾头与本技术技术并无必然的关联性,恕不详加说明其构成)。利用管接头2衔接管件1时,在外螺纹段102表面涂布粘着剂,然后将各管件1的端部分别螺入管接头2两端,除可利用粘着剂强化管接头2与管件1的接合强度外,粘着剂还可以充填在其内、外螺纹段202、102之间微小的螺合间隙,以防止液体泄漏。由于管件1两端欲加工构成外螺纹段102时,往往需要藉助机械设备进行。为了降低加工作业的困难度,节省管路系统进行现场施工所耗费的时间,减轻施工困难度。需要在实地装设微雾装置之前,先加工管件1的外螺纹段102。一般均在工厂内部依据管路系统的设计先制备管件。依据衔接构成管路系统的各段管件长度的尺寸,将连续的长形管料定长裁切成为所需要的管件1后,再在各管件1的两端分别加工制得外螺纹段102。并于各管件1的一端预先组设管接头2,即算完成管件的备料作业。如此一来,当实地施工建构管路系统时,作业人员依据施工图将一管件未组设管接头的一端螺入另一已组接管接头的管件,即可完成相邻两管件的衔接作业。依据类推,将各管件1逐一地衔接,即可快速建构管路系统。再者,喷雾头喷出微雾的角度,随着管路系统配设的空间状态而有所不同。一般约以下倾15度角或30度角为较佳。这样可使微雾均匀地喷布于空间内的高处,以避免水雾直接对人体冲击,并可减低管件在空间内的分布密度,降低材料用量及施工困难度;然而,管件与管接头相对旋转螺接时,设于管接头侧壁供喷雾头定位组接的接口角度,将随着旋转螺接而变化。故当管件与管接头螺接至紧锁状态时,时常发生接口的角度无法与预设的最佳角度相符,导致喷雾头装设后无法以最佳角度喷出微雾。但是,若配合喷雾头的最佳喷雾角度,在管件与管接头螺接时,控制管接头使其中段的接口角度处于最佳状态,则管接头与管件的螺接往往无法旋转至紧锁状态。虽然可利用干固定型的粘着剂形成止泄作用,但粘着剂在干固定型前,若直接进行下一段管件的衔接施工,则前已控制定位的管接头,极易发生预期外的旋转。若等待前一段管件与管接头间的粘着剂干固定型后,才能进行下一段管件的衔接施工,势将提高施工耗费的工时。很明显,这种微雾装置的管件衔接构件,存在着组装施工困难度高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雾装置的管件衔接构件;本技术是由扣持器与管件扣接并轴枢于一座管内部,使其座管能够安接喷雾头。并可与管件相对枢转调节喷雾头的微雾喷出角度,以便提供施工组装的方便。为此,本技术的微雾装置的管件衔接构件主要包含一座管及二锁固环。其中,在座管的管壁上穿设一接孔,以供衔接定位喷雾头。在座管内空间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容室,座管在各容室间贯通一信道与接孔连通,致使管件能够由扣持器予以扣持并轴枢于座管。以供座管对管件与喷雾头的衔接;在锁固环的一端设有环状的压制部,二个锁固环分别螺锁于座管两端,致使压制部对扣持器在轴向形成限制,提供衔接管件及喷雾头,以提高管路系统施工的方便性。本技术的衔接构件,用在管件配接时,能够容易地变化喷雾头的喷出角度,施工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在先技术中管件与喷雾头衔接构件的轴向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座管的径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功效得以获得了解与认同,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微雾装置的管件衔接构件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含一座管10,二扣持器20及二锁固环30。其中,座管10为管状体,其管壁径向穿设一接孔11,以供衔接定位喷雾头(图中未示)。座管10外周缘设有六边形的扣钳段12。在座管10两端外周分别设有外螺纹段。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座管10的管内空间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容室14。座管10在各容室14间轴向贯通一信道15,信道15与接孔11连通。信道15两端分别有一枢管段16与容室14连通。座管10在信道15与枢管段16间形成环状的止挡面17,使二管件1可以相对轴枢于各枢管段16。其端面与止挡面17相抵靠,以供座管10衔接管件1与喷雾头。座管10又于枢管段16与容室14间形成环状之限止面18。各扣持器20分别轴枢于各容室14,并与限止面18相抵靠。所说的扣持器20是由一对呈半环状的扣件22所构成。其中各扣件22彼此对称地搭设于管件1外周,在扣件22内缘中央凸设一插柱222嵌扣于管件1的管壁上。以供扣持器20与管件1扣接。所说的锁固环30的外环缘呈六边形,其内环面设有螺纹。在锁固环30的一端设有环状的压制部32,压制部32的内径小于扣持器20的外径。锁固环30分别螺锁于座管10的两端。致使压制部32对扣持器20在轴向形成限制,以供衔接管件1及喷雾头;管件1在扣持器20与压制部32之间枢套一封环42、一O形环44及一分隔环46。封环42与扣持器20的端面抵靠,O形环44一侧与封环42及座管10的端面贴靠,以此防止液体泄漏。O形环44另一侧与分隔环46紧密贴靠。分隔环46是由耐磨材料(如铁弗龙Tenon)成型的环形件。它的外侧与压制部32紧密贴靠。以藉由分隔环46隔离O形环44及压制部32,从而使在锁固环30旋锁在座管10时,避免旋转的压制部32与O形环44直接接触摩擦,以供提高O形环44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由扣持器20环扣在管件1的端部,并枢设于座管10内部。锁固环30与座管10锁固相接,藉由压制部32对扣持器20在轴向上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亦仁
申请(专利权)人:物理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