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824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中锚索张拉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包括: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把穿心式千斤顶安装在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上,通过穿心式千斤顶对多根钢绞线施加预紧力;对多根钢绞线进行多循环张拉试验。该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通过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可以防止垂直对穿锚索在进行多循环张拉验收试验过程中垂直对穿锚索本身自带的工具锚夹片脱落导致的锚索下坠事故的发生,无须在取下穿心式千斤顶之前将第一工具锚的夹片上好并砸紧,可以在取下穿心式千斤顶之后将第一工具锚的夹片上好并砸紧。

Multi cycle tension test method of vertical through anchor cab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chor cable tension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provides a vertical through anchor cable multi cycle tension test method, which includes: the vertical through anchor cable multi cycle tension assistant is sleeved on the first tool anchor; the through center jack is installed on the vertical through anchor cable multi cycle tension assistant, and the through center jack is used to apply pretension force to multiple steel strands; the through center jack is used to apply pretension force to multiple steel strands Carry out multi cycle tension test on the stranded wire. The vertical through anchor cable multi cycle tension test method, by setting the vertical through anchor cable multi cycle tension auxiliary device on the first tool anchor, the vertical through anchor cable multi cycle tension auxiliary device can prevent the anchor cable falling accident caused by the vertical through anchor cable's own tool anchor clip falling off in the process of multi cycle tension acceptance test Before removing the through jack, fix and tighten the clamp of the first tool anchor. After removing the through jack, fix and tighten the clamp of the first tool anch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中锚索张拉
,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对多根钢绞线进行多循环张拉试验之后,取下穿心式千斤顶之前,为了避免锚索下滑造成的危险,需将对穿锚索上端的工具锚上的夹片上好并砸紧。此时需利用龙门吊及手动葫芦上提限位板及穿心式千斤顶约8cm,因张拉前进行了预紧,利用人力已和现有设施无法上提,为取下穿心式千斤顶带来了麻烦。经过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穿心式千斤顶下端距锚墩上部约有10cm,因锚索本身具有弹性,利用钢管和杠杆的原理将三个液压式手动千斤顶均匀布置在穿心式千斤顶的下部,三个液压式手动千斤顶同步进行上提,当限位板距对穿锚索上端的工具锚约8cm时,迅速将对穿锚索上端的工具锚的夹片上好砸紧。取下液压式手动千斤顶后在取下穿心式千斤顶上的夹片及工具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耗时长,而且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具备长期应用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在取出穿心式千斤顶之前,需要先将穿心式千斤顶提升一段距离,再将对穿锚索上端的工具锚的夹片上好并砸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包括: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把穿心式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上,通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对多根钢绞线施加预紧力;对多根所述钢绞线进行多循环张拉试验。>其中,在所述把穿心式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上之后,在所述通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对多根钢绞线施加预紧力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穿心式千斤顶上安装第二工具锚,并通过夹片将每一根所述钢绞线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其中,所述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具体为:利用龙门吊和手动葫芦安装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其中,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以及第三圆柱体;沿所述第一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二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三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圆柱体位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三圆柱体位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另一侧端部;所述第一圆柱体安装所述穿心式千斤顶,所述第三圆柱体安装锚具支座,所述第一工具锚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多根所述钢绞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进入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腔室。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以及所述第三圆柱体一体式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圆柱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瞭望孔,多个所述瞭望孔沿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其中,还包括多根加强筋,多根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加强筋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加强筋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圆柱体的侧面相连接,所述加强筋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三圆柱体的顶面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内径,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的内径。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的高度,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高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通过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对多根钢绞线进行多循环张拉试验完成之后,在取下穿心式千斤顶时,我们无须把三个液压式手动千斤顶均匀布置在穿心式千斤顶的下部,以此将穿心式千斤顶提升一段距离,通过该距离以便将第一工具锚的夹片上好并砸紧。通过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可以防止垂直对穿锚索在进行多循环张拉验收试验过程中垂直对穿锚索本身自带的工具锚夹片脱落导致的锚索下坠事故的发生,无须在取下穿心式千斤顶之前将第一工具锚的夹片上好并砸紧,可以在取下穿心式千斤顶之后将第一工具锚的夹片上好并砸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3、第三圆柱体;4、加强筋;5、手持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中:第一,在垂直对穿锚索下索时,在保证锚索不下滑的情况下,上端工具锚内的夹片不进行紧固以及预紧操作,利用下索的龙门吊及手动葫芦将限位板及穿心式千斤顶放置在锚索上,距锚索上端工具锚的距离约15cm;第二,在穿心式千斤顶上工具锚及夹片,并砸紧;第三,利用预留的15cm的距离取下对穿锚索上端工具锚上的夹片;第四,取下对穿锚索上端的工具锚的夹片后,在锚索本身自重的作用下,利用龙门吊及手动葫芦慢慢放下穿心式千斤顶至对穿锚索上端的工具锚上;第五,按设计要求单根进行预紧;第六,预紧完成后连接仪器进行正常的多循环张拉试验。因在张拉前对锚索进行了预紧,预紧力约280KN,为了避免锚索下滑造成的危险,张拉试验完成后,取下穿心式千斤顶前,需将对穿锚索上端工具锚上的夹片上好并砸紧。此时需利用龙门吊及手动葫芦上提限位板及穿心式千斤顶约8cm,因张拉前进行了预紧,利用人力已和现有设施无法上提,为取下穿心式千斤顶带来了麻烦。图1为本专利技术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S1,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的内径大于第一工具锚的外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的下端位于锚具支座上,第一工具锚位于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的腔室内,第一工具锚上锚固的多根钢绞线组成的锚索位于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的腔室内。S2,把穿心式千斤顶安装在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上,通过穿心式千斤顶对多根钢绞线施加预紧力;穿心式千斤顶的下端位于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的上端,第一工具锚上锚固的多根钢绞线通过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的腔室后,进入穿心式千斤顶的腔室,通过穿心式千斤顶对多根钢绞线施加预紧力,在此过程中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作为一个反力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n把穿心式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上,通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对多根钢绞线施加预紧力;/n对多根所述钢绞线进行多循环张拉试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
把穿心式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上,通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对多根钢绞线施加预紧力;
对多根所述钢绞线进行多循环张拉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穿心式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上之后,在所述通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对多根钢绞线施加预紧力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穿心式千斤顶上安装第二工具锚,并通过夹片将每一根所述钢绞线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套设于第一工具锚具体为:
利用龙门吊和手动葫芦安装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对穿锚索多循环张拉辅助器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以及第三圆柱体;
沿所述第一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二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三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圆柱体位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一侧端部,所述第三圆柱体位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另一侧端部;
所述第一圆柱体安装所述穿心式千斤顶,所述第三圆柱体安装锚具支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清张志杰徐华军陈敏朱应红杨磊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